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发布 2020-10-26 21:46:28 阅读 3126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

第一部分。1—6题 24分)

1、根据拼音将相应语句规范、公正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2分)

qīan ràng shì hé xié de huā duǒ

wēi xiào shì wēn xīn de yǔ yán

2、古诗文积累。(每空1分,共8分)

1)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

2)李商隐的《无题》中一句使用双关手法,表达无尽思念。

3)读诗可以明智,使人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怀,也可以领略的边塞风光。(《使至塞上》)

4)《泊秦淮》中一句描写了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情致。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2分。

①归结起来,有两种态度是正好相反的。

前者是错误的,注定会失败;后者是正确的,必然会胜利。

人们对待事物运动的力量可以采取种种不同的态度。

一种是积极疏导使之顺利发展。

一种是堵塞事物运动发展的道路。

a、③⑤b、③①c、①⑤d、①②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2分。

a、暑假,来到美丽的内蒙古草原,他骑上马儿纵横决荡,忘情地歌唱。

b、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c、每次考试只要自己努力,就不用惴惴不安,而可以问心无愧。

d、亮剑精神是一种气魄,是面对困境时的果断抉择,是永不言败的信心,是锲而不舍的执着。

5、根据提示,修改下面一段文字。(3分)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国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敬崇尚崇拜)“和谐”的民族。②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③不仅它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值标准。

1)请从第①句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2)第②句有一处缺少标点,请将补上标点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3)第③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6、观察下面来自生活中的一组**,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1)火眼金睛纠错字图1、图2、图3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3分)

改为改为改为 。

2)幽默风趣拟短信图4中店名不妥,请给该店编一条幽默短信,以示提醒。(2分)

3)有感而发补对联请为给出的上联补写一个恰当的下联。(2分)

上联: 规规矩矩写字下联。

第二部分。7—23题 4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7—9题(6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这首词的作者是代的2分)

8、请赏析词中划线的句子。(2分)

9、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回答10-13题(共14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0、解释选文中的加点的词。(4分)

1)蹙: (2)毒3)弛然: (4)齿: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君将哀而生之乎?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12、蒋氏是怎样将自己的情况和乡邻的情况进行对比的?有何作用?(4分)

13、这段选文让你了解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14—17题(11分)

谦和是一种力量。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你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冲突横亘在你的面前时,你会选择哪一种态度来面对呢?是不顾一切地发泄心中的愤恨,还是谦和、冷静地思考?我们的答案是后者。

谦者,谦虚,谦让也。它根源于人的辞让之心,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互相尊重。孔子言:

“礼之用,和为贵。”(一)“和”历来被认为是君子的重要品质。“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谦和具有化解矛盾的力量。愤愤不平的廉颇,纵使百般刁难,甚至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却能以大局为重,隐忍退让,“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最终使廉颇负荆请罪,留下“将相和”的千古佳话。试想如果蔺相如不能隐忍退让,与廉颇势不两立,势必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极有可能导致赵国覆亡。

所以说,愤怒看似凶猛,但却在谦和忍让中化为和谐。

谦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昔日,刘备放下皇叔州牧的身份,顶风冒雪,不顾路途难行,心怀赤诚,三次来到乡野荒村,访贤求才。第三次时,离草庐半里,他便下马步行,听闻孔明午睡未起,便静候在草堂阶下,终于用谦虚的态度、真诚的心意打动了卧龙先生。

(二)这才使三顾茅庐成为千秋美谈,三分天下成为历史功业。

谦和还具有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力量。谦和的态度使你更容易让人接近,谦和的微笑总是能给你带来好运气。也许一点点的善意、理解、宽容和付出,就会给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增添一点美好和快乐。

然而,谦和并不是毫无原则的退让,也不是有失尊严的顺从,我们必须做到谦和有度。

谦和,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谦和,似一篇清丽的婉约文章。(三)谦和,既美丽了自己,又悦目了他人。

14、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5、阅读全文,请说一说谦和具有哪些力量。(3分)

16、依次写出文中画线处所运用的论证方法。(3分)

17、阅读“链接材料”和文章相关内容,回答问题。(3分)

链接材料】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会盟于渑池。秦王令赵王鼓瑟(古代弦乐器),赵王心怯,只得遵从,秦王命史官将此事记录下来。蔺相如见本国君王受辱,逼请秦王为赵王演奏秦声,并上前献缶(古代打击乐器)。

秦王不肯,欲加害相如。相如怒目相对,欲与秦王同归于尽。秦王无奈,只得为赵王击缶,相如命赵国史官依样记录。

同样是发生冲突和争执,蔺相如为什么对廉颇谦和忍让,而与秦王针锋相对呢?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 1

2014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总分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 知识积累与运用 25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拼音中错误最多的是 2分 a.坦荡如砥d 婆娑 su 蕈菌 j n 澎湃 p i 几死者数shu矣。b.乖觉ji o 谄媚 xi n 舐tin犊情深挑剔t 死者相藉j c.按捺n i 惋...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期末测试卷。第 卷 选择题 14分 1 3分 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几只燕子隽逸地从粼粼如縠纹的湖面掠过,构成了一幅隽妙无比的春景图。b 父母揠苗助长,盼子成龙 子女们却偃旗息鼓,停滞不前。c 盘子里盛放着的正是当地盛产的龙眼荔枝。d 针砭时弊,不是说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语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学校姓名 考号 成绩 一 书法乐园。1.读拼音写词语。10分 z u y u j ng y i mu du n s li n 2.抄写下面一段话,做到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分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二 我的发现。1.下面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4分 挑 ti o 拨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