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登幽州台歌》公开课教案

发布 2020-11-03 12:08:28 阅读 8201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诗歌的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法学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诗歌,结合思考**自主**诗歌。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学习《登幽州台歌》1、激发兴趣,导入古诗。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内心世界。板书课题《登幽州台歌》。2、展示自学,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

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2)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所以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3、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请同学们认真听诗歌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既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读准下面字音。

怆然(chuàng)涕下(tì)2)读出韵味和节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前:过去。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指燕昭王。

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然:悲伤的样子。涕:眼泪。4)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

译文:(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

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

4、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这首诗,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静下心来,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在古代,自己就是才华横溢的陈子昂,寂寞地独自登台远望,心中是怎样想的呢?

1)你能不能把登台的这个情景详细的描述出来呢?

示例:夜已深了吧?迷雾阻挡着我的前路,荆棘撕破我单薄的衣服。

我独自一人登上这高台,借着微微的月光眺望远方。此时此刻,我忽然感觉自己迷失了方向,我不知身在何处,身后无人跟随,前方也没人引路。难道我错了吗?

难道上天是公平的吗?遥望历史,燕昭王那样的贤君已经远去,后世也许会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不过我却无缘相见。我感到无比的悲伤,仿佛有巨大的石块压在我的胸口,使我透不过气,那种感觉强烈地压抑着我的本就孤独的心。

自古以来,成大事者,总是孤独的。仅仅谁又知道我的心酸楚,谁又懂得我内心的痛苦?面对这茫茫的天宇和原野,我感觉自己是多么反渺小,沧海一粟而已,人生只有几十年罢了。

我忍不住仰天长叹!我的悲伤已充满肺腑,无法抑制。人们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说,仅仅未到伤心时。

在这清冷的夜晚,在这幽静的幽州台上,我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2)你能否理解诗人为什么“独怆不过涕下”呢?

点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5、合作交流,**作者情感。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下面重点问题。

1)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点拨:前两句诗是从时间角度(前、后)写的。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点拨:

后两句诗是从空间角度(天、地)写的。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

3)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

点拨: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见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

诗人独自站在幽州台上,他仰望长天,俯视大地,潸然泪下。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点拨: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

总结:这首诗是陈子昂的压卷之作,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登幽州台歌》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体味诗的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品味诗人的悲叹,并通过此诗初步感受盛唐气象。2.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3.诗人的形象。教学重点 感受诗的意境,品味诗人的悲叹。教学难点 通过此诗初步感受盛唐气象。一 导入。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

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登幽州台歌》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感受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品味诗人的悲叹,并通过此诗初步感受盛唐气象。2 背诵这首诗。说明 登幽州台歌 是一首广为传唱的经典诗作,读经典就要读出经典中的文化。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是语文课一项重要的任务。唐朝是悠悠历史中一座奇峰,唐诗是诗歌王国的奇葩。读唐诗,品唐朝之气象,会滋润我们年轻的心...

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登幽州台歌1教案鄂教版

2019 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登幽州台歌1教案鄂教版。教学目标 1.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2.借助注释 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 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 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