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8静夜思课堂实录

发布 2020-10-22 09:02:28 阅读 8772

8静夜思课堂实录。

一、揭题读题,初识平仄。

师:每位同学前面都有一张纸,拿出一支笔来,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准备写字了,注意一拳、一尺、一寸,写字姿势要标准。

我们一起来书写今天上课的题目,知道今天上课的题目吗?我们一起写。(教师板书课题)注意“静”字下面的一竖不能写成一撇。

写完了,就坐端正,那个男孩子非常好!

师:谁来念?生:静夜思。

师:还有谁来念?生:静夜思。

师:好的,一起念。生:(齐念)静夜思。

师:这样念的是吗?来,请看黑板。跟我念sì生:(齐念)si

师:刚才你们念的没有念错,但是,今天我们为什么把它念成第四声呢?,学到后面你就知道了。

请看投影,自古至今这个字有三个读音,当它念思的时候解释为,用现在的话来说,做动词的时候念“sì”。它解释为:心绪。

生:(齐声)心绪。

师:简单的讲就是心情。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它做名词的时候读si再读si

生:(齐声)sìsì

师:第三个读音读sai ,和哪个字相识?生:腮。

师:对,月字旁的腮,摸**们脸上的腮帮子,摸得到吗?师:看看哪一种字典里面,有这样的查找呢?《辞源》,修辞的辞,源头的源,谁家有这样的大字典?哪儿来的?

生:是我姐姐给我的!师:你姐姐是干什么的?生:我姐姐是——

师:想不起来了,没关系,但拥有这本字典的人一定是有文化的人。没说错吧?

生:没!师:我们以后会阅读更多的古典文学,阅读的时候,有些读音吃不准应该查找《辞源》。

这本字典里所记载的就是这本字典的古音,为什么要记载古音呢?为什么要恢复它的古音呢?我们继续往后学。

师:当“思”念成第四声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三个字?生:它们全读第四声。师:不错,读一读。生:静夜思。

师:声调里面除了第四声,还有吗?生:第。

一、二、三声。

师:还有一个特殊的声调叫什么?生:轻声。

师:古时候有没有声调啊!古时候的声调看老师写。(老师板书平声和仄声)一起念!

生:平仄。师:现在的声调和古时候的声调是有联系的,现在的声调就是由古时候的声调一点一点传下来的。什么联系呢?听清楚现在的。

一、二声就是古时候的“平声”,会倾听的孩子学得好,三、四声等于“仄声”。

师:为了好记一点,平声用“一”表示,仄声用“i”表示,平声字念得时候要长一点,仄声念得时候要短一点,这个规律就叫平长仄短。念!

生:平长仄短的规律。

师:现在在课题上面一起来标上平仄的话,因为这三个字都是第四声,所以都是仄声,仄声用什么来标,拿起笔一起来标!

生:(拿起笔标上平仄声。)

师:都标好了吗?好极了,标好了平长仄短,那么,仄声要读得短一点谁会呢?

生:(站起来读)静夜思师:还有谁来念?

生:(站起来读)静夜思师:一起来。

生:(齐读)静夜思。

师:接下来一句话很重要,听清楚了,咱们中国字了不起的地方太多了,其中有一点可能你现在不知道,什么呢?我们的这个读音平长仄短除了能让我们读准字音,还能感受到当时作者用这些字的时候的情感,平声字一般作者要抒发的是一种开朗、豁达、愉悦的心情,那么仄声呢!

正好相反要传达的是一种压抑、低落、甚至悲伤。这三个字连着三个仄声也就是告诉我们作者从悲伤到失落,如果用一条线来表示的话,肯定是从高处到低处。现在怎么读?

生:静夜思(低沉的)

师:有不同了吧!声音越来越轻了1

师:谁还会读?

生:静夜思(低头的)

师:看到了么!脑袋都越来越低了!

师:还有什么不一样的读法吗?来,你来读,生:静夜思(越来越轻)师:怎么读?生:比较轻。

师:是越来越轻!会读吗!来看着我的手势!生:(生跟着老师的手势读)

赏析】一个平常简单的读题环节,在戴老师的演绎下却有着别样的精彩。在正“思”字的字音时,戴老师引导孩子利用《辞源》了解“思”在古语中的读音及意义,含蓄地告诉了孩子,很多时候我们习惯的读法不一定是对的,我们应该利用工具书帮助自己学习古诗词。更令人叫绝的是,依然是这个平常的读题环节,戴老师在期间巧妙地渗透了平仄的初步知识,不仅知道平长仄短的吟诵方法,更是渗透了“平声字作者要抒发的是一种开朗、豁达、愉悦的心情,仄声要传达的是一种压抑、低落、甚至悲伤。

这三个字连着三个仄声也就是告诉我们作者从悲伤到失落”古人以平仄传情的表现手法。在教师沿着课题所画一条情感线,在教师富有表现力的手势之中,一个诗题,便也被读得情深意长。

二、读诗吟诗,走近平仄。

师:什么样的声音是静的?不说,来再读一次!生:(读古诗)

师:还能不能再轻一点,再来,好么?生:(齐读古诗)

师;什么时候会背这首诗的?生:(思索状)

师:很简单,早到了已经无法记住这个年代了。

师:会背,会默吗?默默看吧。第一个写好了,大小、位置看清楚,如果遇到不会写的就空在那里。

生:(默写)

师:聪明的孩子知道换行。背的时候滚瓜烂熟,写下来就不一样了!

师:默完的同学可以抬头来看一看。特别是“举头“的“举”字很多同学不会写!全部修改完毕的,标上“平仄声”,生:(标上平仄)

师:平声字念长一些,仄声字念短一些。在下面先练一练。生:(学生练习)

师:很多同学已经标好了,我们一起来标好么?一、二平、三四仄,嘴里念着,眼里看着,手里写着。

师生一边读,一边标)

师:很好!这里面也出现了这个字,但在诗里面念第一声,因为解释是思念,思念故乡,全部标好的请举手!

师:那么平长仄短,我们来念念看!生:(全班看着标示齐读)师:会念了吗?不看这里了,看我的手吧!我的手这样就是——,这样就是——

生:(生看老师的手势再读)师:连着三个仄声,怎么念?生:(念)

师:这就叫平长仄短读古诗。平仄能描绘出诗人当时的心情,这些字到底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我们一起来标标看。平声平声平声说明他的心情是越来越高兴的,那么这条线应该往上。(老师标,带领学生读)

生:(跟着老师读)

师:这根心情线看到了么?你能读出它的起起落落吗?生:((跟着老师读)

师:起起落落都看到了吗?很好,有两个女孩跟着我起起落落。

师:还有一种读法和刚才不一样,聪明的你一定要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甚至用心去感受。这一回跟刚才又有什么不一样,请听(老师吟诵)

生:老师是用唱歌的方法把这首诗唱了下来。师:还有不一样的吗?还有别的感受吗?生:蒋老师最后一个字是很长的。生:老师要断一下。

生:老师把这首诗的意思都唱出来了。师:

不用讲,我们就明白了,明白什么我们先不说。你来说说看!生:

你的是拿来唱的。师:很多人都说我在唱,还有人说是读,但这不是唱,也不是读,这叫“吟”。

(板书)齐声念。

生:(读吟)

师:在**见过这个字?生:古诗《游子吟》

师:真了不起,连哪首诗都知道,听好了!当把诗念得很熟很熟的时候,以至于了解诗的意思,更体会了诗的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

的时候,情感想表达出了,他就开始吟诗。中华几千年的文化都是吟诵下来的,想不想试一试。看着我的手势。

生:(生与老师一同吟诵)生:(一个学生吟唱)

师:唱歌越跑调,吟诗越吟得好!

赏析】静夜思是一首孩子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诗,面对三年级的孩子如何找到他们学习这首诗的新的增长点。戴老师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首先他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直接请孩子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校对字形,这尊重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又是对教学基本目标的落实。随后,他依然以平仄为入点,通过平长仄短读古诗,通过平仄标记形成的起起落落的情感线诵古诗,通过如歌如唱的吟古诗,一遍遍让孩子徜徉在诵读古诗的意境里,重复中有上升,回旋中有收获。

三、解诗赏诗,感受平仄。

师:故乡啊,故乡,李白的故乡在**?知道么?

(看地图)同学们,这绿色的部分就是当时李白生活的大唐王朝的疆域,现在的有些地方已经不属于中国了,李白的第一故乡碎叶城它属于吉尔吉斯斯坦国,和我们的新疆是邻居。李白出生在碎叶城,并且在这里生活的整整五年的时间。五岁的小李白跟着家人万里迢迢来到了现在四川江油青莲,李白是个爱故乡的人,他长大了,把自己的号取做“青莲居士”,李白在青莲又整整生活了20年。

25岁的李白带着一口宝剑开始游历整个大唐王朝,来实现自己心中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他惟独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青莲,更别说万里之遥的碎叶城。所以,每当这样一个静静的夜晚,每当一轮明月升起的时候,他就会吟诵起这样一首诗。(师配乐朗诵)思故乡啊思故乡,会思念什么?

生:会思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们生:还会思念家乡的水。生:思念家乡的风景。

生:思念以前教他的老师。师:还会思念什么?生:思念同学。

生:思念家乡的土地生:思念美好时光。

师:是啊,思念美好的时光,或许就是这几个小孩,也是在这样一个静静的夜晚,在看月亮,读《古朗月行》(节选)

生:(师生一起读)

师:如果给“呼”组词,怎么组?生:呼叫。

师:呼叫一定是大声的,你来!一轮明月升起来啦!

生:(低声)白玉盘。

师:这是你最大的声音吗?生:(大声)白玉盘师:还可以组成什么词?生:呼唤。

师:这唤字与叫字是不一样的,“叫”是声音响,那么“唤”是有情感的。

生:白玉盘。

师:还可以组成什么词?生:呼吸生:招呼。

师:打个招呼还应该有动作吗!生:

(做手势)白玉盘师:还可以怎么“呼”?生:

呼喊师:呼喊与呼叫差不多的,个同学能替我想想,哪一个词也是“呼”出来的,并且很开心的?

生:欢呼。师:欢呼同意吗?什么是欢呼,我们站起来试!(注意声音、表情、动作)

一轮明月升起来啦!生:(欢呼状)白玉盘师:这个时候什么心情?生:开心、喜悦、高兴。

师:其实20多年后,在这样一个静静的夜晚,李白看到的那一轮明月还是小时候的白玉盘,还是小时候的“瑶台镜”,他的心情还是小时侯的喜悦与高兴吗?这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生:悲伤、低落。

师:再看这根心情线,这个最低处一定是李白最悲伤的时候,起起落落的地方是因为哪些字?哪些景?我们一起来念!

生:(师生一同念)

师:那个字?月,圈出来,霜,圈出来。这个叫什么如霜?月光如霜,一起读一读这个词!

生:月光如霜。

师:很好!中国的文人心里十分悲伤,但他不说出来,他说“月光如霜”,说明他此刻内心很——

生:悲伤。师:以后我们念诗读到月啊,霜啊,都是诗人要抒发一种心情叫悲伤。再念下去,举头望明月,那个字?

生:望月。师:低头思故乡,哪个字?生:故。

师:这个故字我们一定要和另外一个字连一起叫故乡!李白真的能看到故乡吗?他唯一能看见的是什么?

生:看见月亮。

师:所以在“故乡”后面写上非常非常大的“月”,一写到这个月,你就会发现。

短短的几句话里面,出现了几次“月亮”。三次,所有的诗人里李白最爱“月”,因为这一轮明月心情高兴,还是这一轮明月心情低落,还是这轮明月让他的心情恢复了平静。一轮明月勾起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还是一轮明月安慰了他此刻的思乡之情,《静夜思》被称为中国第一思乡诗。

以后,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无论你到天涯海角看到这一轮明月,一定会吟诵这样一首诗。

(师生一同吟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8 静夜思 类文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语句注释。天门山 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 记云 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类文阅读练习 8静夜思

月亮。天上月亮 又 照在海里像玉盘。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鱼儿吓得赶快逃,一直逃到岩石边。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 又 1.选一选,在儿歌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字。园原圆元 2.月亮在海里像,因为它是圆的。当月亮变成弯弯的,它就会像。3.那群鱼儿游过来,月亮变成了什么?4.你想对小鱼儿说些什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8 《静夜思》2课时教学设计

8.静夜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古诗。2.会认 夜 光 疑 举 望 低 等九个字,学会写 思 床 前 乡 等七个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学情分析 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