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登幽州台歌》优质课教案

发布 2020-11-03 12:04:28 阅读 1100

教学目标:

1.体味诗的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 品味诗人的悲叹,并通过此诗初步感受盛唐气象。

2.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3.诗人的形象。

教学重点:感受诗的意境,品味诗人的悲叹。

教学难点:通过此诗初步感受盛唐气象。

一、导入。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

预习检测:1.背诵默写诗歌。

2.作者简介。

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子昂为参军。陈子昂提出的准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陈子昂身上。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文学常识。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战国策·燕策一》记载:

燕国国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 后来有个智者郭隗说:

“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的。”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yǎn),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

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接着,燕昭王又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

二、 读诗:

要求:断句,语速,语调,节奏。

三、品诗。1.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时间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

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

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怆然: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3.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

所见:时空的无限;所感:怀才不遇,生不逢时。(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首诗看起来比交消极,但其实则不然,他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

4.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

我看见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

诗人独自站在幽州台上,他仰望长天,俯视大地,潸然泪下。

四、 小结。

天地悠悠,人生苦短,空怀壮志,报国无门哪。能感受到陈子昂的悲愤吗? 区区22个字,字字含泪泣血,短短4句,句句赤子之心,难怪能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

壮志未酬的悲愤是理想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它意味着诗人对理想的态度是更加执着和珍惜,而不是放弃和冷漠。时代条件提供了驰骋的舞台,理想之歌高昂、奔放;时代条件未能提供舞台,浩歌激烈,愤慨悲凉。

这些都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五、作业:1.搜集表达同一主题的诗文。

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登幽州台歌》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感受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品味诗人的悲叹,并通过此诗初步感受盛唐气象。2 背诵这首诗。说明 登幽州台歌 是一首广为传唱的经典诗作,读经典就要读出经典中的文化。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是语文课一项重要的任务。唐朝是悠悠历史中一座奇峰,唐诗是诗歌王国的奇葩。读唐诗,品唐朝之气象,会滋润我们年轻的心...

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登幽州台歌》公开课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 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3 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诗歌的方法。教学方法 诵读法 合作 法学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诗歌,结合思考 自主 诗歌。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学习...

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登幽州台歌1教案鄂教版

2019 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登幽州台歌1教案鄂教版。教学目标 1.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2.借助注释 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 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 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