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鸟的天堂》教学思考

发布 2020-11-10 13:42:28 阅读 4365

共谱生命的赞歌。

教学过程是师生与作者、编者对话,师生与作者、编者一起共同建构文本意义,提升文本价值的过程。

要在教学中建构文本的意义,提升文本价值,首先必须了解文本。《鸟的天堂》是一篇清丽的游记小品, 文笔隽永。作者巴金先生用清逸、淳美、灵动的笔调,描写了傍晚与清晨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榕树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彰显了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多姿多彩,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

要在教学中建构好文本的意义,提升文本价值,还要了解编者对课文的编排意图。《鸟的天堂》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内容”。

一条是宽泛的人文主线,一条是语文要素线。语文要素包括“阅读”和“表达”两个维度,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的训练都有很明确的方向性,教学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课文教学不是孤立的,统编教材相对与以前版本的教材,单元编排结构与课文教学有着更为紧密的关联,因此,要在教学中建构好文本的意义,提升文本价值,应理清单元结构。《鸟的天堂》所在单元围绕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安排了5篇课文、一个习作训练、一个“语文园地”。

5篇课文的教学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各有侧重又互为关联,且层层递进,形成明显的序列:

古诗词三首》的教学,侧重初步认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四季之美》的教学,侧重感受事物的动态美。《鸟的天堂》的教学,侧重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用合适的节奏和语气读出景物的不同。

《月迹》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教学重在鼓励学生自主运用前面课文的所学自主阅读,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且关注景物描写的变化。习作,侧重把从阅读习得的方法迁移运用于表达中。把握了单元结构,就能瞻前顾后地来构想课文的教学,提升教学的时效性。

统编教材课后思考与练习题是单元语文要素在单篇课文教学中的细化与落实,直指课文教学的重点,因此,要在教学中建构好文本的意义,提升文本价值,还要关注课后思考与练习。《鸟的天堂》后面有两道思考与练习题,“1.朗读课文。

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2.作者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用不同的语气读读相关的段落。”

当然,我们还要结合“语文园地”定位课文教学。给一篇课文教学定位还要考虑其它诸多因素。比如,对于现在的五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篇已学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等等。

综合各种因素,这篇文章的教学重心应该是“感受榕树的静态美和鸟的动态美,体会、讴歌蕴含在榕树的静美中的生命的勃发向上,讴歌鸟所呈现的生命的欢腾、自由和惬意,讴歌成就鸟们安心、幸福的人民。即在教学中建构文本意义,提升文本价值的主要目的是——借助文本,师生共享生命的美丽与精彩,共谱生命的赞歌。”

作为已学课文,针对课后思考练习1:“作者为什么赞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个问题学生已经做了思考,也进行过教学,学生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能自行归纳,不必另外再费时间。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时间应花在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生长点上。课后思考练习2:“作者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用不同的语气读读相关的段落。”根据文字的特点用上恰当的语气和节奏朗读,是学生感悟榕树的静态美和鸟的动态美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学生的能力生成点。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一个阶段的朗读都提了一定的要求,三个学段关于朗读的特殊要求有着内容、内涵上的层阶变化。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三学段有一个特殊的朗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五年级上册是进入第三学段的第一个学期,为了达成学段朗读要求,又照顾到这是学段起始年级,所以教材借助这篇课文提出了“学习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出文字的不同特点,表达的不同情感。

”的要求,这是新学 ,是学生能力的成长点,应该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出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的不同,在读读悟悟中体会“鸟的天堂”静态之美和动态之韵,体味、欣赏多样化生命的多姿多彩的美。

作者描写榕树和描写鸟的活动的文字有明显的不同特点。对榕树静态的描写,用的是长句,侧重陈述性语气,利于表现榕树静态的美丽、安详,表达游者细观慢赏的恬静。但静美的榕树,无处不有地涌动着勃勃的生机,这生机蕴含在榕树中。

教学时,要重在先悟后读,充分让学生感悟形,体会神,才能读好。朗读时,相对平直舒缓,气息均匀、平稳,声不宜太高,但要有力量。作者对鸟的活动的描写,用的是短句,侧重于感叹的语气。

在短句中又有长短分句的错落变换。鸟活动的热闹场面,鸟的多种多样、多姿多态,鸟的自由欢乐就彰显在这句子的样式中,读着读着就能感受到。这就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教学时,应以读促悟,在读中体味、欣赏热闹的场景,歌赞生命的自由和欢乐,从而热爱自然和生命。

一、感悟和歌赞榕树的静态美以及生命不可遏制的勃发力量。

一)以“无我”的想象,还原形象,感悟和表达榕树大而茂盛的形态之美。

这里的“无我”的想象,是指以呈象感形法,也可以称之为“举象”法 ,将语言文字本身描摹的画面、场景、形象加以还原,场景之像,环境之象、物体之象,动物之象···读者不需对文本进行过渡的拓展和发掘。《鸟的天堂》一文作者对榕树的静态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形象特点可以在基于文字的想象中呈现,“鸟的天堂”的大、茂盛,静谧、安详的感觉基本能体会到,顺势引导学生用舒缓的节奏 ,恬静的语气读出来。让远望、近看时榕树所呈现的样子,大致呈现于脑海,浮现于眼前,看看作者抓住了榕树这种景物形象的什么特点写,把突出特点的词句重音朗读。

比如“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突出了表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榕树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大” 因此这句话应该重读,其中的“不可计数”又是一个画龙点睛似的突出榕树大的词,因此在这一句中,它应该是强调中的强调,重音中的重音 。“不可计数”说明多,说明榕树的视觉范围很大,不是一下能赏完看清的,因此把它读慢一些。

二)以“有我”的造境想象,丰富形象,进一步感悟和表达榕树的大而茂盛的形态之美。

造境,就是创生语文的生命境域,造就是营造,境就是环境、情境、意境。举象基本是遵从文本,还原文本,可以说是“无我”的,而造境则是基于文本的一种“有我”的创造,那么,造境所造之境,不止于形象,还有作品和读者生命参与所成的情境、意境、心境……可以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眼、耳、鼻、口、脑、心、手、脚等等身体的器官或部位去造境。造境,可以让形象清晰、细腻起来;可以以点带面拉展情境;可以由表及里发掘形象的内涵,提升文本价值。

下面具体以“不可计数”来谈谈。

1.通过造境清晰形象,借助清晰的形象,引导用恰当的语气和节奏朗读。学生举象中所举之象,因为想象力的制约,还因为言有尽,象难尽,学生基于文字,还原的形象是相对模糊的。

造境可以让借助各种感官参与,展开想象,让形象清晰、细腻起来,像特写镜头一样呈现于读者的脑海中。“真是一株大树 ,枝干不可计数”,如何扣住“不可计数”,让不可计数的枝干的形象清晰、细腻起来,并相机引导朗读呢?可以这样尝试:

,在想象中用眼看过去 ,从东往西看 ,从南往北看;从左往右看,从右往左看……看能不能看到全部的枝干?动嘴数数看,就数你看到的部分的,看能否数清?(数不清)用心想想为什么数不清?

(枝上生根,许多根直垂到地面,伸进泥土里,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更近的大树干,挡住了它背后的更小的树干;因为干和干无规则排列,很容易漏数……而且树枝千姿百态长得没规则)那觉得快读还是慢读,才能读出这种看不完、数不尽的感觉?(学生练读)这些不计其数的枝干 ,除了有大小之分,还有什么不同的姿态呢?现在你就是作者,无意间见到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大得出奇的榕树,而且这枝干更是奇迹,一定会惊叹,怎样读出这惊叹的语气?

2.通过造境,以点带面拉展情境,从而引导用好语气和节奏朗读。

还是“不可计数”这个词,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思考: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壤能让这枝干不可计数?(潮湿、肥沃,适合榕树成长的土壤)。

再让学生在想象中放眼看过去:枝上的根是怎么样的,树上的叶又是怎样的?这样由“不可计数”这个词,从枝、干想开去,想象到生存的环境,想象到叶,拉展了情景,整棵榕树的情景便呈现于学生的眼前了,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好所思所感。

(三)由表及里,发掘形象的内涵,感悟和表达榕树充满生机的美丽。

造境用眼更要用心 ,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句子“许多根……”用心感受根是怎样往地下垂,怎么往地下扎的?加重语气读出出“垂”与“扎”中生命的力度。再发散性用心感悟榕树的枝、干、叶是怎么生长的?

(速度、方向、力度、密度)。

尤其注重用心感悟:榕树正在茂盛时期,叶子超常的生命力体现在**?(体现在叶争先恐后地、竞赛似的挨挨挤挤的长势上;体现在绿上),正在茂盛时期的榕树,将眼睛看过去眼,将耳朵贴近树叶听,静静地用心感受,看看榕树的叶子是如何绽放自己的生命力的?

仿佛能看见什么,听见什么?感受到什么?汇报时,可以用句子描摹,也可以用词语来表达,还可以用简笔画或用动作比划演示。

顺势让学生理解“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要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这我们的眼睛。”与作者同频共振,知道这“一簇一簇”、“堆”、“翠绿中的明亮”都是生命的意象,要重音突出读。

作者在这样的树叶中有了“榕树好像把它全部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样的赞叹与感受!引导学生换位成作者,读出内心的感受和赞叹。

通过上面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作者在榕树上所见的一切,无不彰显生命的力量,满眼是生命的力量,满心是生命的力量和对生命的赞叹!引导学生换位成鸟儿、作者读:

榕树就这样,在长达500多年之久,默默地讲生命的力量蕴含在它身体各部分,静静地生长、生长、再生长,无心张扬,却长出了它独一无二的大、茂盛与美丽,长成了鸟儿们生活的天堂,如果你是鸟儿,你的内心是怎样的?读出来?(…如果你和作者一样是游者,内心是怎样的?

读出来!(…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在传递生命讯息,都是生命的礼赞。(链接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读好生命的礼赞。

二、以读促悟读出场面的热闹,读出生命的欢快与自由。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方法,紧扣重点词语和句子重音凸显,举象、造境真正走进文本,用恰当的语气和节奏,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思。另外还要学习用对比品读的方法,感悟鸟的活动所传递的生命的欢腾和自由,从而运用恰当的语气和恰当的节奏进行朗读品悟与表达。对鸟的活动部分的描写,可以借助其短语的句式,借助句式的错落变化的特点,运用较为强烈的语气,曲折变化的语调进行朗读,读出场面的热闹,读出鸟儿的不同样子,不同的活动姿态,读出游者的应接不暇。

1. 在语段内部句式的错落变化中朗读感受。

比如“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水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中“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可以相对读慢一些,读出看不尽,绵延不绝的感觉。“大的,水的,花的,黑的”节奏要有快慢的变化,语气要有轻重的不同,突出鸟的多种多样。“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也要用节奏和语气的变化,读出鸟活动姿态的不同,突出“有的”,气要相连,读出排比的气势。这样就能读出鸟的数量多,样子多,活动姿态多而变换不定,使观赏者应接不暇的情景。

2.在长短句式的对比中朗读感受。

比如,对比品读写榕树的长句和写鸟的短句,比出长句朗读的舒缓与静美,传递的是一隐含于树中的,流泻于天地之间的,悠然散发的生机与美丽,感受静美之中富有张力的生命的悠然和惬意。在读中感觉短句的朗读相对较急促,更能表现鸟的自由、欢快,感受生命的欢腾、自由,是另外的一种惬意。

再如,对比读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有的站在树枝上做出各种不同姿态地叫,有的扇动美丽的翅膀飞起来,有的在‘扑棱棱’地扑翅膀。”让学生在比较朗读中感受到短句读起来显得更急促,更能表现鸟儿动作的敏捷以及内心的欢愉,更能体现游者的应接不暇,感受作者表达的匠心——呈现生命的欢腾!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全部教案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全部教案设计 整理 18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6个生字,正确理解 船艄 雇定 纵横交叉 等词语。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 6自然段,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读一读 画一画 演一演,感悟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 小艇的特点及...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默写测试

1 默写 蝉 2 默写珍惜时间的名言。3 默写 乞巧 4 默写 示儿 5 默写 题临安邸 6 默写 己亥杂诗 7 默写古代圣贤提倡勤俭节约的名言。8 默写 山居秋暝 9 默写 枫桥夜泊 10 默写 长相思 11 默写 渔歌子 12 默写 古人谈读书 1 论语 2 童蒙须知 朱熹。3 曾国藩 曾国藩家...

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学做课堂笔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逐步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重点 2.了解与戏曲相关的词语,并学会用词说恰当的句子。重点 3.学会修改语句,让表达更清楚 明了。4.积累关于艺术的成语,能够了解词语意思并正确运用。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课件。学生准备 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