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教学策略。
一)关于识字写字。
1.低年级语文要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在学习课文时,不可以套用中高年级的教学方法,低年级课文一般没有深奥难懂的,学生只要能正确、流利地读下来,也就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
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认字、写字。2.进入二年级,要运用一年级时学会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要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使学生喜欢识字。
如: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谜语、顺口溜可以用,更多是利用已经掌握的旧字和汉字构字规律识记生字。只有对学习的内容而非形式产生兴趣,才能称为学习兴趣,不能只靠发五角星来维持兴趣。
要把学生的兴趣和精力引导到识记汉字上来。
3.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
要让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利用熟字和汉字构字规律识记字形,学习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字义。这就是低年级要培养的识字能力。语文课上培养这样的能力,学生有了这些能力,就可以到课外去主动识字。
让学生自己读准字音,自主去识记字形,这些老师们在教学中运用比较自如了。现在主要说说关于查字典的问题。学习查字典是教给学生使用工具书的第一步,要“讲用处,常练手,养习惯”。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会查字典有什么用处。然后,学会查字典后要在日常教学中指导学生用字典去解决一些字义、字音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字典的用处,并能逐渐熟练地掌握查字典的技巧。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日常生活中自主用字典。
培养用字典的习惯,也是从小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二册已学习了音序查字法,还要巩固练习。三册要学习部首查字法(百花园一第一题),这是最常用的查字法。
掌握部首查字法的关键是“确定部首,数清笔画”。要让学生知道字词典都是“据形归部”的,所以字一般是“查形不查声”(形声字)。确定部首后,还要数清笔画。
部首笔画易错的老师要心中有底,如:阝、子、辶,有些部件易错的,也要心中有数。为指导学生,教师备课时要先看字典中部首检字法说明。
还要看音部首目录,知道都有哪些部首及它们的先后排序。设计每课书教案时,每课建议选一个字让学生用一种查字典的方法查找,老师必须自己先动手查一查。要找易确定部首,好查找,注释浅显的。
如:第7课的“灿”字(光彩鲜明耀眼)在30页。第8课的“背”应为“月”部,在14页,bēi。
以上两点是我们应继承的,过去识字教学有两大弊病。一是学一个生字,就要做到四会(读讲写用),二是封闭式的教学,课上学的字反复机械练习,不联系社会这个语文大课堂。而“课标”关于低年级要多认少写,沟通课内外的新理念的贯彻,正是针对过去的弊端,符合识字的规律。
4.多认少写。本册有447个会认字,这些字只要求学生认识,不讲字义,不抄写,更不默写,不考试。
只要达到在课文中认识,挪个地方也认识就可以了。目前各种版本的“课标”教材会认字的量都比较大,老师们教惯了“认写同步”的识字,一时不适应。实际上在本课中认识了就达到了基本要求,这些字学生在阅读中还会经常见面。
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的是及时巩固(用卡片认读字,词、句),定期复习。而且会认字以后还将作为会写字出现。
本册有285个会写字。这些字不但要认识,还要了解字义,能写得规范、端正、整洁。了解字义,主要是结合词句、上下文,但必要时教师要讲解或辅以灵活多样的手段如:
插图、实物、动作等等。具体每个字如何巧妙地指导学生了解字义,需要老师在备课时钻研。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任务,也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个薄弱环节。
老师们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要认识到写好字是语文素养的一个方面。课上一定要保证指导书写,学生动笔的时间,为防止写得不好,频繁用橡皮擦,应先整体观察字帖,写一个和帖。
比较一下,再写下一个,提高临帖的观察能力。对学生书写不规范之处不能放过,不要认为只要写对,字形不好看也不会扣分。写字应纳入考查范围。
为了指导好写字,在备课时,教师需要自己在田字格中写一写,保证课上写字能规范、端正和字帖一致(要充分发挥写字本的作用)。
5.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机会主动识字。
本套教材在打破封闭性,注意开放性,沟通课内外,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机会主动识字方面很有特色。三册在前两册教给在生活中识字途径和方法的基础上,又编写了许多加强和课外联系的识字内容,引导学生去主动识字,并把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和识字结合起来。如:
百花园**现了三次读成语,还有对对歌,九九歌,背古诗、读小文,启发学生在课外读物中去识汉字,又如:《读词语识汉字》有24种植物名。可以启发学生通过参观游览植物园、动物园、博物馆等等识汉字。
引导学生课外主动识字。教师先要树立大语文观:我们的孩子从出生就来到的是汉语国家,听的、说的、看的都是汉字汉语,社会就是他们识字的大课堂。
教师有了正确的认识,还要有措施。如:引导学生去超市看商品牌,对照实物识字,帮家里买东西的包装盒、看街道上的广告牌、街道名,都可以识字,有汉字的地方,只要有心都是识字的机会。
教师还要提供交流,展示自主识字的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课外识字成果,大家分享。还可以围绕一个专题(动物、家电……)或开展的活动如:秋游、运动会……组织学生去识记有关的字词,制成卡片,展示出来。
识字的目的是阅读。课内、课外认的字都有利于阅读,都要计入识字量,课本上的会认字有几个没记住,课外认了另外几个字,还是完成了本册的识字量。这也体现了开放性。
二)关于阅读。
从78年以来,几个版本的“教学大纲”都提到了“低年级要重视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低年级要重视朗读”“在低年级重点是理解词句”“要鼓励学生积累词汇”这些几方面都是正确的。但是由于长时间以来摆脱不了串讲串问,繁琐分析习惯势力的束缚,干扰了这些思想的落实,近年来又有以小组讨论代替和个人阅读的苗头。
下面就如何落实“课标”中阅读教学的理念和要求,改进阅读教学提几点建议。
1.要特别重视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课标”提出低年级段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这是因为兴趣和习惯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学生对阅读兴趣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影响的,如,教师本人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语言修养,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度,教师对语文教学及学生的热情,教学设计的巧妙,教育的机敏等等。当前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主要对低年级当前要注意的提出以下几点):(1)要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导入新课时,就要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方式灵活多样如:可用彩图吸引学生(《日月潭》),用问题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愿望(《我是什么》)(天鹅,大虾和梭鱼》),导入方法因课而异,不要绕弯,提倡开门见山。
教师对所学课文要喜欢,感兴趣,这种感情会在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对话时传递影响到学生,所以教师备课时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做到对课文所写景物能欣赏到它的美丽,所写的人物感受心灵的高尚、童心的美好可爱,对丑恶思想、行为的憎恶。如果教师对所教的课文都不感兴趣,怎么能使学生感兴趣呢?
2)用积极的评价保护、维持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提出的质疑要充分鼓励,如:《小马过河》第一段就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修改的。
还要鼓励学生独到的体验、感受,只有认真阅读文章了,才会有自己的感受。从做人的角度说是在教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不察言观色,随声附和。教师真诚平等态度提出的导向性评价也会把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向课,既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要使学生领悟到自己不足之处,而明确方向。
积极评价不是言不由衷的廉价的没有针对性的表扬。
3)恰当运用直观手段,如实物、彩色挂图、课件等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使用的目的性要强,要遵从阅读课文的需要。首先只有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仍然不能理解的词句等,需要运用直观手段帮助理解,如《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的场景,一些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植物妈妈有办法》中的苍耳等学生没有见过或没注意观察过。
还有某些课文为了激发阅读兴趣也可以用课件等直观手段,有些重难点词句出示,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总之,绝不能用直观代替语言的理解,甚至占用学生阅读时间去过于频繁地演示课件、做游戏、表演等,我们要培养学生对阅读本身的兴趣。
4)开展课外阅读,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为此,三册最后安排了两篇星号阅读课文,是著名童话《白雪公主》,这个童话脍炙人口,深受儿童喜爱,课内阅读后可以激发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向课外阅读延伸,自主去阅读。教学中把握好,在读中认识一些字,不用讲解课文。
所以这两课没有词句练习,也没有会写字,另外,出版社编写的与教材同步的《语文同步读本》,选编的文章文质兼美。是课文内容的扩展,能加深拓宽对课文理解,又可激发阅读兴趣,对完成低段5万字课外阅读量及培养爱读书习惯有重要作用。(以第一单元为例)
老师要领会到“课标”中新的理念,不仅重视课堂教学,还要重视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是语文教师份内的事。要注意推荐好书,组织交流如:
故事会、朗诵会、文艺演出等等,让学生感受读课外书的乐趣,更自觉主动去读书,逐渐形成爱读书的习惯,边远地区学校可充分利用《同步读本》,学生读课外书提高了阅读能力,培养了阅读兴趣,反过来又能促进课内学习。2.引导学生直接和文本对话。
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所谓“对话”,就是读一篇文章时,读者与作者有思维和心灵上的交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也就是说,阅读不是过去所理解的仅仅是读者从文中汲取知识、获取信息,而是在阅读中要有读者本人的思考、想像。
所以同一篇文章,每个阅读者的感受、体验是不同的。学生、教师、文章之间对话的前提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要保证学生认真读书的时间,既反对教师繁琐分析、琐碎提问,侵占学生个人读书时间,也反对以小组讨论补充大量课外资料,代替个人阅读思考,或以形式上的热闹掩盖教学的不扎实。
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读进去了,才会有个人的理解和感悟。(1)三册教学要特别重视朗读。
朗读是默读的基础,三册打好朗读基础,四册才能顺利地过渡到学习默读。朗读除了是一种阅读技能外,更重要的是理解课文的手段。要通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丰富积累词汇。
朗读一般过程是:首先是读正确,这时主要是认识生字,能读准字音。水平高的班级可以开始就自读课文。
水平低的班级可以开始由教师范读,学生看书。教师的普通话不标准的,也可以放录音(出版社有同步的普通话朗读课文录音磁带),学生边听边看书,再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读,要读准字音。然后读流利;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字句,停顿正确;最后能读出一定语气,读出一定感情。
有些小文或片段要熟读成诵。本册教材中有许多篇是要求分角色朗读,注意提示语,就把感情提示出来了。其他课文中也有不少有提示语页《九色鹿》)。
在整个有层次的朗读过程中,教师在每次朗读前要给以明确的要求和提示,引导着学生一步步走入文中去,感受文中的境界,人物的心灵,熟悉文章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净化心灵,受到教育,增长知识,培养语感,丰富语汇,提高阅读能力。这个过程是三个维度的融合,也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具体体现。
2)加强整体感悟。文章本身是一个整体,描述场景,作者胸有境,叙述故事作者思有情,不能肢解文章。
一般是引导学生按文章顺序阅读,不要每课非要设计变序阅读,往往教师设计的序是根据本人的理解来的,不是作者的原意,更不是学生自己读中悟的。
不必课课上来就标出几个自然段,虽然分段写,作者思想感情是一气呵成的,有的一眼就看清有几个自然段,如第2课,段落零散的如第7课,可以不标出自然段,要把学生注意力引到文章整体内容上。
有些课文可以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背诵,但不要篇篇去挑。如:一首短短的小诗还让学生挑喜欢的句子读,破坏了整个的画面。
但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基础上对重点句和精彩句的进一步理解。如:《我是什么》,让学生从中学习如何用词,如何写句子,又如:
《日月潭》雨中景色一句。对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句教师应予以讲解。
三)关于写话。
过去大纲要求二年级是看图或简单事物写几句话。全班学生观察的图和事物这些对象是相同的。老师们在教学中如果教得过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每句怎么说都要按教的去说去写,极易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束缚学生的思想,只有在自由写稿、日记里才能看到鲜活的童趣、童心。
但是,过去老师们在语言训练上要求严格,还是应该肯定的。
主要讲两点。
1.“课标”主张低年级要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要“写自己想说的话”。三册在百花园中安排了五次写话。
两次看图写话《救小鸟》《我喜欢它》(35页、74页)都是在观察图的基础上需要自主进一步发挥想像,选择内容,不千篇一律,还有三次只给了范围,需要自己选择题材的如:“暑假生活”,每个人在暑假中经历的趣事是不同的。
教师要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每次写话要先说后写,学生说时教师要注意听,对学生语言上的毛病不能置之不理,要予以纠正。又不能按自己意图修改,使得违背学生本意,抹杀了童真童语。
对写话要写点评,点评要起激励作用,特别要赞扬写真事、讲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及能用上积累的、学过的词句表达的。要充分肯定学生写话中点点滴滴的可取之处和进步。使他们有写话的兴趣和自信心。
2.注意平时的积累和练笔。三册在有些课后和百花园中安排了一些小练笔。
学写日记后,要让学生写日记,鼓励学生把看到、听到、想到的使自己觉得有趣可笑的、特别高兴快乐的、气愤的事随时记下来,一两句、两三句都可以,既是练笔又是积累。老师们还可以结合学校班级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想像,练笔。
四)关于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这两方面是“课标”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目的要求是明确的,在内容上是有弹性的,老师们有发挥的空间。
小学二年级口算教学策略
小学二年级学生口算教学策略。小学二年级学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口算基础,在口算能力上有所发展,但大多数同学并不能百分之百的将需要口算的题目准确算出来,而低年级学生无论考试还是课堂教学中,口算占了主要的席位。所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优化口算教学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
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本册教材 口语交际 的话题是丰富的,教学策略也应该是灵活而多样的。根据 教学建议 的精神,在 口语交际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教学策略。1 精心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乐于交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利用插图或课件演示创设情境。际,丰富画面,拓展图画内容,走进实际生活。利用表演走进情...
二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张先丁。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也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二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为了实现 多认少写,提前阅读 的目标,新教材加大了识字量。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识字问题,必须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汉字规律。我借鉴他人并总结了自己在教学中一些识字方法,总结就形成了加一加 减一减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