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潮。
1)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答:“横卧”一词形象地展现出钱塘江的姿态和气势,写出了钱塘江的宽阔及潮来前的平静现象。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答:“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写出了观潮的人很多,人们的热情很高,表现了人们等待潮来时的急切心情。
3)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答:这句话把“潮声”比作“闷雷”,形象写出了大潮来时的声音,突出钱塘潮的宏伟气势。
4)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答:这句话把“水浪”比作“水墙”,写出了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使人身临其境,充分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3.鸟的天堂。
1)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答: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划桨声比作乐曲,写出了划桨声的悦耳,表现出河面的平静及作者愉悦的心情。
2)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答:“一株”说明了榕树的高大茂盛,“不可计数”说明榕树的枝繁叶茂。
3)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答:“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说明树叶多而茂盛。榕树的叶子绿得发亮,从绿色中作者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4)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在扑翅膀。
答:两个“到处”说明鸟的数量多,“大的,小的,花的,黑的”从鸟的大小和颜色两方面写鸟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从鸟的动作和姿态方面体现鸟多。
5)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答:加引号的“鸟的天堂”特指那株大榕树,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看到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
5.古诗两首。
1)《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从正面看,庐山像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像高高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的样子各不相同。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哲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育人们要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不要被局部现象所迷惑,正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意:不要笑话农家人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足够丰盛。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突然柳阴深深,鲜花明艳,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哲理:当陷入困境时,千万不要放弃,只要心中充满希望,就会绝处逢生,出现新的机遇。
6.爬山虎的脚。
1)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答:因为爬山虎的脚长在叶柄的反面,爬山虎向上爬的时候,一拉一紧,叶尖就自然朝下了。叶子铺得均匀的原因是叶子尽可能地利用空隙来获取更多的阳光,得不到阳光的就会枯萎,所以没有重叠起来的。
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答:“触、变、巴、拉、贴”等动词用得很好,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3)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答:这句话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7、蟋蟀的住宅。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答:这句话把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比作“平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称为“弹琴”,让我们感到蟋蟀的住宅设计讲究,还具备娱乐功能,体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答:别的昆虫只是利用现成的洞穴,就感到满足。而蟋蟀非常慎重地选择地址,自己一点一点挖掘洞穴。从这些对比中,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3)蟋蟀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答:一方面是因为住宅本身就是个伟大的工程,设计讲究。另一方面是因为蟋蟀身躯柔弱,挖掘的工具仅仅是前腿和后腿,工作量巨大,是个伟大的工程。
9.巨人的花园。
1)小男孩没有拔腿就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答:“凝视”是聚精会神地看。小男孩用眼睛专注地看着巨人,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出了温情,读出了爱。
2)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答:巨人明白了是因为自己的任性、冷酷,一次次赶走孩子,想独自享受花园里的一切,结果得到的却是寒冷和荒凉。
3)从这篇童话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答:我懂得了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不能做自私自利的人,要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10.幸福是什么。
1)“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答: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给别人带来好处和方便,让别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11.去年的树。
1)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向南方飞去了。
答:从对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它们分别时难舍难分、十分伤心的心情。
2)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答:第一个“看”是鸟儿费尽心思,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朋友。第二个“看”是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这两个“看”字包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这个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这个童话告诉我们要信守承诺,珍惜友情,还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13.白鹅。
1)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答:“高傲”指极其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过渡句,集中概括了白鹅高傲的具体表现。
2)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答:“净角”是一种戏曲角色,作者用“净角出场”比喻鹅的步调,形象写出了鹅的步调从容,显示出鹅的步伐中透出的傲慢。
3)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答:“窥伺”指暗中观望动静,等待机会。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鹅的吃饭一直三眼一板,表现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15.猫。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答:猫的古怪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时特别老实,有时特别贪玩,有时又非常尽职。二是高兴时极其温柔,不高兴时极其冷漠。三是有时无比勇敢,有时无比胆小。
2)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答:这句话突出猫的极其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痛快快(3)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答:“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与耐心,突出猫的尽职。
4)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答:这句话写出了猫在不高兴时极其冷漠的表现。
四年级上册课后题
课后习题1 观潮 1.课文按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的顺序介绍。2.我发现课文许多语句写得具体形象。找出来读一读,并谈谈体会,再抄下来。a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横卧 一词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的宽阔。b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把白浪比作白色城墙,从中我体会到大浪的...
四年级上册《14白公鹅》课后练习
14 白公鹅。班级姓名。一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sh n sh n o o y n y n 张开的扇面 熬了夜 咽进肚子 扇动翅膀 熬豆腐 咽喉疼 二 照样子补充词语。1 不 慌 不 忙 无 无 不 不 自 自 武 威 人 目 2 洗 衣服 填动词 官司 翅膀 脖子 门窗 车门 三 写出带词语的近...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题
四年级上册。第一组。1 观潮。一 课文描写的场面真壮观,我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还要把第。三 四自然段背下来。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联系上下文体会生词在文中的意思 能把课文读正确 读通顺。还可以动手作记号,提出难以理解或觉得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顺序 潮来前 潮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