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素材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知识点教科版

发布 2020-11-14 07:25:28 阅读 1599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知识点。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3、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4、(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动幅度)无关,与(摆的轻重)无关。

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11、一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摆长大约是(109厘米);一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长大约是(23厘米);

12、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13、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即(泄水型)和(受水型)。

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完成了伽利略的遗愿,造出了一座带摆的时钟。

15、设计一个计时器或水钟:给计时器取个名称、写出所需材料和制作过程;画出草图。写出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以及改进方法。

计时器名称(可自己另起名):滴水水钟。

材料:透明大料瓶2个、剪子、钉子1个、纸条、彩色笔1支、水、秒表。

制作过程:(1)先将两空饮料瓶分别从上口和底儿的一侧剪开,然后在瓶盖上打一个小孔。(2)将2个瓶子组装起来,装入水,用秒表计时。

(3)在饮料瓶壁上标出水流出、…10分钟的刻度。

影响水钟准确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速度。

改进措施:(1)尽量用外壁比较平滑的饮料瓶。(2)在水钟的出水孔处安装滴液控制器。

16、实验3.1: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有关系吗?

我的猜想: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所需器材:铁螺丝帽3个、细绳1条、铁架台及支架1套、秒表1块。

需要改变的条件:摆的重量;不改变的条件:摆长。

实验过程:(1)把细绳固定在铁架台支架上,下端挂一个螺丝帽作为摆锤,让摆小幅度自由摆动,观察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2)增。

加摆锤的重量,使摆锤重量是原来的两倍、三倍,但摆绳长度不变。(3)用秒表分别测出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实验现象:重量改变后,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没有变化。

实验究论: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17、实验3.2: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系吗?

我的猜想: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

所需器材:铁螺丝帽1、细绳1条、铁架台及支架1套、秒表1块。

需要改变的条件:摆绳长度;不改变的条件:摆的重量。

实验过程:(1)把细绳固定在铁架台支架上,下端挂一螺丝帽作为摆锤,让摆小幅度自由摆动,观察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2)增加摆绳的长度,使摆绳的长度是原来的两倍,但摆锤的重量不变。

再用秒表测出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3)两次摆动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摆绳的长度增加后,摆比原来摆动的慢了。

实验究论: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五下科学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的著作有《天体运行论》。

3、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4、(“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证明(地球在自转)。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6、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7、(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8、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9、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0、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围绕地轴转动,北极星正好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相对“不动”的秘密。

11、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2、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13、(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14、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6、(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17、(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8、北极星为什么不动?

因为北极星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

19、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因为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性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就形成了四季。

20、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

方式。方向。

周期地球自转。

绕地轴转动。

自西向东(逆时针)

24小时地球公转绕太阳转动自西向东(逆时针)一年公转依据:恒星的周年视差、不同季节同判断地球运动自转依据:傅科摆、北极星。

一时间天空中星座的位置的移动、卫生观的依据不动的现象、卫生观测等。

测等。地球运动产生。

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四季变化、极昼极夜现象。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单元测试A卷教科版

第三单元测试卷a卷。一 我知道 共20分 1 机械摆钟是 与 联合工作的。2 远古时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怎,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3 是根据日影移动规律制成的计时器。4 摆的摆动快慢与 有关。5 我知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但我感觉 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 的时候,时间...

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教材分析

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教材分析。一 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自人类具有 时间 这一概念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经年累月不断地寻求着准确测量时间的方法。古人经过长时间的观测和经验积累,发现太阳在天空规则地改变着位置,月亮在天空的移动也有一定的周期。拥有了这样的认识,古代人类将天文现象与自己的...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试卷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一 我会填 18分 1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来计时。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2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会慢慢地发生变化。3 我们古时把一天分成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小时。4 古代的水钟有型和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5 在滴漏实验时,容器中水越少,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