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纲要(第五册)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第1次印刷)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上学期。
教学进度:
总计:120课时。
日期:2024年8月25日。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一、基于课标的分析思考。
本册教材中所揭示的数学知识的难度在逐步加深。教学内容有混合运算,观察物体,加与减,乘与除,周长,乘法,年、月、日,数学好玩,认识小数。根据学情,可以把第四单元乘与除和第六单元乘法整合一下来讲。
对于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进行三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学习;在熟练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加减乘混合的运算,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在学生计算时,注重估算的培养和算法多样化的选择。
其中教学重点是:
1)体会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初步体验“1千米” “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4)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
1)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本册教材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为此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学生可以开展探索活动的题材。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了解体会重要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经历了第一学段前四个学期的数学学习,有近70%的同学已经掌握学段内基础性知识,完成第一学段的学习目标。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本学段第四个学期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计算准确率、答题规范性、估算意识和方法、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在计算部分教学中,有80%~90%的同学能够准确地进行口算、有余数除法的列竖式计算、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本学期将继续通过课前3-5分钟口算练习等形式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平时作业中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业格式不规范、书写脏乱、画图随意等现象严重。
本学期教学将从作业入手,着力改善以上不良作业习惯。学生尚未形成较强的估算意识,没有先估算后计算的习惯,本学期也将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加强估算方法的学习,勤加练习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估算习惯。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较差,仅有6%~10%的学生能够准确提取有效信息进行解题。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但都有个别的学生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这种情况在5班尤为严重。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好孩子心理上的引导和学习上的指导,上课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老师讲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没有吸引力。
●课程实施。
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分单元、分阶段验收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本册教材“数与代数”这个领域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乘除法,乘法,周长,除法,这几单元的内容都涉及计算能力,因此坚持课前五分钟的口算训练尤为重要。我准备每天出5道题,然后每天找出不同的三位学生把他们认为易错或难做的3道题写在一张空白纸上,这样每周就能积累15道由学生自己找出的有价值的题目。
可以采用一周小比赛,一月大比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
赏识学生。为学生创造多种成功的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作出成绩,的哪怕是渺小的成绩,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本册教材的实践活动内容比较有意思,教师要让每个孩子都做一下,把每一次学生做的好的收集起来,学期结束后可以进行一次展览,让孩子知道数学在生活中是离不了的,并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让孩子在玩中有所学,有所得,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数学游戏和小组比赛等活动,使学生乐在其中。第七单元的“年月日”,要让学生学会结合实际生活来理解,并进行比赛。
课程评价。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如摸底考试,讲解新知识前先让学生试着做些题。这种评价能够查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学习上的特点、优点以及不足之处,从而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试以及以课堂发言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的评价,表现好的学生予以小红花的奖励。过程性评价还包括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来评价。
我采用优星制来评价作业完成的好坏:作业干净,书写认真,正确率高,独立完成的优3星;作业干净,书写认真但有错题出现的,优2星;作业干净,正确率不高的优。其余的为良。
这种评价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我为此制作了一个**用来统计学生得红花的数目,进行激励。
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我将对学生进行每周一次的学习总结,小测评,以及每个单元的学生自评和测评。这种评价有助于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和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并适当辅助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更实际的价值。
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
绝对评价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它的缺点是不适用于甄选人才。
相对评价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它的缺点是不能表明他在学业上是否达到了特定的标准,对于个人的努力状况和进步的程度也不够重视。因此要把这两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加以利用,扬长避短,从而达到更好的评价效果。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进行定性评价时,要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语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活动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常规是指符合教学规律的各个教学环节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学行为,保证常规教学秩序,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根据武侯区教育局 武侯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学校教育实际,特就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常规管理中若干关键环节,制订本细则。望全体语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 三单元试卷。姓名班别成绩。一 看谁算的又对又快。1 16 16分 二 填一填。每空1分,第 小题各2分,共16分 里面有 个十,700里有 个百,3000有 个千,400个有40个 8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2 写出两道积是240的算式。3 写出两道商是20的算式。4 把96...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猜一猜 教学设计2008 06 01 15 4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课本第75 7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2.感受不确定现象的普遍性,用科学的语言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