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水到**去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目标。
初步经历**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
5.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6.交流方法。
7.课前的实验方法参考。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3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1.围绕三个问题,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派代表作集体交流,问题逐个解决。
问题一: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小结:没有盖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
问题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小结:这确切地来说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问题三: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形成韦恩图,学生补充修改自己的活动手册。)
四、拓展(预设2分钟)
思考: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
板书设计】1.水到**去了。
蒸发(吸热。
水水蒸气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韦恩图主要用于比较两个事物的异同点,已经多次出现在学生的记录活动中。比较水和水蒸气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水的特点有哪些,水蒸气的特点有哪些,有目的的将共同特征放在中间,最终通过画图的方式将水和水蒸气的特点分别圈画出来,最终呈现出交叉。这样的方式也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韦恩图,在接下去的几课当中可以尝试多使用巩固。
另外,学生对水和水蒸气的特点中无色与透明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认为无色的东西一定是透明的,透明的也必然是无色的。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戴过墨镜,是个能帮助学生理解透明与无色区别的很好例子。
第二课水沸腾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科学**目标
1.**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加热过程的变化。
难点: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课件出示**。
提问:你烧过水吗?
提问: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板书)
二、探索:给水杯里的水加热(预设20分钟)
一)**活动。
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材料准备]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
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
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结合微课或其他**了解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灯使用参考**(可用其他微课、网络**):
4.结合pp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师补充介绍。)
5.实验安全提示。
6.分组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8分钟)
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2.提问: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正常压强下是100℃。(同时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了什么现象?
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温度保持不变。
3.演示实验:水变成水蒸气的体积变化。
小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板书设计】2.水沸腾了。
水中:气泡产生。
水加热水面:气泡破裂。
水面上:热气产生
水沸腾: 100℃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大大增加。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 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不同水量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应当提前做好预实验,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时间的设置可以是0分钟,2 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
在这里,观察的重点在于温度计的示数以及水的变化。此时水的变化也是涉及到多个方面的, 水底、水面、水面上方,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
2. 水沸腾时的活动记录,**已经详细的呈现出了需要观察的四个角度,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并及时地记录。这里容易将水中和水面的现象混到一起,此时水中和水面都有气泡产生,要注意观察区别。
第三课水结冰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 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
成了固体状态。
2.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科学**目标。
1. 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2. 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1.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2. 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发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各种冰的**、热水、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
1. 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
提问: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预设:温度会下降一些。)
2. 出示几张各种冰的**。
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
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
二、探索: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
1.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
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1).做两次标记:
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5).
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3. 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结冰后的试管、碎冰内加食盐的烧杯、碎冰内不加食盐的烧杯、直尺、水银温度计]
1.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
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3. 冰还是水吗?
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
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不是冰,不一样。(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一 填空 1 一片完整的叶由 和 组成。2 写出你见过的叶子的颜色有至少3种 3 在观察大树时我们用到的观察方法有和量一量等。4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是 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 再平捏蜡笔在纸上 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5 水葫芦能浮在水面的原因是它的叶柄中有 里面冲满空气。6 向日葵的...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判断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判断 1.树冠的形状都是圆形的。2.新鲜的树叶是深黄的。3.树皮都是很光滑的。4.车前草和水花生都是水生植物。5.菊花一般在秋天才开花。6.有的树生长时间长,永远都不会枯死。7.春天是树木落叶的季节。8.带着目的去观察大树,才能发现更多。9.每种植物的寿命都是一样的。10.植...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一单元练习教科版
班级姓名。一 填空题。12 分 1 我知道右图中的植物叫它的茎较柔软,叫茎,像它这样的植物叫植物 2 像樟树这样的植物叫植物,它的茎叫茎。3 一片完整的树叶应该由叶片和构成,叶片上有它是运输营养和水分的通道。4 主要在秋冬时节落叶的植物是填 樟树 或 法国梧桐 5 我们可以用量叶片的和的方法来比较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