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童年的发现。在设计教案时,我为了突出重点,从“发现”入手,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把握“发现”是什么,进而围绕“发现”精读课文。在设计环节时,总体思路为总-分-总式,即先引导学生在读文时整体把握“发现”的过程,在学生交流表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发现过程分为三步:
即梦中飞行、寻求解答、大胆猜测。在此基础上再分别从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重点通过感情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把握作者的发现过程,并适时渗透作者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特点,最后再反过头来回顾整个发现过程,感受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设计教案时,自认为思路清晰,重点把握突出,课堂效果应该较好。
但整堂课下来,总有一种“蜻蜓点水”之感:教学内容不深不透。虽然各个教学知识点都已讲到,但总没有深入、细致的去谈、去读、去体会。
如在教学“寻求解答”一节中,只是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体会“我”的好奇,有刨根问底、善于思考的特点。此时,我向学生提出:“作者问了几个问题?
”有的同学说“四个”,有的说“五个”。有的同学还把课文中未出现、隐藏在文中的问题(晚上我为什么会做飞行的梦啊?)问了出来,而此时,我并没有趁势表扬鼓励,说明我平时的教学机智还不够,不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并作出适时地反应。
引导学生理解“几个问题”时,我虽然出现了“追问”一词,也作了讲解,但没有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我强烈的求知欲。结果在讲完发现过程后,再回过头来思考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从整体角度看,一是教学内容重复,二是理解进教材意图的偏离,没有在特定情境中达到文意兼得的目的。我感受到教师对教材把握的价值,它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抓好文章主线,把握好文章的“题眼”,并围绕“题眼”去设计环节,精心提问,才会走向成功。就像本节课,我的“题眼”并不明确,错以“发现的过程”为“题眼”,其实应该围绕发现的过程体会作者求知若渴、善于思考、大胆想象的特点,才是本文真正的“题眼”。一切教学应该为它服务,向它靠拢,而我却用过多的时间去泛泛理解发现过程,导致上完课有“蜻蜓点水”的感觉。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8 童年的发现 课堂实录
8.童年的发现 教学实录。片段一读悟结合,体会人物的特点 师 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生 我认为他是一个很天真单纯的孩子。师 能具体说说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吗?生 他对做的梦很感兴趣,梦中的情景记得那样清楚。从梦中的情景看,就能感受到他是天真可爱的,所以梦才是那样的富有幻想色彩。生 做...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8童年的发现》优质课教学设计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科。五年。年级。级。拟授课。年月日。时间。个性化修改及二次备课。课题。8 童年的发现。1 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准确读写 胚胎 知识与技能。祸患 滑翔 天赋 妨碍 岂止 痴迷 厘米 羞愧 幸亏 驱逐 随心所遇 运 如 绞尽脑汁 等词语。读读记记 澄澈 困窘 等词语。2 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8 童年的发现 课文类文
一捧阳光。矫友田。深秋的海水透出些许凉意。在那被阳光晒得暖暖的沙滩上,游客们或坐或躺,惬意地欣赏着鸥鸟在海面上翩翩飞舞。我和朋友走到一个卖贝壳小饰品的摊位前,欲买几串贝壳项链。朋友一边挑选,一边跟那个卖贝壳小饰品的女孩讲价。这时,一个手中提着玩具塑料桶的小男孩走过来。小男孩看上去只有五六岁,他看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