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太阳》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能说出文中“南极精神”的内涵;理解 “三个太阳”的含义。
2.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3.能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1.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2.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设题讨论:依据教材和你所收集的资料,谈谈你所了解的“南极”有哪些特点?
最孤立的大陆、最寒冷的大陆、风最大的大陆、最高的大陆、最干燥的大陆、河流最少的大陆……海浪、冰山、雪原、暴风雪:极其恶劣、艰苦)
2.观赏南极探险记录片。
二、自主**。
一)初读识音义。
1.填字:吞shì cù眉步lǚ 翩xiān
2.注音:亘( )古伫( )立粗犷( )俯瞰( )
3.改错别字:喜出忘外沤心沥血晶荧剔透。
二)再读知人事。
1.本文主要写的是女画家,而叙事线索是什么?(属人、物、事、情的哪一种)
2.记叙顺序是什么?
[提示:线索-——画家的切身感受。时间顺序,部分结合插叙。 ]
三)感知品标题。
浏览全文,找出并概括有关女画家的主要经历事情;并与文中小标题比较优劣。
1.历尽周折,申请成功。
2.投放漂流瓶。
3.踏上南极,参加建设。
4.生日之夜,感慨良多。
5.艰苦创作“三个太阳”壁画。
领起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四个部分的文字。抓住那些最能表现中国妇女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质,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的事例,以女画家的切身感受这一强烈感情为线索,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四个动作性很强的小标题揭示了各部分主要内容,突出了各自的侧重点。
四)**课题义。
“三个太阳”既紧扣女画家的长城站壁画内容,又突出南极的特点:这里没有黑夜,正如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
作用:这样命题,新颖醒目,含义深长,给读者以想像、思考的空间。
三、展评析疑。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拓展延伸。
想像与创造。
朗读第段,体会女画家临近南极后,向大海投下一个漂流瓶的情景;请你以此为开头,展开想像,创作一个故事。比一比,看谁的更精彩。
五、检测小结。
课后作业题。
1.笔头完成续写《漂流瓶的故事》。
2.用复述的方法完成练习三。
三个太阳》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能说出文中“南极精神”的内涵;理解 “三个太阳”的含义。
2.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3.能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1.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2.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一、情境导入。
1.复述课文内容。
2.本文体裁是什么?叙事线索是什么?
二、自主**。
一)品味内容:
1.踏上雪原,女画家看到了什么样的南极?为什么“迟迟不敢迈步”?
2.第44段描写南极雪原的文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好在**?
二)品味南极人。
1.仔细阅读第24--27段对南极考察队员的描述,小组讨论、分析他们各有什么样的性格、品质。
1)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有巧妙的鼓动艺术。
有丰富的情感世界(40段)
其他队员也各具以苦为乐、幽默、自豪的良好品质。
2)文章为什么不更具体地写这些人物呢?
本文是写女画家的南极之行;
每个南极人身上都有着太多的动人故事,一篇文章无法完成。
2.课文的哪些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女画家。
献身事业的执著追求,吃苦耐劳、自我砥砺的高贵品格,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良好气质,三、展评析疑。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拓展延伸。
一)仔细研读第57—59段,小组讨论南极精神的内涵。
1.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
2.献身事业、代代追求的民族胆略和气概。
二)**“三个太阳”的含义。
读了这篇通讯,你对画中的“三个太阳”作何理解?小组讨论、交流。
言之有理即可。
五、检测小结。
这篇通讯记叙了中国女画家经过执着努力来到南极,战胜生理和自然条件造成的困难,为中国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 表现了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情景,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胆略。
录音新闻》教案。
教学目标:1、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
3、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
4、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教学重点:1、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
3、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2、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学生朗读课文的录音。
展示学生劳动的成果,激发学生兴趣,总体感知课文,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
年10月,正当党的十二大召开之际,我国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当时**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广播稿。
本文是一篇录音广播稿,和一般广播稿的不同之处在于,
它是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的结合运用,能更真实、更全面地报道事件,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二、自主**。
一)速读课文,正音正字:
1、你能又快又准地读出下列画线字的字音吗?试试看!
翱翔潜艇瞄准顷刻下锚
海域盘旋气氛铎悫。
2、读一读,想一想,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蓝天海风平静自更生
扶直上欢呼跃不断。
二)理清脉络(检查预习)
1、本文采用了什么顺序,报道了哪些内容?
2、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并概括大意。
归纳:本文是一则事件通讯。按时间顺序,可分三个部分:
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第一层(§1)总体介绍,吸引听众。
第二层(§2-4)写火箭发射的准备。
第三层(§5-7)写火箭的发射。
8—15段,报道火箭落水的情况。
第一层(§8-9)过渡,交待这一部分主要内容。
第二层(§10-12)写测量船上的测量情况。
第三层(§13)写***的测量情况。
第四层(§14-15)写现场人们的激动和欢呼。
16段, 报道对发射海区指挥部负责人的采访。
三)赏析课文第一部分:
选拔一小组,模拟播音第一部分。大家赏评。
互动一:阅读课文,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一是黑体字,另一种是括号内的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
互动二:模拟播音。
要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学生自我评析。
语气语调应根据所报道的内容来确定。如报道运载火箭发射海域的情况。朗读时应有欣喜之情,但不是很强烈,语调可平缓些,语速不应过快。
又如报道火箭出水升空的过程,语调重些,有一种激动兴奋的情感。再如为引起听众注意,强调所要报道的内容,语调应平缓,语速慢一点,语音重一点。
讨论**题。
1、第二段用12个字写发射区的景色有什么作用?播音时应用怎样的情感、语调、语速?
2、第三段写“一小时准备”,用了哪些表时间先后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第三段中哪一句运用比喻手法?有何作用?
4、第。五、六段为什么要描写操作手沉着、冷静、果断?
四)重点分析第7段
小组阅读、讨论:
1、本段三句话是按什么顺序组织的?
2、本段中的比喻句分别写出了什么景象?效果好不好?为什么?
3、如果你是播音员,看到如此景象,会以怎样的感情、语速和语调来播音呢?
4、各自有感情地朗读,后全班齐读。
三、展评析疑。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拓展延伸。
五、检测小结。
布置课外活动。
1、今晚收看央视7:35《焦点访谈》,注意揣摩主持人播音的情感、语速、语调。
2、各人把课文再模拟播给家长听,请家长评论。
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
理清脉络:本文是一则事件通讯。按内容、时间顺序,可分三个部分:
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8—15段,报道火箭落水的情况。
16段, 报道对发射海区指挥部负责人的采访。
二、自主**。
分析课文第二部:
1、**:这部分中哪些文字表示是现场直播?有什么作用?
提示:“实况”、“混播”部分。在报道的同时**录音,更增添了新闻的真实感。]
2、**“汽笛声”、“国歌声”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烘托严肃的气氛。]
讨论第三部分讲话的含义:
讲话共有哪三层意思?
提示三句话的关键词:“很成功”, 独立自主、团结奋战”, 更大的贡献” ]
三、展评析疑。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拓展延伸。
语言训练:运用恰当的感情、语速、语调来模拟播诵8—15段。注意找准感觉。
互动: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
组织方法:一学生读黑体字,一学生读刘长乐,一学生读麻振,一学生读王惠悫。其他同学表演括号内的内容。(要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学生自我评析。)
五、检测小结。
总结本文的特点:
一)、写作特点:
1、录音新闻的特点。
2、合理安排顺序,使条理清楚。
二)、语言特点—— 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
第8-15段两位记者不同的播音尤其体现了这一点。
刘长乐多口语,麻振铎多说术语,这由报道的侧重点不同决定的。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21 化石吟。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 积累 奇幻 葱茏 幽雅 叹服 海枯石烂 日转星移 等词语。2 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能力目标。1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2 学习快速默读 筛选 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德育目标 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
七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 桑塔 露琪亚 并初步认识船歌这种 体裁。对欧洲民间 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 文化内涵。在活动中感受 的各种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段在 作品中的作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索 创造 审美体验的无穷乐趣。教学重点和难...
七年级 下 第五单元试卷
七年级 下 第五单元试卷。班别学号姓名成绩。闭卷部分 共50分,20分钟内完成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2分,请把答案填写在上表相对应的位置上。1.在浩瀚的大自然中,生活着无数的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人类在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文明奇迹。可见,世界因的存在而生机勃勃,五彩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