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1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二八月,看巧云》,感知基本内容,了解二八月的云多姿多彩。
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明白写好景物的要领。
3.明确作业要求,连续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注意写出它的特点。
教学重点: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顺序细致描写。
教学难点:1.抓住景物特点。2.注意有详有略。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连续观察一种自然现象,观察时注意填写好记录:形状、色彩、多云、少云、云厚。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的景色是美丽的,春天的晚霞更是美丽无比。我们如果能把这美景写下来,让别人一起分享,那该多好啊!有位小作者,她把二八月的巧云写得多姿多彩,美极了。
二、学习例文,感知写法。
1.轻声读例文,想想:文章写了云在哪些方面的特点?作者在写云的造型时着重写了云哪些奇巧?分几种情况来写?
2.小结:作者详略有当,重点写了云的形状,分三种情况,抓住了特点和变化。
三、结合习作要点,归纳写法。
1. 写景的时候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它的变化来写。
2.写作过程要按照一定顺序。
四、细读例文,明确写法。
1.读例文,讨论:小作者怎样描写云的形状和奇巧的?
2.同桌交流。
3.归纳总结 :在云的造型上描写它形状的奇巧,而后分三种情况来写,每一处都抓住云的变化特点。
五、练习写景 。
1.明确这次习作的要求、内容。
2.说说课前观察的情况。
3.同桌练说,相互交流提示。
4.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评讲作文 。
1.针对本次习作**现的优缺点教师作总体概括指点。
2.学生根据老师的点评分小组讨论自己或小组其他同学的作文 。
3.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并当众简介小组同学的看法。
4.根据自己作文的实际情况修改自己的作文 。订正错别字和病句。
习作2习作要求:
1.阅读老师批改过的一篇习作,读懂老师在“眉批”和“总批”中提出的修改意见,明确习作怎样才能做到有详有略。
2.读懂本次习作的要求,能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把这篇习作修改好,誊写在自己的作文本上。
3.培养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1.组织一次拔河活动,让学生对拔河有一个切身的体验。
2.认真阅读例文《拔河》。
一、情景渲染,明确要求。
.回忆自己参加拔河的情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当时的情景。
.学生就拔河的过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作概述。
.教师导入:有一位同学就这次比赛写了一篇《拔河》的作文 ,我们这节课的人物就是来帮助他修改修改。
4.教师板书课题,揭示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二、初读内容,查找缺点。
1.出示《拔河》的内容,学生边朗读边找出这篇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2.学生联系自己的拔河体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班上作汇报。
3.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老师的修改意见,比较老师评语和学生汇报之异同,进一步明确修改作文的具体要求。
4.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眉批和总批,及时小结:眉批一般以指出作文中字、词、句、段方面的优缺点,写在该页右侧的眉批栏中;总批一般用以指出思想内容、语言形式等整体方面的优缺点,写在文章的后面。“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一定要改掉拿到作文本只看等第、不看批语的坏习惯。
三、再读课文,明确改法。
1.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本篇作文如何修改,可用铅笔在文中作适当批注。
2.引导学生讨论,同桌各抒己见,小组内交流。
3.教师点拨:写好《拔河》这篇作文 ,除了注意写清拔河前、拔河时、拔河后的具体过程,还要注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学生再次欣赏拔河的录音,重点讨论第五自然段中场面描写的改法。
5.师生共同小结:在这篇作文中要侧重写好第一次比赛场面,不仅要写出场景气氛,还必须抓住典型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具体刻画,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会生动、活泼、感人。
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
我的发现。4 教师归纳学生发言。5 学生阅读文本 或看光盘 挂图 6 教师引导学生按科学范畴把岩石重新分类。7 学生分组研讨,教师巡视引导,对有争议的问题加以解决。二 全课总结和拓展。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三类岩石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2 认识矿物的性质。一 教学目的 1 认识常见的矿物。2 认识一...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作文教案全册
第一次习作写书信。教学目标 激发兴趣,进行习作指导。教学重点 指导书信的格式。教学准备 信封教学过程 一 回忆格式,明确写法。1 交流书信的写法及格式。2 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自然段。3 你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哪个部分?4 在上节课的口语交际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作出精心的策划,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 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 2题。学习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学习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学习过程 1 引 教师谈话说明学习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