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复习

发布 2020-11-16 22:24:28 阅读 8351

第一单元天气。

1. 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一天、一月、一年)的大气状况是指天气。

2. 我们居住的地区,在多年(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天气状况的综合是气候。

3. 气象指天气现象,比如,晴、多云、阴、小雨、中雨、大雨、小雪、中雪、大雪、气温、东风、西风、微风、大风、冰雹、雾等。

4. 天气现象可以分为五类: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气温。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气温等方面来观察天气。

5. 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

6. 天气日历中,我们可用一些天气符号记录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气温。

比如: 7. 气温是指室**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气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计放在百叶箱。

8. 同一时间室外温度与室内温度不同。而且室外各处温度也不同,一般阳光下温度比背阴处高。

9. 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温度会不同,下午2时温度最高,日出前凌晨的温度最低。

10. 如果要比较今天和明天的温度,必须每天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

11. 风向有八个方位,即北风、东风、南风、西风、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比如,北风是风从北边吹来,向南边吹去。

风向可以由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也可以由红旗飘动的方向来判断。红旗飘动的方向是风吹过去的方向。

12.风速是指风的速度,是以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风速的仪器叫风速仪。 风速有13个等级。

13.为了方便记录,天气日历中的风速等级是:

14.降水量是指降水的多少,单位是毫米。下雨、下雪、下冰雹都属于降水。

一天的降水量是指24小时的降水总量。测量仪器是雨量器。

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可以把下雨分为六个等级:

15.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根据云量的多少,可以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阴天。

晴天多云阴天。

16.根据云的形状不同,分为层云、积云、卷云。 层云是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如果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也称它为雨层云。

积云是看上起像棉花的云,积云高飘,天气好。积云也可能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城堡云,雨淋淋”说的就是积云。卷云是纤细的羽毛状云。温度低时形成卷云。

第二单元溶解。

1.能溶解在水里的固体有食盐、糖、高锰酸钾、味精、肥皂等:不能溶解的。

固体有:沙子、面粉、木头、石头、水银等。 取固体时,要用药匙取。

2. 能溶解在水里的液体有胶水、洗发水、酒精、醋、蜂蜜等(酒精和醋马上溶解,洗发水需充分搅拌后溶解):不能溶解的液体有:食用油、菜油等(浮在水面上)。

3. 能溶解在水里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氧气等。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是靠溶解在水里的氧气呼吸的。

4. 溶解是指物质进入在水里后肉眼看不到颗粒,形成均匀、透明、稳定的溶液,不能用沉降和过滤的方法分离。 比如:

食盐在水中溶解后在水中将看不到食盐颗粒,杯里各个部分都有一样咸,放一会没有食盐沉下来,不能过滤。

5. 过滤要用的仪器有玻璃棒、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要会认图)

6. 过滤时要注意,①漏斗底端要紧靠烧杯的内壁,②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地流入漏斗内,③漏斗里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7. 溶解的快慢与物质的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有没有搅拌有关。 小颗粒、热水、搅拌能加快溶解。

9. 连续往一杯水里慢慢地加食盐,并不断搅拌,食盐开始会溶解,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溶解了。溶解是有限度的。

10. 常温下,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物质能溶解多少与杯中的水量多少和温度高低有关。

11. 可以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是蒸发。 蒸发时,水会被蒸发掉,食盐不会。

12. 酒精灯的构造:外焰、内焰、焰心、灯芯、酒精 (要会认图)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点,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13. 应该在盐水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熄火时,可以用灯帽将其盖灭。绝对禁止用嘴吹灭。

14. 会写 “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实验的研究计划。(参照作业本20页)

第三单元声音。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用不同的力度敲击物体发出声音强弱不同,轻敲声音弱,重敲声音高。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是分。

4、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长短粗细有关,物体越短越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越粗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音高的位置是赫兹。

5、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

6、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所以在月球上太空中,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7、我们的耳朵从外到内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

耳道: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听觉神经:将听觉信息传递到大脑。

8、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9、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出现听力问题。

10、减少噪音的方法:多种树、设隔音墙、禁止在市区内鸣喇叭、不在公共场合。

大声喧哗。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而且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人身体的外形是左右对称的。

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不能独立运动。

3、我们完成肢体运动,需要骨骼、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4、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

呼吸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5、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平时多。

6、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最主要的是肺。

7、人体器官分类及作用。

8、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心脏一收缩一舒张算一次心跳。安静时人的心脏一分钟大约跳动60-100次。

心脏在两次跳动的时间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如果两次心跳的间隙是一面中,也就是心脏一秒钟跳动一次。那么心脏实际上在0.

2秒钟完成了跳动,剩下的0.8秒休息。

9、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液。经常运动,心脏会变得强壮。肺活量增大,能为身体提供更充足的氧气。

10、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8个)、犬齿(4个)、臼齿(20个)

门齿:切断食物臼齿:咀嚼磨碎食物犬齿:撕裂食物。

11、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12、 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

13、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口腔的作用:搅拌食物,咀嚼、磨碎食物

食道的作用:食物经过的通道

胃的作用:食物进一步被磨碎分解,变成糊状。

小肠的作用:吸收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

大肠的作用:从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中吸收水分。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学习内容第二单元 1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3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 溶解问题的兴趣。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学习重点描述食盐 面粉等物质溶解现...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的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是 简单电路 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等静电现象,来认识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 粒子携带的 中,在摩擦力等外力作用下电子会发生转移,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摩擦起电等静电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的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是 简单电路 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等静电现象,来认识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 粒子携带的 中,在摩擦力等外力作用下电子会发生转移,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摩擦起电等静电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