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 出塞》教案

发布 2020-10-14 07:24:28 阅读 6544

古诗两首出塞教学设计2

以《出塞》为例:

一)讲解诗题,简介作者。1.出塞: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

2.王昌龄:唐代诗人,善写七绝,多边塞诗。(二)自读全诗,读准读通。

1.熟记“秦”的读音及写法(可与“泰”比较)。2.可先个体读,再同桌互读互查。(三)查阅注释,弄清诗意。

注意诗中的“关”,此处指边关;“还”,是回家的意思。首句是将两种不同事物(明月,边关)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秦,汉),应解作“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不要讲成“秦”时的明月照在汉代的关内”。(四)细读诗文,理解感悟。

一边读诗句,一边思考:

1.“秦时明月汉时关”,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这景象有变化吗?(一直如此)联系“万里长征人未还”,想象一下:那些边关战士,面对明月,可能会想些什么?

2.后两句诗表示了对飞将军的怀念,其言外之意是什么呢?(希望唐王朝能起任英勇善战的名将来镇守边关,抵抗外敌。)(五)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想想读了本课,有些什么感受?(从诗人对长期战乱、百姓苦楚、镇守边关的看法,体会他关心国家安危的激情。)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孔子教案语文S版

孔子。教材分析。孔子 一文有八个自然段,按 总起 分述 的思路行文,分为 孔子生平 和以有反映孔子的思想主张 风貌的几个 小故事 两部分,为我们概述了孔子的生平和表现了他的一些为人处世方面的原则。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但可以了解这个名人,更可以从孔子身上学到一些道理,如做人要推己及人 勇于反省 严以律...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孔子教案语文S版

孔子。教材分析。孔子 一文有八个自然段,按 总起 分述 的思路行文,分为 孔子生平 和以有反映孔子的思想主张 风貌的几个 小故事 两部分,为我们概述了孔子的生平和表现了他的一些为人处世方面的原则。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但可以了解这个名人,更可以从孔子身上学到一些道理,如做人要推己及人 勇于反省 严以律...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第21课阅读链接答案

原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 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一无所得。注 语出 论语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作蒙蔽,欺骗解 殆,书指危险。解 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