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发布 2020-12-06 09:44:28 阅读 1949

呼和浩特第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班级得分。

第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

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

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

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

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又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

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

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迭。正如沈德潜《说诗晬语》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

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

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绚丽多彩的,但其最引人瞩目的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成为主流。 c.“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迭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的特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

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

陈将频寇江北,前**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

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符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

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王曰:

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

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

黄斑青骏马,发自寿阳浚,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骏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

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

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

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意卒,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

注〕撝(huī):挥手呵斥。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稍:稍稍。

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说:劝服。

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潜:暗中。

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次:驻扎。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 )

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②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④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⑥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独生子与他交往。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的侵扰,陈人丧失了锐气。

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

c.韩擒声名令**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

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

7.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2)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齐安郡中偶题(其一)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河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关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8.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9.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时矫首而遐观。

(2)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

(4)雨中黄叶树。

(5)九月寒砧催木叶。

(6)柔条纷冉冉。

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

2017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校标考试。语文试题。一 语言文字运用 15分 1.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才华也许令青年读者们觉得 然而阅读活动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因此无须对作者而不妨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去挑战。在思维的碰撞...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2014年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题。一 填空题 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不等式 0的解集为 1 2,则a 2.设m,n是整数,则 m,n均为偶数 是 m n是偶数 的条件。3.某工厂生产a b c三种不同型号的产品,其相应产品数量之比为2...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2011 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数学 理 时间 120分钟分值 160分。一 填空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将m点的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为。2.设的二项展开式中各项系数之和为,其二项式系数之和为,若,则其二项展开式中项的系数为。3.已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如右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