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社戏》优质课教学设计

发布 2020-11-17 11:10:28 阅读 9207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社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社戏》是鲁迅写于2023年的短篇**。这篇**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都喜欢自己天真烂漫的童年,这样的课文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容易使学生发问和**。 面对着带有和自己童年生活相近的故事情节的课文,学生比较喜欢读,也喜欢说自己童年的故事。 难点是通过具体的言行分析、把握人物性格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体会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感受淳朴可爱的农村小伙伴的形象,学习文中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2.理解景物描写在**中的作用,感悟社戏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归纳文章主旨,感受文中所表现的童趣,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理解少年儿童之间的纯真友谊。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体会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教学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脉络,学习文中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2.理解景物描写在**中的作用。

3.分析归纳文章主旨,感受文中所表现的童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但随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童年生活会离我们逐渐远去,在这里老师很想知道你们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童年时你最喜欢做什么?喜欢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的一篇**《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童年生活画面。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力求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力求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童年生活的回忆中融入课文。】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是他2023年发表第一篇白话**《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他的代表作有**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他的作品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2.背景资料。

社戏》写于2023年。由于辛亥革命不够彻底,在封建军阀的统治下,封建教育思想仍紧紧地禁锢着民众的头脑,封建礼教制度仍牢牢地束缚着人们的手脚,一切都没有进步,一切都没有朝气。在这种环境之下,儿童教育就更成为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了。

枯燥乏味的教育内容,僵化呆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身心都得不到健康发展,而且备受摧残。少年儿童渴望自由,追求发展,向往大自然的美好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亲密融洽、友爱互助的关系。《社戏》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以一个少年儿童的视角观察社会、观察人情,生动真切而又寓意深邃地发出了时代的呐喊。

鲁迅在谈到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时,曾说:“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集外集拾遗》)这一种十分可贵的“亲近”,对鲁迅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少年时代的鲁迅接触长妈妈等贫苦善良的农民,受到他们的教育和启发。特别是鲁迅家道中落以后,他更加了解农民痛苦的生活,更加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社戏》就形象地表现了“迅哥儿”和农村少年的真挚友情,热情地歌颂了农村孩子善良、淳朴的品质。

3.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

**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刻画人物的方法包括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按照体制可以分为章回体**、日记体**、书信体**和自传体**;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和白话**。**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

2)“社戏”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简单地说,就是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3)《呐喊》简介。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集,收录了鲁迅于2023年至2023年间所作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这十四篇短篇**。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来复习旧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4.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归省(xǐnɡ) 偏僻(p行辈(hánɡ)

掘(jué) 惮(dàn) 絮叨(xù)

怠慢(dài) 撺掇(cuān duo) 凫水(fú)

潺潺(chán) 踊跃(yǒnɡ) 蕴藻(yùn)

叉港(chà) 懈(xiè) 家眷(juàn)

皎洁(jiǎo) 漂渺(miǎo) 旺相(xiànɡ)

桕树(jiù) 棹(zhào) 楫(jí)

撮着吃(cuō)\一撮毛(zuǒ)\end}\ight. 'altimg': w':

148', h': 78', eqmath': b\\lc\\翘尾巴(qiào)\\翘望(qiáo)\\end}\ight.

'altimg': w': 155', h':

78', eqmath': b\\lc\\]

2)词语释义。

消夏:避暑。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省,探望、问候(多指对尊长)。

行辈: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惮:怕,畏惧。

絮叨:来回地说。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写包票:也称“打包票”,表示对某件事情有绝对把握。包票,保证书一类的东西。

凫水:游泳。

弄潮: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自失:指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

蕴藻:水草。

叉港:和大河相通的小河道。

交椅:文中指靠背比较大、有扶手的椅子。

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现在写作“缥缈”。

向午:将近中午。

3)词语辨析。

皎洁”和“洁白”都是形容词,都有“白”的意思。“皎洁”多用来形容月亮明亮而发白。“洁白”指没有被其他颜色染污的白色,强调白得干净、纯粹,适用范围比“皎洁”广。

三、合作**。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属于何种文体?

答案示例:**。

2.通读全文,给本文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个部分的大意。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4):叙述了“我”随母亲归省和经历的乡村生活,交代了“我”盼望去赵庄看戏。

第二部分(5~30):详细叙写“我”与小伙伴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

第一层(5~13):写“我”看戏前的波折及去赵庄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二层(14~21):写“我”在赵庄看戏的过程。

第三层(22~30):写看戏后归航及途中偷豆的趣事。

第三部分(31~40):写看戏后的余波及“我”的怀念之情。

3.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答案示例:看社戏。

4.本文围绕线索写了哪几件事?

答案示例:写了七件事: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六一送豆。

5.七件事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案示例:详写: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

略写:随母归省、钓虾放牛、六一送豆。因为文章主要内容是看社戏,所以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去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详写,其他情节略写。

6.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如写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分别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示例:三次波折:叫不到船;不准和别人去;外祖母要担心。

三次转机:八叔的船回来了;小伙伴们与“我”同去;双喜写包票。

好处: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组织语言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快乐的童年总是令人难以忘怀。虽然在看社戏前有波折,但这并不影响作者对童年趣事、童年伙伴的回忆!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一、课前复习。

社戏》选自本文的作者___原名___是我国著名的___家、__家、__家。他的代表作有**集散文诗集散文集等。

答案示例:呐喊鲁迅周树人文学思想革命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

二、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字词、文章线索、主要事件等方面初步了解了《社戏》一文;这节课,我们将从句子含义、文章主旨、写作手法等方面,进一步学习本文。

三、合作**。

一)精读课文,内容**。

1.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答案示例:“乐土”一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感情。“乐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2)可以免念《诗经》之类难念的书;(3)可以钓虾、放牛,体验到许多乡间自由、快乐的生活乐趣。

对于一个长期在封建家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自由、快乐的生活。所以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2.本文题目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作者却在开篇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从多方面展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的真实感。同时,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4自然段开头“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转折的关系。

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自然更加乐趣无穷。这就为写最大的乐事——看戏作好了铺垫,吸引读者往下读。

3.从双喜解决看戏波折一事来看,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社戏》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社戏 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 社戏 初级中学教科书 语文 人教版 教学设想 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新课程强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以 主动参与,乐于 交流合作 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我在 社戏 一课的授课过程中作了具体尝试。童年对许...

八年级语文优质课《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 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 中国石拱桥 选取了 赵州桥 和 卢沟桥 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详尽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及特点,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学情分析 中国石拱桥 作为八年级学生初中阶段系统学习说明文...

八年级语文优质课《我为什么活着》教学设计

我为什么活着 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是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思想随笔,也是一篇思考关于人生终极问题的散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倾注了自己对于人生 生命价值等一些哲学命题的思考,并在思考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全文短小,层次分明,充满理性的力量,字里行间透出思想家博大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