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31课《女娲补天》

发布 2020-10-17 02:00:28 阅读 2372

31.《女娲补天》

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所选古诗文都是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学习本组课文,主要是为了感受古人的丰富想象力和进行讲故事训练。

从单元整组教学的角度思考,整组课文的教学是一个整体。

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四大神话之一。它和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神话。这个神话故事改编自《淮南子·览冥训》。

根据单元教学主题和课文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实际,我觉得在组织学生学习这个故事时,要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女娲为了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立足语言习得,锻炼学生概括能力和形象描述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轰隆隆、挣扎、冶炼”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加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向别人讲讲这个故事。

4.感受女娲为了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联系学过的有关文章体裁的知识点进行导入。

1.师:小朋友们,在三年系统的语文学习中,你都学习过或者接触过哪些文章体裁了?能举例子说一说吗?

指生答。师总结:记叙文、散文、说明文、神话、寓言、童话、诗歌……

2.师:本文体裁是神话?你知道什么是神话?

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

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神话跟迷信不同,它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3.师: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指生答。

师总结: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追日……【设计意图:文本的神话性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满足孩子们对。

未知世界的好奇感,且可以促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揭题导入。(板书)31.女娲补天。齐读课题。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浓浓的神话色彩。通过简单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有利于确定教学起点。】

3.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检查: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挣扎……注意生词中的“露”、“挣”、“冶”和aabc式词语讲解。带出课文:

“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了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设计意图:把书读厚,由词带出句子;把书读薄,根据句子、段落内容概括出相应的词语。学生在语言的转换中能力得到培养,素养得到提升。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第一,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出示相应的句子,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对难读的句子进行了朗读指导。

第二,根据句子或段落描写的内容概括出“熊熊大火”、“冶炼”等词,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锻炼。尝试进行批注,这是很好的学法渗透】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女娲为什么补天?(从文中找出答案并画出来)

2)女娲是怎么一步一步把天补好的?(从文中找出答案并画出来)三、细读课文,研究感悟。

1)女娲为什么补天?(从文中找出答案并画出来)【根据课题质疑问难,不仅引导学生学会猜读,还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描写灾难的小**,带领学生感受灾难。问题:①女娲此时的心情?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这些灾难女娲是怎么一一解决的?

2)女娲是怎么一步一步把天补好的?(从文中找出答案并画出来。)指生答。

师:寻找五色石、冶炼五色石、发挥神力补天。

设计意图: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为什么能穿越时空,流传千古?故事性强是其魅力之一。

根据神话故事的本身特点,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把讲故事作为《女娲补天》教学的一个重点,定位是准确的。这一环节的安排遵循了尝试。

—点拨——练习的规律,符合复述的指导策略。】

问题:哪些词句特别能体现补天的艰难?“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扣词扣句,聚焦语言才能让学生习得语言。课文多处句段反映了女娲造福人类,不辞辛劳,不怕危险,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

但女娲找五彩石这部分最集中。本设计抓住这一语段,通过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等步骤,始终把朗读、想象作为重点,在品读、想象中感悟人物形象。聚焦“找啊找啊”让神话教学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体现了神话教学的特点。】四、拓展想象。

1.请你想像:女娲补好天后,人间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设计意图:“天补好了。”故事就收住了。

戛然而止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这对于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精神的学生来说,绝对是一处放飞思想的语言实践点。安排学生说话练习,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而且也紧扣上文,使学生得到一次前后照应的强化学习。

】2.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对女娲有什么评价?指生答师总结。

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教学,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让学生懂得读书不仅要明白写了什么,还要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读中感悟的同时,训练思维。

最后,又引导学生加入想象,学生在转换语言的过程中,把神话故事真正读进自己的心灵。】

五、作业超市。

1.课文中有一些生动的语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句抄下来。2.试着讲一讲整个故事。3.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六、板书设计。

31.女娲补天。

勇敢、善良、不怕危险、甘于奉献天塌露窟窿—雨神灭大火—造船应对洪水。

怎么补天—寻找五色石冶炼五色石发挥神力。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词语解释

29 古诗两首。乞巧 古代节日,又名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妇女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求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民间习俗。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神话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在这天晚上相会。宵 夜。碧霄 青蓝色的天空。牵牛 课文中指牵牛星,是天鹰座中最亮的一颗星,...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思维单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思维测试卷。一 填空题。共 29分 1.1可以看作是 个,也可以看作 个。2.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6份是 个,就是它的 分之 写作。3.一本书有21页,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3页,占全书的 4.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5块,其中的3块是 分之写作它的分子是 分母是。5.根据算...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预习单

24.司马光姓名。一 读课文3 5遍,画生词,标自然段。家长证明 二 给生字注音p102。再读两遍 三 按要求填空。四 尝试自己翻译文言文。五 词语解释。庭 瓮 足 没 皆 光 迸 六 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文章大意。本文写了一群孩子在 玩耍时,一个孩子其他孩子吓得只有的故事,表现了的美好品质。七 猜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