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溶解。
1.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检验沙子是否溶解在水中。
2.取一小勺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玻璃杯中,用筷子搅拌 .我们能观察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沙子在水中没有溶解。
3.溶解就是 :物质均匀的分布在水中,看不到小颗粒了。
4.当我们观察到盐的小颗粒消失了 ,我们说“盐在水里溶解了”.
5.使用过滤的方法,我们应注意: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让漏斗下端的管口靠紧烧杯的内壁。过滤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入漏斗,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6.高锰酸钾常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
7.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小颗粒会溶解 ,水的颜色变成了紫色。
8.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勺来取。
9.为了清楚地观察到溶解过程,我们可以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代替食盐做溶解的实验。
10.将观察结果用铅笔轻轻地填写在记录表中,把自己的观察记录与小组同学记录进行比较 .
11.某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里,能够形成透明,稳定的溶液。
12.取一小勺胶水慢慢倒入水中,胶水在水中会溶解 .
13.洗发液在水中能溶解。
14.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发现油漂在水上不能溶解 .在食用油里滴几滴水,发现水下沉不能溶解。
15.我们把醋和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你会发现醋溶解了,酒精也溶解了。
16.为了加快试管中醋和水的溶解,我们要充分振荡。
17.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
18.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19.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 ,二氧化碳等气体。
20.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21.雪碧中溶解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
22. 搅拌 , 加热 ,切碎可以加快溶解。
23.洗衣服时,用热水把洗衣粉冲开,目的是为了加快洗衣粉的溶解速度。
24.把两粒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分别放入冷水杯和热水杯, 热水杯中的高锰酸钾溶解的快,这说明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系。
25.把高锰酸钾放进试管中,加水后振荡是为了加快溶解 .
26.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大有小。
27.在研究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的实验中,要把食盐均匀地分成小份。每份2克左右。
28.一杯浓盐水的底部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加水的方法使杯底的盐溶解。
29.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烧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盐会析出来 .
30.用酒精灯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31.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食盐 .
3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 , 内焰和焰心三部分。 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 焰心温度最低。
33.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酒精洒出来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湿抹布或沙土扑火。
34.点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35.把海水引进盐田,利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水分蒸发。海水中的水越来越少,开始析出盐的结晶。
36.酒精灯熄火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重盖一次。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37.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析出来。
38.实验时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39在盐水蒸发完之前熄灭酒精灯。
40加热后的蒸发皿 , 三脚架, 石棉网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一定注意安全。
41.鱼在水中能吸进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
42.酒精能溶解在水里,菜籽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43.把砂糖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会发现砂糖的微粒越来越少,均匀分散在水中, 没有沉积,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所以是溶液。
44.不同的杯子里能溶解糖的多少是不相同的, 杯子越大,水越多,溶解的糖也就越多。
45.要想把沙子从水里分离出来,我们可以用过滤的办法。要想把食盐从水里分离出来,我们可以用加热蒸发的办法。
46.用一种有颜色的的物质高锰酸钾代替食盐做溶解的实验,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溶解过程。
47如果做水温与物质溶解快慢的实验时,相同条件是都不搅拌, 一样多的食盐 ,不同条件是温度不同。
48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糖。
49.随着不断地往水中加入食盐,食盐溶解的速度会越来越慢 ,继续不断地加入食盐,最终会出现这种情况:食盐不在溶解了 ,在杯子底部沉淀了固态的食盐。
这时盐的水溶液称为饱和溶液。如果继续往杯中加水,固态的食盐会继续溶解。
第三单元:声音。
1.音叉是一种发生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
2.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3.我们可以用高,低 ,强,弱对声音进行分类,描述和记录。
4.拨动锯条时,听到锯条声,看到锯条在动 ,风吹树叶,听到树叶声,看到树叶在动,物体振动时产生声音。
5.我们说话时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6.我们身上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它是耳朵里的鼓膜 .
7.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9.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
10.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单位是分贝 .(db )
1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越高 ,物体振动的越慢,声音越低 .音高的单位是赫兹 (hz),它表示的是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12.在拨动钢尺或塑料尺的实验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尺子振动幅度和音量之间的关系。
13.尺子伸出桌子的长度与音高变化有关系。
14.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 ,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5.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16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里面就成了真空 .由于缺少声音传播所需要的物质,所以听不到声音。
17在月球上,没有空气 ,即没有传播振动的物质 ,宇航员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使用无线电设备。
18.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时,回引起水的振动 ,这说明振动是可以传播 .
19.从听诊器中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和橡胶管传播的。
20.正在游泳的人引起水的振动而发声,这主要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
21.声音能在固体,液体 , 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 340 米,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 1450 米。声音在铁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 5000 米。
23.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她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 ,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 ,敲打鼓膜 ,并使它振动。耳朵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 ,引起液体的振动 .
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觉到了声音。
24我们的耳朵里有一个鼓膜,它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
25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26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 ,中耳 ,内耳三部分。
27.耳廓的作用:收集声音, 耳道的作用:传递声音, 鼓膜的作用:引起振动, 听觉神经的作用:向大脑报告信息。
28.声音大时,鼓膜振动得快,声音小时,鼓膜振动的慢。
29.鼓膜很薄,如果外界声音特别大时,会使鼓膜穿孔。
30.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
31.在声音的世界里,有些声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旷神怡, 有些声音嘈杂刺耳,使人心烦意乱。
32.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33.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34.经常使用耳塞听**会使听觉器官产生疲劳或造成损伤 ,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35一旦听力严重下降,通常需要配戴助听器 ,这种小的电子扩音器能帮助人们使声音放大。
36在塑料罐里放几粒豆子,做成一个发声装置---发声罐。
37.在课堂,图书馆,电影院,医院等地方需要我们控制自己的说话声。在这些地方我们要轻声慢步,轻声细语。
38.当别人咀嚼脆饼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咀嚼时听到的声音大,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靠空气传播,后者的声音靠固体传播,固体传播声音较强。
四年级上册期中复习
一 填空。1 已知a b c,那么ab 把上面的三个分步算式合并成的综合算式是。3 年 月 日,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4 用字母公式表示加法结合律是。5 2时20分 分 1星期 时年 48个月。6 每年的4月份至少有 个星期一,最多有 个星期日。7 用 四个数算出24,...
四年级上册期中复习
3 在计算400 50 2时,应先算乘法,再算除法。4 一条直线长4厘米,它的一半是2厘米。5 一个角的度数为20度,在10倍的放大镜下观察,这个角的度数为200度。四 精挑细选,你最棒!1 右图中,一共含有 条线段。a 4b 5 c 10 2 小玲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12错写成21,结果得到的商是...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中复习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汇总。二 会写的字。崇 崇高 崇拜 崇敬 浸 浸透 浸入 沉浸 项 项目 一项 选项 劳 劳动 辛劳 任劳任怨 涌 涌起 涌现 涌动 塑 塑像 塑造 塑料 霞 云霞 朝霞 红霞 编 编织 编造 编写 茁 茁壮 茁实 茁壮成长 衷 衷心 由衷 衷情 官 官兵 外交官 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