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发布 2020-10-22 19:48:28 阅读 5582

期末测试卷。

1.下面加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阴晦(hu阴霾(mái)

重彩号(zhòng) 五行缺土(xíng)

b.脚踝(guō) 嗤笑(chī)

包扎所(zhā) 磕磕绊绊(kē)

c.惘嫩(wǎng) 鹿砦(cí)

露马脚(lù) 细脚伶仃(dīng)

d.恣睢(suī) 吞噬(shì)

滑稽戏(jī) 韬光养晦(tāo)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声嘶力竭举止泰然煞有介事期期咬吱

b.黯然失色沉思冥想孤陋寡闻相安无事

c.潸然泪下大名鼎鼎红装素裹珠烁晶莹。

d.根深蒂固曲高和寡神采亦亦奇耻大辱。

3.下列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巴金—一中国——现代作家——《激流三部曲》

b.塞万提斯——西班牙——**家、戏剧家、诗人——《堂吉诃德》

c.于谦——一清代—一政治家、军事家—一《于忠肃集》

d.老子———春秋一道家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故乡》一文中“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意思是:希望的有无,正像路的有无一样;路,是人们走出来的,是勇敢的人开拓出来的。

b.周国平的《家》写出了自己对家的感悟和理解,全篇由引子和三个小节组成,三个小节从标题上看是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顺序是一种递进关系。

c.《沁园春雪》一文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句中的 “舞”“和“驰”两个动词极为传神地把冰雪覆盖的群山局原写活了,赋予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

d.《善待家园》一文,作者以令人触目惊心的大量事实,以无可辩驳的确凿的数字,展示了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揭示了“天灾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垂髫”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已十八,“花甲”指人六十岁,“耄耋”指人七八十岁。

b.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中的“三父子”是指苏洵、苏轼、苏辙。

c.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d.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6.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原句。(5分)

一切景语皆情语”。徜徉在文学艺术的原野,情景交融的佳句俯拾皆是自居易《钱塘湖春行》)“透露出诗人对莺歌燕舞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李白《行路难》中的直挂云帆济沧海“则表达了作者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吴均笔下的写出了富春江水湍急奔腾的气势;“晴川。

历历汉阳树崔颖《黄鹤楼》)描绘出黄鹤楼晴日里美妙的景观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则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7.名著阅读。(8分)

(1)阅读下面的寓言,并写出寓意。(2分)

衔肉的狗。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一块更大的肉。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

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那一块没捞到,因为本来就没有,这一块也被河水冲走了。(选自《伊索寓言》)

寓意。2)结合《西游记》选段,完成文后题目。(4分)

唐僧见他(行者)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

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选自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唐僧因何事写下“贬书”?(2分)唐僧如此绝情,悟空后来又因为什么回到唐僧身边,重返取经路的?(2分)

3)__a___他)闷闷不已。回到客厅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

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点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克剥!

”心中烦恼了一回,在客店里又住几日,盘缠都使尽了。杨志寻思道:“却是怎地好!

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

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二回)

选段中 a 处他是指请写出原著中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名字2分)

8.综合性学习。(6分)

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点】(2分)

孔、孟及其**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有关的故事名称。

2)【成语大搜集】(2分)

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

温故知新②舍生取义③愚公移山④择善而从⑤任重道远⑥诲人不倦⑦一鼓作气⑧见贤思齐。

3)【观点大讨论】(2分)

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0题。(6分)

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9.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10.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习题。

蒙骜伐魏。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

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

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恤:体恤,顾惜。④趣(cù):催促。 ⑤持:握着……的手。

11.解释下列加线词。(3分)

1)帅师伐魏。

2)徒以有魏也。

3)蒙骜遁走。

12.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夹岸数百步

b.珠可历历数也

c.扶苏以数谏故

d.数月之后。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译文。2)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译文。14.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美的姿态。

张鸣。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

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

这种可以行走,可以叫嚣,可以斗殴与**的躯体,即使勉强算作人,也只是原初意义上的人。关于人的意义,早已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便是:两腿直立行走的动物。

现代,人的定义却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世界上唯一的那种动物,叫人。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

而修炼的重要方式或者说是重要渠道,便是对图书的阅读。

另一种人认为——其实,他们并没有所谓的“认为”,他们不阅读,甚至并不是因为他们对阅读持有否定的态度,他们不阅读,只是因为他们浑浑噩噩,连天下有无阅读这一行为都未放在心上思索。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它们是什么?

它们与我们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至于那些明明知道阅读的意义却又禁不住被此类享乐**而不去亲近图书的人,我们更要诅咒。

因为这是一种主动放弃的堕落。几乎可以说:这是一种明知故犯的犯罪。

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验生活,经验人生。个人之经验,九牛一毛、沧海一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

由于如此,人匆匆一生,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也就一片苍白,乃至空洞;人对活着的享受,也就微乎其微,生命看似蓬勃,但实际上只是虚晃一世。鉴于如此之悲剧,人发明了文字,进而用文字写书。书呈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经验。

一个识字人,只需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可怜的生活圈栏,而进入—个无边疆域。明明就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情趣……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一日又一日地发现,读书使你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期末测试卷。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 下列加线字词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阴晦 hu 休憩 q 崩殂 c b 愕然 潸然 sh n 嗫嚅 ni r c 采撷 xi 惘然 w ng 陟罚 zh d 潺潺 ch n 妖娆 r o 阴霾 1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健忘蓦然举事无双。...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期末测试卷。第 卷 选择题 14分 1 3分 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几只燕子隽逸地从粼粼如縠纹的湖面掠过,构成了一幅隽妙无比的春景图。b 父母揠苗助长,盼子成龙 子女们却偃旗息鼓,停滞不前。c 盘子里盛放着的正是当地盛产的龙眼荔枝。d 针砭时弊,不是说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2013 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第一部分。1 6题 24分 1 根据拼音将相应语句规范 公正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2分 q an r ng sh h xi de hu du w i xi o sh w n x n de y y n 2 古诗文积累。每空1分,共8分 1 晏殊的 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