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基础训练题

发布 2020-11-14 22:21:28 阅读 1184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基础训练题。

曹刿论战》练习28

一、在括号中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

齐师伐我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牺牲玉帛( )

小信未孚大小之狱( )

弗敢专也齐师败绩( )

二、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

a.“小惠未彳扁 ”的“彳扁”同“遍”。 b.“神弗福也”的“福”是动词。

c.“公与之乘”的“之”指代曹刿。 d.“齐人三鼓”的“三鼓”指击鼓进军。

三、“以”字用法及意义2

何以战可以一战:

必以分人必以信:

四、“之”字用法及意义2

小大之狱公将鼓之:

忠之属故克之:

五、翻译6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译: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译: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

六、比较阅读(12分每题2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4.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5.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6.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25

一、 知识积累(17分)

1、 填空题。(2分)

本文选自我们学过的课文也选自于此。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窥镜昳丽期年之后朝服衣冠。

3.、解释加点的词。(5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孰视之。

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5)王之蔽甚矣。

6)时时而间进。

7)能面刺寡人。

8)能谤讥于市朝。

9)朝服衣冠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城北徐公,齐国之者也。 b.徐公来,孰视之。

c.忌不千里,百二十城。

5、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2分)(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战于长勺d.乃入见。

6、翻译句子。(4分)

1)时时而间进:

2)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二。、强化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7~10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闻寡人之耳者。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8、本文使用了逻辑上的类比推理方法,讽喻齐威王纳谏,请写出三组类比的句子。

9、 你能找出文中反映邹忌有自知之明性格的的句子吗?

10、请你说说“除蔽纳谏”的见解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在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愚公移山》练习27

阅读理解。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说明这两座山有何特点?2

2.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这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

3. 用原文填空。4

愚公决心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认为山可以移走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解决焉置土石的办法是。

说明了运土的艰苦。

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

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的原因是。

表明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

4.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何作用?2

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3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

甚矣,汝之不惠通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通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通

6.解释下列加点字:10

惩山北之塞投诸渤海之尾。

固不可彻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笑而止之曰汝心之固。

而山不加增告之于帝。

方七百里年且九十。

方其远出海门且焉置土石。

7翻译句子。4

1 甚矣,汝之不惠。

译: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诗经》两首练习20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钟鼓乐之。

兼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文学常识填空 (4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318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也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史记·孔子世家》又说:“《诗经》,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这些说法虽或尚可**,但《诗经》在古代与**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依据**的不同划分,分三部分。《诗经》里大量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初三语文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自主评

第三单元自主评价。班级姓名学号 一 积累与运用 共40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10分 1渐近故乡时,天气又y nhu了。2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我愈加 然了。3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b y 的神色,仿佛 ch 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 4我和母亲也都有些w ng 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5我母亲对我们...

初三语文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 知识与积累 24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谮害 狡黠ku ng骗 诓 发ji ng 窘 2 下列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1分 a 我这题目,是把 礼记 里头 敬业乐群 和 老子 里头 安其居,乐其业 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b 下午,他拣好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初三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初三语文试卷 2015.9.21 马说对比阅读。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9 12题。甲 世有伯乐 其真不知马也!韩愈 马说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 子之年长矣,子姓 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 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 请见之。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