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2 人物描写一组 说课稿

发布 2020-10-09 14:47:28 阅读 2759

22.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本组课文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展开学习的,一篇篇文章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非常独特,它是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3个人物的鲜活形象和文章的写作方法。

根据以上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2.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交融、交织的整体,因为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

1.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本文的三个人物来自三部著名作品,怎样通过课堂让学生激起阅读的兴趣,是我们语文课要追求的。

所以我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让他们触摸作品中的人物,触动他们读书的欲望。

2.在学习中总结学法。这是三个人物描写的片断,教学的重难点大同小异,采用同种教学方法会显得重复枯燥,同时教学要注重方法的传授,因此,我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学习方法,再通过老师导学,尝试自学,合作研读三个环节,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能力,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三、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看电影《小兵张嘎》,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部分,通过这些课前活动,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四、教学程序:

本课我分两课时学习。第一课时:从文学作品入手,让学生谈谈对《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三部作品的认识,初步感受。

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三个人物的性格。第二课时,从片断入手,具体感受人物性格和写作方法。下面我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本课时我分四步进行。

第一环节:导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1.出示自学提示:

文章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小嘎子的特点?请画出相关的句子。②小胖墩也是个拦路摔跤的惯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③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2.学生自学。

.全班交流,先重点指导:小嘎子的句子有: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小嘎子机警敏捷,会利用自己的优势,不蛮干。)

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猴儿似的”充分表现了小嘎子的机灵。“总想使巧招”说明小嘎子在比赛中肯动脑筋,不硬拼。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小嘎子输在身材,力气不如小胖墩儿。)

让学生带着体会后的这种感情读好这几句话。小胖墩的句子:

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

运输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小胖墩儿确实不赖,占了身体优势,并不像外貌所表现的“傻大黑粗”。)

4.学习写作方法。

我说:同学们,这只是一个片断,然而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再读一读片断,想一想作者是什么样描写的。

让学生明白,作者是着重抓住人物的动作来刻画,用词准确生动。)板书:动作。

5总结学习方法:

让学生归纳一下刚才学习这个片断的方法:

我和学生归纳总结出三个步骤:一读片断找句子,二读句子谈感受,三读片断悟方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讲解或是学生间的交流代替个体的感悟,因此,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教师并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总结。)

二、自学《临死前的严监生》

.让学生运用以上三步骤方法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一片断。

2.汇报自学成果,全班交流。

让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句子交流: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奄奄一息的严监生看见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怕费了油,又不能说话,只得伸着两个指头,挣扎着不愿断气,细节描写使人们对这个吝啬鬼的形象过目不忘。)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严监生“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不是因为纪念未曾见面的亲人,而是不放心两茎灯草,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作者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层层推进,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赵氏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里着墨不多,但却是前文层层设置悬念的揭晓,又对守财奴临死前的担忧做了绝妙的映衬。)

4.再读片断,学习方法。

在这个片断中,作者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将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表现夸张放大,(临死前为了两茎灯草不愿断气),进行细致刻画。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如:一声不倒一声、伸着两个指头、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登时断了气)来展现其内心世界,语言简练但又极富表现力。

板书:神态。

在上节课老师逐步引导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的尝试,实现了由扶到半放。回顾学习方法一环,要让学生明确步骤及目的,保证自主学习的实效。)

三、合作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1.通过前两个片段的学习,我们已经总结出了三步走的学习方法,下面我们尝试着运用这种方法以小组的方式自主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

一)外貌描写——俗气、狡黠(板书外貌)(二)语言描写——放纵,逢迎(三)动作描写——圆滑。

学生在实践总结与初步尝试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可以检验教学效果;指导到位、组织有序的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在全班交流的环节中,教师相机点拨提升,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课文的内涵。)

四、整体感知,感悟写法。

1.快速阅读三篇短文,如果让你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们,你们会用什。

么词?交流后板书(可爱、可笑、可怕)

2.你认为哪个人物形象在你头脑中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象?为什么?在。

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标注。

3.交流讨论,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教师可随。

机点拨。点拨的要点:

1)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如,小嘎子的动作就。

是一个小孩子才会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孩子简单的“狡猾”。(2)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特定的情境相结合,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如严监。

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凤辣子”在众人面前风风火火的的语言,都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很典型。

从整体入手,从片断分析,再回归整体,对写作方法来一个总结,不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本文的写作方法,而且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这样的知识网,会学以致用,实现对写作方法的借鉴。)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我这个板书就是抓住了重点,让人一目了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教案

22.手指。1 认识本课13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方法。3 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板题 示标。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指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觉得哪根手指最好看?哪根手指最有用,生答 同学们的说法各异,今天我们来学习 手指...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同步练习题 附答案

22 手指。课时测评方案。字词模块。一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揿电铃 q n q n 管弦 xu n xi n 污秽 su hu 窈窕 ti o ti o 轧伤 y zh 憎恨 z n z n 二 看拼音,写词语。m zh s o y n lu s ni k u mi o xi o f y n...

部编版 统编 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优秀设计

22手指。教材分析 手指 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借平凡的日常所见,揭示生活真谛。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尝试着抓住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丰子恺先生选取了自己最熟悉的生活题材,即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