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麓曩。
:;;四圃圈衄圆啊。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陈惠芳。张家港市沙洲小学江苏215600)
一。教材的编排及特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卜册第。
四单元是"认识除法",这部分内容包括认识平均分和认。
识除法的含义两部分。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
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单元教学重点。
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的含义。第。
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
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存。
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学习本单元的内。
容,既有利于学生学习除法计算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深入学习除法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感受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教材在安排上分两段:第一段是平均分,包括认识。
平均分,初步进行平均分,初步学会每几个一份地分,看。
可以分成几份以及平均分成几份,看每份是几,要求学。
生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并进行交流,深化对平均分的认。
识;第二段是认识除法,包括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几份。
可以用除法计算或者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可以用除。
法计算。这些内容后面,安排了一次集中练习,主要帮助学。
生进一步认识除法,体会生活存在的除法实际问题,感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的编排呈现两大特点。
1.加强了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除法积累比较。
丰富的感性经验。
除法**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均分活动,把一个整体。
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含义的实质。教材在教学除法前。
先安排了4道例题来组织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
历"知道平均分一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分成了几。
份一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一初步形成。
平均分的概念"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并通过。
观察,讨论等活动对平均分获得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为认识除法的含义积累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
2.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平均分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
会除法的含义。
把一些物体分得每份同样多,求可以分成几份,或。
者求每一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计算。新教材没有把除。
法的含义用抽象结语的形式揭示出来,让学生死记硬。
背,而是结合了例题与试一试所提供的实例,以及一些。
分物体的具体过程,现相应的除法算式,让学生体会。
除法算式的含义。教材还通过各种具体的操作活动以及。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白把一些物体分成。
相等的几份,虽然分的方法和过程可以有所不同,但结。
果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从而从整体上把。
握除法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
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
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
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
物,思考问题,激发时数学的兴趣。这一要求在"认识除。
法"这一单元中体现得非常突出。教材设计了大量的,儿。
童喜闻乐见的情境,有小猴子分桃子,小朋友分巧克力,小兔子分萝卜等**漫画,动物故事和生活场景图等,有效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时,可以依托教材。
提供的情境,设计一些故事导入,操作导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2.加强操作,积累经验。
新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和合作。
交流。所以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充。
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日常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每份可以不是。
同样多,也可以是同样多。教科书的例题1是让学生初步。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教学时,通过把6个桃子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这里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小圆片动手分一。
分)引导学生在几种不同的分法中,加强比较,突出"每。
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
操作,把8个桃子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学生练习后,让他。
们在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在相互交流中体会:号。月。
o年。问样是8个桃子平均分,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分法,进一步。
强化"每份分得同样多,才叫做平均分".
在第个例题里,要求学生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
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这是平均分另一种常见的。
情况,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呢?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用圆片来摆一摆,再来总结方法:可以1个。
1个地分,几个几个地分……但是不管学生怎么分,结果。
是一样的,都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这。
里的"试一试"与教材第31页的"试一试"相呼应,让学生。
动手分一分小棒,通过平均分成几份,得出每份是几,进。
步体会这样的分法。
教材第34页的例4:把12枝铅笔平均分,你想怎么。
分?教材提供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把平均分。
的不同情况加以整合。怎样平均分?既可以先确定每份。
是几枝,再看分成几份;也可以先确定平均分成了几。
份,再看每份是几枝。所以,每份的枝数是不确定的,可。
多可少,而平均分的份数也是不确定的……教材只呈现。
了每份3枝,分成4份和平均分成4份,每份3枝两种分法,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分法的区别和联系,感受数量。
间的因果关系。
教学时,可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对其他。
不同的分法进行讨论与交流。同时,教材34页"想想做。
做"里的每道题都设计了把总数平均分的两种情况,能。
加强对平均分的理解。尤其是第4题通过看图填空,加深。
理解平均分,并且把"合"与"分"的关系进行了沟通,让。
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每几。
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尽管分的过程不同,但分的结果是一样的,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
义,领会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教学时应加强观察和操作。
活动,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为教。
学用口诀求商的思路作好准备。
3-重视比较,体会联系。
新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生活化,趣味化在教学。
除法时,教科书第36页的例题就出示了问题情境:6个小。
朋友坐缆车,每辆车坐2人,要坐()辆,学生,庄往对此。
话题非常感兴趣。由于还没有学习除法,学生可以用身。
边的小圆片分一分,每2个一份,6个小圆片可以分成3
份;或直接用口诀想:3个2人是6人,要坐3辆车。在此基。
础上教师可告诉学生,还可以用除法计算,并出示6÷
2=3,接着相应介绍除号和除法算式的读法。这个教学过。
程要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一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
或者直观思考)一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从中体会除。
法的实际含义。
第37页的例题教学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也可。
以用除法计算。这两个例题的教学,要加强比较。试一试。
的练习,让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并要求在小组里说说是。
怎样分的,进一步加深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
教材39页的练习四安排了lo个大题,大致分两个层。
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第1~5题,每道题里都有两小题,主。
要复习平均分的两种情况。这些题让学生反复体会平均。
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除法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
种运算。第2~4题还配合图画,用句话进行了数量关。
系的捕述,揭示了平均分的实质。接着,第5题提高了要。
求,只出现图画,让学生独立应用前几题的学习方法。
解并讲述意,写出除法算式。第二层次是第6~10题,分别从=三个角度分析情境图里的数量关系,灵活应用。
认识乘法"和"认识除法"这两个单元里的知识,初步体。
会乘法与除法的密切联系,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同时,也为后面的用乘法口诀求商作了铺垫。这些富有层次的。
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步。
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总之,教学"认识除法"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从思。
考方法上进行比较(平均分两种方法的对比),还可以根。
据同一个情境冈列出的乘,除法算式之间进行比较。教。
学时一定要让学生进行比较。
4.关注评价,体验成功。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单是靠传授形成的,更是在数学。
活动中,靠学生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获得的。
本单元主要是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平均分的活动,让学生。
理解平均分,认识除法。所以教学中的评价要注意对学。
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活。
动,是否发展了数学思维,是否获得了数学情感体验,是。
否获得了成功。在教师评价的同时,也可以发挥学生之间。
的相互评价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材练习四的第10题:出示西红柿,青椒,豆角,问:你能说出哪几道算式?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提供的这。
三组素材,引导学生看清题意,选择其中的一组或者几。
组信息,分别说出相的乘法算式或者除法算式,并结。
合图意说说这些算式的实际意义,鼓励学生写出几个算。
式。同样,在大量的现实活动中,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
作,列式等练习,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并为用除法解。
决实际问题作准备。在讲评作业时,可以采用小组评价。
或者同桌评价的方式鼓励学生。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可重点评价学生对"把一个整。
体分成相等的几个部分,用除法计算"这一实际意义是。
否真正理解,能否根据具体的情境图正确写出除法算。
式;在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方面,主要看学生能否根据。
平均分的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否进行简单的,有。
条理的思考;在情感与态度方面,主要看学生是不是积。号。月。
年。弘。
'角的度且,重。
课■链接。:;;匝圆圈蟹圆圈。
教学建议与思考。
付红梅'赵梅。
1.岳阳市岳阳楼区教育局教研室湖南414000
2.岳阳市岳阳楼区岳阳楼小学湖南414000)
在第一学段(1年级~3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经。
历了直观认识和了解简单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过程,感。
受了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
置,初步获得了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并。
积累一定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经验。在第二学段。
4年级~6年级)中,学生要更进一步了解简单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
方法,发展空间观念。/j,学数学第七册教材在空间与图。
形的内容编排,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
空间。学生学习之后,能更好地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
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人教版与苏教版第二单元空间与图形内容的选取。
与编排都是在第一学段学习角的相关知识——初步认。
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
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教案
认识除法。1 复习导入。1.出示8支铅笔,师 老师今天带来了8支铅笔,现在要把它们分一分,仔细看。每份4支,分成2份 问 你知道我是怎么分的吗?每几支一份,分成了几份?8支笔,每4支一份,分成了2份 还可以怎么说?2.师 这两种说法虽然不同,但每份分得的铅笔的支数都是同样多的。我们把这样每份分得同样...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习题 第4课时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 习题。一 基础题。1 填一填。1 把15本书,每5本分给一个人,可以分给 个人。2 把15本书,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 本。2 1 15 3 5读作 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2 24 4 6 表示有 个,每 个一份,分成了 份。还可以表示有 个,平均分成 份,每份...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除法》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除法 教学反思。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 理解数学的知识。比如通过学生分苹果来理解平均分,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概念,这样将兴趣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