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 下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抒情》教学设计

发布 2020-11-09 17:09:28 阅读 1597

《学会抒情》教学设计。

作者基本信息。

作者姓名学段、学科。

xxx初中语文。

联系**。教材版本、年级、及章节。

xxxxxxxxxxx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

教学设计。课程名称课时。

写作:学会抒情。

共(2)课时完成,第)课时。

1.教材内容分析。

本次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是①抒情及抒情方式;②恰当选择抒情方式加以写作运用。抒情就是表情达意、抒发情感。在写作中,恰当的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文章的主题。

但是现在的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情感单薄支撑不起文章中心的问题,主要还在于没有把握抒情常识,更不会选择和恰当运用抒情方式。

教会学生写作抒情文章,并学会感恩,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幸福生活的价值观。

本单元所选取的5—8课范文,均歌颂家国情怀。在教学中学生积累了众多抒情语句,感受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2.学习者特征分析。

所开展教学的两个班,均为农村寄宿制学生,受经济潮流的影响,今年大部分学生父母都外出务工,缺失应有的关爱。情感意识淡薄,感恩之心不强。家庭越是落后,父母为了生计,越是外出奔波,越应该进**感教育。

所以本写作训练极为重要。

但我担心在教学中,学生难于“触景生情”,激不起他们的感动浪潮,从而表达不出真挚情怀。所有,在教学中我准备了“音频”、“**”材料,利用多**进行教学。3.教学目标。

1、了解抒情和抒情方式,并能在写作中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加于运用。2、学会捕捉自己心灵的细微触动,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3、通过分析经典语句和优秀例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激发自我写作的兴趣。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抒情和抒情方式。

2)学会捕捉自己心灵的细微触动,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法。

2)通过分析经典语句和优秀例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激发自我写作的兴趣。5.教学资源:

图库、《初中语文新教材全解—七年级(下)》、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

6.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环节一:有趣导入。

教师活动11.用多**出示意思相同,但表达不同的两句话,引导学生加以分析——哪句话写得好?2.由抒情句的“美”最终导入教学内容——“抒情”。

学生活动11.学生根据出示的两个句子进行独立思考。

2.各抒己见(举手,3—4名代表)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1

多**投影。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两句不同表达形式相同意思的句子对比,引导学生分析,体会语句“美”之所在。在学生的理解和体会中引入课题,明确用抒情的方式表达的意义。环节二:深知目标。

教师活动2学生活动2用多**投影仪出示教学目学生齐读标;学生齐读后,教师讲解并强调重难点。

活动意图说明:

明确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和任务。环节三:情景触动。

教师活动31.出示四副动人画面(配音频)。

2.巡视指导学生撰写“所感”。3.总结引导使用“抒情”方式表达自己的动人之处。

学生活动31.写下所感(请同学们静静观察并想想自己的感触)。2.同桌交流(取长补短)(引出,怎么较好地表达自己的动人之情)。

**&信息技术应用3

多**投影;音频:生死不离。

**&信息技术应用2

多**投影。

活动意图说明:

音形”并茂,激起学生的情感,达到触景生情的情景式教学目的,通过师生的互动更好、更有效引入课题。

预设出现的障碍是:由于日常学习中学生很少接触这些画面,情感不一定引入更好。环节四:我能析——范文中优美语句赏析教师活动4

1.出示本单元中部分经典抒情语句。

学生活动4**&信息技术应用41.我能读:带着情感深情自由朗读这些充满生命力的句子。板书:根据学生的回答,2.我能析:教师适时板书,给予小。

2.指导学生阅读。重温课文,再次分析阅读课文结。

3.引导学生归纳“抒情”的特中的抒情语句,并把握作者的。

点。适时引入下一环节。写作情感。

3.初探抒情方式:以上句子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

学习方法:自主品析——小组合作——集体**)

活动意图说明:

1.练习学生有情感朗读能力;2.进一步温习本单元重点语句分析;3.类比出“抒情句”的有点,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

预设出现的障碍是:对抒情句的归纳概括性不强,说不到“点上”。(引入进一步学习“抒情的相关知识”)。环节五:知识解读。

教师活动51.抒情及其方式(1)定义。(2)两种抒情方式教学: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略)。(3)间接抒情的接入点。2.

惊喜小获(1)抒情方式的选取(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举例分析)。(2)怎样抒情?(小结)

学生活动51.记录、学习知识点;2.提出质疑;

3.配合老师做好“惊喜小获”的小结,真正把“抒情”的知识点出步或基本弄懂。

**&信息技术应用5

多**投影、板书。

活动意图说明:

1.直接讲授知识点,促进学生识记相关内容;2.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进行归纳,促进学生学以致用;3.

进一步系统加深课文及专题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环节六:学有所获——类文赏析教师活动6

1.出示类文《一路成长》(略,详见本教学设计相匹配的《教案》)。

2.引导学生结合“抒情”知识进行点评。

3.小结学生点评,并复习时概括本课知识要点。

活动意图说明:

1.通过“类文”阅读,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2.及时锻炼学生的学习和表达能力3.实现“学以致用”。

预设出现的障碍:由于学生能力层次、听课认真读、积极性等影响,对所学知识在类文中的运用分析不够到位;部分学生在小组学习——集体**中显得“应付”。环节七:我能行。

**&信息技术应用6

多**投影;配音。

学生活动61.自主品读;2.小组交流;3.集体品析。

教师活动7学生活动7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再1.感受画面;

次感受“四副动人画面”;再次2.重新运用知识组织“抒情组织“抒情”的优美语言。性”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3.力争交流小结活动意图说明:

1.触景生情;2.及时应用;3.强化锻炼。7.板书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7多**、**。

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指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抒不通过其它媒介,直接把情感吐露出来。叙事中抒情—容情于事情描写人物写景中抒情—容情于景。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作者不直接抒发情感,细化动作状物中抒情—容情于物。

而是在叙述、描写中渗透强烈的情感,细化景物议论中抒情—容情于理。

或借人、物之口抒发自己的感情。巧用修辞。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小牛试刀。

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乡,每个游子心中都有一个月亮。初中学子外出求学,和故乡拉开了一段距离后,可能更保鲜了一份对家乡的真情,这份真情是永久珍存的宝藏。请以“家乡”为话题写一篇左右的文章,注意抒发出你对“家乡”的那份独特之情。

1、写作指导。

1)所谓的“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本次作文以“家乡”为话题,就是围绕“家乡”为主题选择材料,组织作文,万不能偏离这个主题。

2)先确定写作的对象:写家乡的哪个方面?想一想你所怀有的感情,然后围绕写作对象,选择最能表现这个主题的材料,拟定题目,确定立意,完成整篇作文。

3)写作中,尝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直接表达对某人某物的感情,也可以把感情渗入叙事、写景中,也可以托物言志。

4)抒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作者自己要有真情。喜怒哀乐为人之常情,作者在写作时,已经对所写的人、事、物、景产生了感情,这种感情是客观存在的,应该作如实的表达,喜则喜,怒则怒。千万不能明明不喜欢,写作时却说:

“啊!我所么爱你。”这种装腔作势的抒情,是不可取的。

其次,抒情要自然。写作时不要老想着这里要直接抒情,那里要间接抒情。文章中好的抒情,应该是情不自禁,水到渠成。可以安排,反而显得做作。

再次,要恰当的使用修辞方法。借助于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往往能增强抒情的效果。

2、自我习作。

3、修改习作并定稿。

9.教学特色与教学反思:

教学创新点:循循善诱、字图并茂、生动形象。

但由于学生基础不太牢固,当堂并未能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所以把这些内容安排在两个课时感觉时间有些紧。10.教学流程图:

第一步,有趣导入;第二步,深知目标;第三步,情景触动;第四步,我能析;第五步,知识解读;第六步,学有所获;第七步,我能行;第八步,小牛试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 下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抒情》教案

学会抒情 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 下 第二单元写作。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腻脚中学xxx 教学目标。1.了解抒情和抒情方式,并能在写作中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加于运用。2.学会捕捉自己心灵的细微触动,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3.通过分析经典语句和优秀例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激发自我写作的兴趣。教学重点 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配套教案

写作怎样选材配套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叫选材,从 选材,怎样选材。2 把握选材的原则,选材的角度,教学重点 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教学难点 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用之于写作实践。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 导入。药材好,药才好!揭示课题写作怎样选材。二 什么叫...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教案

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教案。教学目标。1 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揣摩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2 感悟细节,鼓励学生交流,评析细节描写。3 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会热爱生活。教学方法。写作 修改 点评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我们读文学作品时,有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