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化石吟。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2.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三、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2.联想想像法。3.讨论点拨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二、解题。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三、畅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朗读,勾画并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全诗,学生感受其中对自然高妙的赞叹和节奏韵律之美。
3.学生自由诵读,结合生物学知识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1)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诗人是怎样打开读者思维闸门的?
2)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3)摘录出诗中两节的比喻句各一例。
4)第3节中的“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
5)化石重视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6)全诗七节的思路层次是怎样安排的,请简要概括。
4.学生集体诵读全诗,读出对自然高妙的赞叹。
四、**研讨。
1.指名学生诵读第1节,思考:诗歌以四个问句开篇却并未作答,但已暗含了生物进化的历程,诗行中提到的几个“最早的”“生物依次指什么?请结合你所搜集到的生物学知识,谈谈有关生物进化的话题。
明确:依次指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被子植物。
2.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特点。
提示:“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
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3.“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诗句会引发你作何感想,请就你搜集到的资料给大家讲讲有关恐龙和猛犸的情况。
4.化石的故事令人神往、惊讶,阅读全诗请选择一种化石,合理想像,写一段故事,体裁不限。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22看云识天气。
教学目标:1、 积累丰富的词汇,摘抄文中的生动活泼的句子。
2、 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怎样看云识天气。
3、 体会文章在写作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4、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是否关心天气变化?(比如我们明天要开运动会了,我们就会关心么,还有明天要出门,去旅游,去出差……我没也会关心么,正所谓“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嘛。今天我就要来学习一篇跟天气有关的课文——《看云识天气》。
二、理解课文。
1、解题:标题中“看”可以理解为“观察”的意思,“识”可理解为“识别、推测”的意思。文章标题即点明了要介绍的事理。
2、主体(具体地更详细地观察云的特点与天气的关系,我们就要学习课文中的知识了。)
晴天云简表。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的光彩简表。
课堂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但要了解有关云的知识,学会通过观察云来识别天气,而且还要知道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观察自然,了解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就会有我们人类美好的明天。
课后作业。收集其他与天气有关的谚语,在此基础上写一篇《身边的“天气预报员” 》为题写一篇小科学作品。
23、绿色蝈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预习课文,能筛选、概述文章内容。 2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理解式朗读的方法感知内容、理解欣赏。
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的描述、生动活泼的修辞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感悟生动的笔法描写观察到的场景。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合作研讨法 3、其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猜谜语。谜面:大姐天天逛花园,二哥弹琴夜黑天。三姐织布到天明,四妹做饭香又甜。(猜四种昆虫)
谜底:蝴蝶、蝈蝈、蜘蛛、蜜蜂。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基本信息,明确学习目标。
1、筛选信息,总揽全篇。
谈话: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一定养成了勾画概括重点内容的句子。老师考考你们,请用“读过全文,我知道了绿色蝈蝈……”说出它的某些方面的情况。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其分辨不同的方面,并在黑板上板书(声、形、斗、食、居)。
2、启发达成学习目标。
你觉得那个地方最有趣味,最值得回味呢?
三、赏读片断。
以下根据学生喜爱程度,主次可作调整。
1、“争雄”部分。
1)请同学们打开第5自然段,合作学习此段。
要求:a画出描写最生动形象和最富有感情的句子;b旁批出你喜爱它的原因或它的巧妙之处;
c进入角色,向同学们大声读出你的喜爱之情;d以前后位四人为一小组,研读成果由一人记录并作发言。
2)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段,看看能否读出那种紧张的战斗气氛和观察者的钦佩之情。其他同学听他读的如何。
3)在“评人读,我要读”的环节中学习语言、修辞,领悟感情。
指定某学习小组中一名学生朗读后,问大家他读的效果如何。
其他组同学展示最喜爱的一两句话的朗读和理解。
4)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吗?(学习方法,写作技巧,个人体验)
2、“争鸣”部分。
如何表现出绿色蝈蝈的声音这种无影无形的东西呢?请默读课文自学。
3、“争食”“争水”……
法布尔的《昆虫记》有无穷的乐趣,愿大家常到那里游览。
四、口述小动物。
动物世界如此美妙,怎不令我们怦然心动,让我们畅谈自己与小动物的亲密接触吧!
要求:选择最有趣味的细节,把你的发现与大家共享。一分钟准备。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24月亮上的足迹。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德育目标。1. 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四、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2.延伸拓展法。
五、教具准备:多**。
六、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
多****一段人类探访月球的短片)
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人类探访月球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朱长超是怎样用手中的笔记录这一段真实历程的呢?今天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2024年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快速阅读,概括要点。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回视。阅读中,勾画出下列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2.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真实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在文中筛选圈点出表示时间的短语,思考:
1)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用示意图标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行程(注明时间、距离、速度等)。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3.指名学生详细复述事件过程,要求说出具体细节,其余学生补充遗漏的情节。
4.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在文中标记出来。
5.朗读课文的1~2语段对登月事件及意义的概说,根据文章语言环境的提示,筛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要素。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2024年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6.精彩朗读并背诵文章最后一段阿姆斯特朗评价登月意义的话。
8.想像训练:
根据情况提示,展开想像,口头描述一个片断。
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三、精读课文,研讨细节。
1.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语段,其他同学在课本上标记出含有数字的语句,思考: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明确: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同时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
七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 桑塔 露琪亚 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 体裁。对欧洲民间 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 文化内涵。在活动中感受 的各种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段在 作品中的作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索 创造 审美体验的无穷乐趣。教学重点和难...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小溪流的歌。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识记本文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找出体现小溪流 大河 大江 海洋形象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形象特点。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主旨,并能结合现实理解小溪流 枯树桩 乌鸦 泥沙 沉船等所蕴涵的象征意义。情感与价值 启发学生热爱生活,不断进取,永不停步,在前进中...
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三个太阳 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1 能说出文中 南极精神 的内涵 理解 三个太阳 的含义。2 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3 能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教学重点 1 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