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

发布 2020-10-21 17:12:28 阅读 8468

17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

课题。古诗三首。

课型。新授课。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

教学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4.通过诵读、解读、悟读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默写《望天门山》。

2.通过诵读、解读、悟读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1.制作多**课件。(教师)

课前准备课时安排。

2.搜集有关长江、西湖、洞庭湖的**、资料、相关经典诗句,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师生)3.朗读古诗,自学生字。(学生)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一、回忆诗文,导入新课(用时:2分钟)

教师指导。1.引导学生背诵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2.了解诗人李白。

3.揭示诗题,理解题目的意思。1.引导学生朗读古诗。

(1)引导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朗读情况,相机纠正字音,提示:“中”是多音字,在诗中读zhōnɡ。

二、合作**,学习古诗(用时:13分钟)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5)指名读。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1)说说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2)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引导学生结合字词和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试着画一画。

示。并互相补充。1.自由读古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读一读。重点读好“中”的字音。

3)认真听教师范读,听清节奏。(4)朗读诗句:齐读、个别读、小组赛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5)大声朗读诗句。

2.小组交流理解诗意: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字义,并在组内交流(1)小组里交流、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

2)结合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全班同。

学生活动。1.结合课前搜集的诗句进行背诵展。

教学提示。在介绍诗人资料时,教师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给予肯课件的形式出示给学生,同时1.理解诗句时,不要求学生字字对译,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概意思即可。

2.学生在想象画面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结合古诗插图来进行想象。

2.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诗人李白,定或者适当补充,古诗背景以3.齐读诗题,结合注释理解题目。简单介绍美景。

古诗的大意,最后在全班交流诗意。

诗中描绘的景物。

3)想一想: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4)引导学生交流:“相对出”是什么意思?青山为什么能出来呢?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感受吗?

5)朗读感悟:诗人用字多么精妙哇!一个“出”字把山给写活了。这青山仿佛是在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学听,再动笔画一画诗中描绘的景物。

3)交流:从“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看出诗人是在船上看到这壮观的景色的。(4)交流:

理解:船随着激流前行,诗人望着前方,迎面的天门山扑入眼帘,又向感觉不是船在动,而是青山在逐渐靠近自己。

交流自己在生活中,坐在高速行驶的车辆上看到眼前的景物向后移的情景。

5)在朗读中品味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内容,想象画面,读出天门山的壮观景象,在朗读中感悟古诗的意境美。

4.指导学生背诵时,也可****或**,增强气势,学生背诵积累。也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朗读比赛,在活动中背诵。

在语境中理解“相对出”的意思。可通过**对照,想象画面,后移去,好像是出来迎接自己一样。积累。

1.揭示诗题。2.解释诗题。

3.课件出示作者苏轼及写作背景。

4.自由诵读,初读感悟。识记多音字“抹”,读出节奏和停顿。6.理解诗意。(1)自学。(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指导朗读。1.引导背诵两首古诗。

四、趣味背诵,丰富积累(用时:3分钟)

2.引导学生吟诵这两首古诗。(1)教师示范,模仿古人吟诵古诗。

2)课件出示这两首古诗的音频,引导学生唱读古诗。

1.齐读诗题。

2.根据字面说说诗题的意思。3.交流并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苏轼的资料。

4.自由读,再读给同桌听。

6.(1)结合注释自学古诗。(2)小组里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还不明白。(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诗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

7.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西湖的美,读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1.(1)独立背诵。(2)小组合作背。

3)小组里的成员采用接龙的形式进行比赛。

2.(1)模仿教师吟诵古诗。(2)和教师学唱古诗。

1.在解释诗题时,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适当提示每个字、词的意思,再连起来理解。

2.学生介绍相关资料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补充,尤其是写作背景。

3.理解诗句意思时,引导学生注意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

4.想象画面时,可以出示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美景。1.背诵时根据实际情况,注意梯度训练,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2.模仿老师吟诵或唱读古诗时,不必要求过高,学生只要了解古诗的诵读方法即可。

5.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5.大声读给全班同学听。

三、运用方法,再学古诗(用时:12分钟)

1.出示生字卡片进行检查。2.指导学生观察,总结书写要点。

3.教师示范,重点指导:断、楚。

4.指导学生进行书写练习。5.投影展示进行评价。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

1.课件出示描写湖面的词语: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一、出示词语,水平如镜水天一色揭示课题(用时:3分钟)

朦朦胧胧清波荡漾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望”的意思。

3.课件出示诗人刘禹锡的资料。

1.认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1.教师要强调生字的书写要点,根据实际情况示范学生认。

2.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书写。

需要注意的地方。

4.练习书写生字,把字写正确、美观。

进一步掌握书写方法。

第二课时。学生活动。

1.读词语,积累词语。(个人读,齐读)

2.齐读课题,自由说说“望”的意思。(看、欣赏)

3.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诗人刘禹锡。

1.自由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同桌或老师。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认读生字,读准“庭、未、盘”盘”的字形。汇报学习生字的好方法。读好多音字“磨”,在本课读mó,组词为磨刀、磨练。

3.聆听教师范读,体会本诗的停顿之处。

4.同桌合作读,个人汇报读,齐读。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节奏。1.(1)自读古诗,借助书中注释、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诗句。

2)同桌交流:

小组交流,说说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诗中作者把潭面比喻成未磨的镜美、朦胧美;将洞庭湖、君山分别比喻成**盘、青螺,体现了洞庭湖的色彩美。

交流:从第一句的“秋月”中,读出作者的写作时间——秋天的夜晚。

1.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朗读,诗读熟,读出节奏和韵律,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2.检查预习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的区分法:如,未——末;遥——摇;盘——盆。

的字音,识记“镜、未、磨、遥、银、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把古。

1.在齐读课题时,引导学生注意“望”与“洞庭”中间的停顿,体会古诗的韵味。

2.教师可根据学生交流的资料做适当的补充。

教学提示。断、楚、至、孤、帆、饮、初。2.观察字形,说一说生字在书写时。

五、巩固认字,提高书写(用时:10分钟)

3.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书写要点。为书写有困难的生字。

5.对同学写的生字进行合理的评价,姿势。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二、初读古诗,检查预习(用时:10分钟)

3.教师范读。必要时可领读难句。

4.指导朗读古诗。

1.引导学生自学,理解古诗大意。

1)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和书中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三、精读诗句,体会诗境(用时:12分钟)

2)引导学生交流:

读诗句,找出诗句中的比喻再说说你是怎么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的。②说一说:自己读懂了吗?③“两相和”的“两”是指谁与谁?“和”是什么意思?

1.品味作者把“潭面”比喻成“镜未磨”时,引导学生体会洞庭湖无风时的平静。

2.学生讲述自己联想的画面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课前积累的词语,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境,不要停留在简单的意译层面上。

句,说说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子,这样的比喻突出了洞庭湖的柔和。

2.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古诗意境。3.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古诗。

4.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两相和”的“两”指的是湖光与秋月。“和”的意思是“和谐”。2.**对照想象画面,体会古诗意境。

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3.朗读古诗,个别读,男女生轮流读,根据教师的引导接读古诗。

4.背诵古诗。

1.认读生字,用扩词法识记。

2.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交流书写要领。

3.结合教师范写,掌握每个字的运笔方法。

4.遵循“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原则练习书写,根据老师的指导,订正错误。

5.积累背诵自己喜爱的描写祖国山河的诗文。

1.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注意书写姿势要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2.可以充分利用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对书写练习进行总结,促进书写能力的提高。

3.教师要重视引导并鼓励学生丰富课外阅读积累。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镜、未、磨、遥、银、盘。2.观察生字的特点及书写时的。

四、指导书写,拓展延伸(用时:15分钟)

注意事项。3.教师示范。重点指导“遥、磨”。

4.组织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出示拓展要求:搜集描写祖国山河的诗文并背诵积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反思参考1 古诗三首

教学资料范本。编辑。时间。教学反思参考1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而且农村的孩子能够真的去游览各种山水风景的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没有亲身的经历很难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采用了与 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尤其是在对 开 回 出 来 等几个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反思参考1 古诗三首

教学资料范本。编辑。时间。教学反思参考1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而且农村的孩子能够真的去游览各种山水风景的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没有亲身的经历很难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采用了与 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尤其是在对 开 回 出 来 等几个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

17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写 断 楚 等5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 望天门山 背通并默写 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等诗句的意思。课前准备。水势浩荡经过天门山 碧水落日孤帆 等 教学过程 课前围绕旅游进行谈话,感受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