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发布 2020-10-10 21:25:28 阅读 9171

大家有没有开始学习了呢?如果还没有,不能再偷懒,现在就要抓紧时间开始了哦!下面为大家分享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底×高。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长可以看作“底”,宽可以看作“高”。

2、分割思想:把一个复杂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图形。(认识,可以不读)

转化思想:把一个不规则图形通过分割、平移等方法转化成一个规则图形(前后图形的形状变了,但前后图形的面积不变,也叫做“等积变形”)转化思想在图形面积中运用非常广泛。(认识,可以不读)

3、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然后通过移动拼成(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等积变形),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s=a×h。

4、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相等。

5、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关键是看“底×高”后的乘积是否相等。如果是同一个数的两个相对应的因数做底和高,面积就一定相等。

比如12的因数有,则底×高=1×12=12×1=2×6=6×2=3×4=4×3,可以有6种形状不同而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6、把长方形方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但高变小了,所以面积变小了;同理,把平行四边形方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变大了。

7、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高÷2。用字母表示s=a×h÷2。

8、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但形状不同。因此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形(要抓住“完全一样”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也不一定是等底等高。(如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高是2,另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高是3,它们虽然不等底等高,但面积相等。

9、与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反过来,与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10、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此计算时一定不能忘记“除以2”。

11、在平行四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课本第18页第10题)可以在上下(或左右)两条平行线之间画无数个面积最大的三角形。

12、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梯形面积的2倍,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表示s=(a+b)×h÷2. 梯形可以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但不能说梯形的面积就一定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3、钢管堆成梯形的形状,要算钢管的根数,就按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其中最上层是上底,最下层是下底,中间层数就是高。(课本25页第10题)

第二单元提示:(1)在完成这一单元的相关计算时,一定要先观察是什么图形?(2)熟练理解和背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图形面积公式,再根据题目中的图形面积公式来计算;(3)要注意题目单位名称是否统一。

(课本第21页第4题);(4)计算三角形和梯形面积时,不能忘记公式中的“除以2”;(5)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周长=边长×4。

14、下图梯形中阴影部分甲的面积和阴影部分乙的面积相等。

15、在格子上画不同形状但面积相等的图形的方法:

画平行四边形:(1)尽量与长方形等底等高(全部过关);(2)底和高正好和长方形的底和高的长度调换过来。如长方形的长是5,宽是3,则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高是5。

画三角形:如果取三角形的高和长方形的高一样,则三角形的底是长方形的底的2倍;如果取三角形的底和长方形的底一样,则三角形的高是长方形的高的2倍。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画梯形:

最好是定好梯形的高是2,那么梯形的上底+下底的和就是图形面积的数字。举例:画一个与面积是6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梯形,取梯形的高是2厘米,那么根据梯形面积公式(上底+下底)×2÷2=6可以得出,(上底+下底)=6,就可以画了(理解,不读)。

如果取梯形的高和长方形的高一样,则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必须是长方形的底的2倍;反之,当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与长方形的底一样时,梯形的高就必须是长方形的高的2倍。

三角形和梯形的就要结合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来互相理解。

16、平行四边形面积÷底=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高=平行四边形的底。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7、三角形面积×2÷高=三角形的底;三角形面积×2÷底=三角形的高。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18、梯形面积×2÷(上底+下底)=高;梯形面积×2÷高—上底=下底;梯形面积×2÷高—下底=上底。

以上是为大家准备的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1 长方形的周长 长 宽 2 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 底 高。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 4 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 边长。长方形的长可以看作 底 宽可以看作 高 2 分割思想 把一个复杂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图形。认识,可以不读 转化思想 把一个不规则图形通过分割 平移等方法转化成一个...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试卷

小学2019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试卷。68扩大 倍是1568,6.5缩小 倍是0.0065。2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 746746用简单便方法写出来是 保留三位小数写作 25时 分3.75千米 米560千克 吨5 把 166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6 李师傅0.15小时做25个零件,...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信息窗

备课人 桃园小学李秀彩教学内容 旋转。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初步体会图形旋转的中心 方向 和角度这三个基本要素。教学难点 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0,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课前准备 方格纸和纸条 一头涂红点,一头涂蓝点的硬纸条 导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