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教案

发布 2020-11-03 11:44:28 阅读 5868

第三单元事理说明。

十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理清说明顺序,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

3.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

教学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

一)导人新课。

1.导入:(网络链接,沙漠的有关**展示。

神奇的塔克拉玛干:大漠鸟瞰、沙海风光、奇景瑰观、生命之泉、大漠生灵、瀚海春光)这些画面给我们展示了沙漠的神奇秀丽的风光,其中也蕴含了许多的科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这方面的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板书课题及作者。

明确: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作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

二)展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课件展示或小黑板)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玄奘戳穿海市蜃楼(会读会写)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单枪匹马光怪陆离可望而不可即海市蜃楼。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指导:在自学过程中,做好圈点批画,不清楚的问题记下来,准备与他人合作)

1)从语言风格和说明对象来看本文属于哪类说明文?

2)理清思路,概述内容。

3)课文提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尝试用简洁的科学语言解释。

二)自主学习(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回)

三)自学检测。

方法: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第1题(强调字音字形字义的识记)

第2题。1)明确:(说明文按说明内容可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本文是事理性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等科学小品)本文属于文艺性说明文。

2)明确:本文描述并解释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全文5段,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描述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可怕的景象。

第二部分(2-5)科学地解释了沙漠里奇怪可怕的景象。

3)课文讲了“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及“鸣沙”现象。

魔鬼的海”是由于贴近地面的气温比上面一两米的气温高许多,由于光线折射和反射,蓝天倒映在地面上,成了汪洋万顷的湖面;如果上面的气温比下面高,远处的地面镜像便倒映在空中,成为“海市蜃楼”。

鸣沙”是由于细沙中含有大量的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获,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摩擦而发声。

三、合作**。

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问题预设)

1.开头运用法显、玄奘的例子作用是什么?

明确:(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引出说明对象。)

2.在古人看来,“魔鬼的海”“鸣沙”现象都是魔鬼作怪,沙漠里真有魔鬼吗?学习了课文后,谁能说说古人为什么这样认为?

明确:古人知识水平有限,无法用科学道理来解释这些现象,看起来确像是魔鬼在作怪。

3.为什么现在能把这些现象解释清楚呢?

明确:如今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能从科学的角度把这些现象解释清楚。

4.作者对沙漠里奇怪现象的成因进行剖析,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师:正如古人说的——“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教师板书)

5.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通俗。试从文中找几个句子分析这一特点。

1)沙漠是这样的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

2)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就十分困苦了。

3)这一魔鬼的幻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

明确:1)“空中”用“看不见”,“地上”用“看不到”,用词既准确又有变化。前面用“飞鸟”,后面用“走兽”与之相对,显得工整。

2)连“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都不可能,还谈什么“汽车飞机来支援”, 更”字用的非常恰当。“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于事理或情理,没的疑问。句中用“当然”,既准确自然,又口语化。

3)“幻术”与“魔术”同义,但前面的定语是“魔鬼”,用“幻术”读起来上口,有韵味。“戳穿”与“揭露”义近,但“幻术”是假的,所以用“戳穿”显得更准确、更有力。

四、达标训练。

研读赏析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什么?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说明沙漠里的这个怪异现象?

2.通过这段说明,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个结论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了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这一句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4.文中说明“鸣沙”的成因,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5.“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这一句能否省略为什么?

6.“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1.沙漠中的“鸣沙”现象及原因。

事理说明文常用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2.

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点明全文的主旨,收束全文。3.

打比方。4.作诠释。

5.不能,因为删去就缺乏了语言的严密性及说明的准确性。6.

承上启下。)

课堂小结。这篇科学小品,运用了说明、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内容涉及到光学、声学原理,法显、玄奘、孟奇及“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从科学的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文笔既有说明文的朴实准确,又有散文的生动形象,文章运用了设问、反问、引用、比喻等多种手法,富有趣味。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真理。

1.谈谈本课的收获。

2.画出知识结构图。

五、堂清检测 、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戳穿( chuo )玄奘( zang )蜃楼(shen )戈壁( ge )酷热( ku )蔚蓝( wei )万顷( qing ) 倒映( ying )

2.填写短语。

单枪( 匹 )马光怪( 陆 )离汪洋万( 倾 )空中楼( 阁 )可望而不可( 及 )海市( 蜃)楼。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中的关联词语,恰当的是( b )

( )要我感谢什么人,( 只能感谢一次,( 我想把这一次感谢奉献给那些为人类创造出美妙**的人们,()没有**,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多么沉闷可怕。

a.无论因为所以但是。

b.如果而且那么假如。

c.如果那么而且因为。

d.假如然而那么由于。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人类认识沙漠,研究沙漠,进而改造沙漠。你能设想几种改造沙漠的方法吗说说看。

明确:(本题是开放性题目。)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当时法国士兵在沙漠中见到这“魔鬼的海”极为惊奇,就去问孟奇。孟奇深深思考以后,便指出这是因为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贴近地面一层空气温度就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许多。这样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了一个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好像倒栽在地上,蔚蓝的天空,倒映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顷的湖面了。

若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面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八度,像平直的海边地区有时所遇见的那样,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到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又叫做海市蜃楼。

6.“孟奇深深思考以后”一句中“深深”的言外之意是:

7.简要说明沙漠中“魔鬼的海”的形成原因。

8这里主要采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

9、“空中楼阁”我们没见过,现实中的楼阁你一定见过,请你用简短的文字介绍你见过的楼阁。

要求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7分)

板书设计: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魔鬼的海光线折光和反射见怪不怪。

鸣沙沙粒移动摩擦其怪自败。

课后反思(优点、不足、改进设想)

这节课教学,由于班主任听课学生很胆怯,积极性没有平时高涨,部分学生回答很被动,不举手,通过鼓励后半节课好多了。教学时学生在说明方法作用时答的不是很好,下节课要继续练习。

十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要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奥秘。

3.学习本文层层设疑,安排巧妙的写作思路。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要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奥秘。

教学难点 1.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2.层层设疑,安排巧妙。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

一)导人新课。

1.导入:自然界的一切都是谜,一个谜的答案是另一个谜,宇宙就是一个无尽的迷。

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这样一位世界级的科学家说出了一句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和震撼力的话——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

二)展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课件展示或小黑板)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啁啾(zhōu jiū)臆断(yì) 饶有兴味(ráo) 翌日(yì)迥然不同(jiǒng)毋宁(wú) 愕然(è)窒息(zhì)宽宥(yòu)笃信(dǔ 嗣后(sì)

2)解释下列词语。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臆断:凭臆测来断定。迥然:形容差别很大。

嗣后:〈书〉以后。愕然:形容吃惊。

宽宥:宽恕,饶恕。

2.走近伽利略:

3.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指导:在自学过程中,做好圈点批画,不清楚的问题记下来,准备与他人合作)

1)曾经有一个人,用一小一大两个圆表示自己的知识由少到多的情况,圆外则是未知的世界,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试看看下面的图形,请你结合本文的论述,说说他得出了什么结论。(图形见课后练习一p83)

2)概述各自然段的大意。

二)自主学习(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回)

三)自学检测。

方法: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

单元内容 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课标要求 1.能听懂有关日常家务活的短语 能听懂用could表达礼貌请求和委婉获取许可 能听懂对其他日常活动的提问和回答。2.会说出表达家务活的短语 能用could提出礼貌的请求和委婉的许可,并会说相应答语。3...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课插花。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在教学中了解插花的构图和艺术形式,学习如何运用构图的原则以及造型语言进行尝试与实践,初步掌握插花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 选择和分析有代表性的插花作品,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通过学习插花的构图形式,使学生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加强对插花的理解与认识。学会用美术...

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导学案

湖南省沱江中学2013年上期八年级语文 下 探学稿编号 011 主备 任萍参备人 冯树元李翠花审核 奉小军。领导审核 班级 组号 姓名 11敬畏自然。温馨寄语 高效学习,快乐成长!使用说明 1.结合所学议 散文知识,认真完成探学稿。2.小组合作 答疑解惑。学习目标 1 抓住文章的关键段和句,筛选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