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分析稿王东丽。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教学折线统计图,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这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统计过程,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安排的。在学会条形统计图基础上掌握折线统计图,不仅有利于学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分三部分编排。第94~96页教学折线统计图;第97~99页教学选用适当的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第100~105页单元练习和实践与综合应用。编写的三篇“你知道吗”中有两篇用统计图反映我国的气象台(站)、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让学生体会统计图有广泛的应用,增加对统计图的兴趣。
另一篇结合例题的统计内容简单介绍降雨量的知识,让学生对统计对象有些了解。
结合本单元学习,教材还安排了综合应用“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
二、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
本单元教学重点主要是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并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只学过条形统计图。教学折线统计图的具体目标是: 能看懂折线统计图,了解图中各个数据的现实意义;能看懂折线表达的一组数据的变化状态,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进行描点、连折线等基本的制图活动。
从这三条目标可以发现,看懂折线统计图是基础,能带动其他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学也从看折线统计图切入。
三、对重要教学情景(境)安排说明。
折线统计图的主要特点是便于反映数量前后变化的情况。教材不仅注意到了从学生的身边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还特别注意以素材中数量所具有的特征,凸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如温度的变化、降水量的变化、身高的变化、运动后心跳的变化等。
教材特别注重让学生读图,不仅第一道例题的开始就让学生读图,在制图后、练习时以及实践活动中,教材还不断地安排学生读图,让学生在对大量具体材料的感知中不断丰富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四、对课本主要例题、课内练习及课外作业的选用建议。
第94页例题分三步教学: 第一步整体感知折线统计图。呈现一张反映某地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的统计表,告诉学生这天的气温情况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随之出现相应的统计图。
学生虽然第一次听说“折线统计图”,只要看到统计图上那条醒目的折线就能明白这个名称的含义。第二步通过三个问题引领学生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三个问题的答案都在统计图上,第(1)个问题要看懂横轴上的信息,第(2)个问题结合纵轴的分段看懂折线上各个点所表达的数据,第(3)个问题分析折线的状态和数据的走势。
设计这三个问题的意图是教学看折线统计图,所以要关注学生看图的过程和方法,在回答每个问题时都要说说是怎样看的、怎样想的。如每隔2小时测量一次气温是从横轴上相邻的两个时间都相差2小时知道的;表示最高气温的点在折线上的位置最高,表示最低气温的点在折线上的位置最低;折线从下往上表示气温在升高,折线从上往下表示气温下降……第三步通过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比较,感受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达一组数据的大小,还能形象直观地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状态。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第95页“想想做做”第1题仍然练习看折线统计图。在回答教材提出的那个问题前,要让学生仔细看图,从中收集数学信息。包括从统计图的标题了解图所表达的内容,从折线上各个点表示的数据了解它的具体含义,从折线的形状分析它所反映的态势……这些看图的要求不一定都通过提问来落实,可以采用学生交流“在图中看到了什么”的形式进行教学。
第95页“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2题都是教学画折线统计图,只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在图上描点并连成折线。描点和连线是表达数据的大小和变化态势,是制作折线统计图最重要的工作。用适当位置上的点表示数据,找到点的位置是完成制作折线统计图的关键。
这道题在统计图上表示计算机台数的4个点,分别在横轴的四个年份对应的4条竖线上,还要与纵轴上的1格表示5台相匹配。在学生第一次进行描点练习时,要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描点时可以利用图上的横线确定点的高度,要把点画在相应的竖线上。二是从左边第一点起到右边最后一点止,在每两个相邻的点之间都画线段,使各条线段连成一条折线。三是“想想做做”第2题的纵轴上把0~110之间画成折线所表示的意思要对学生作简单的解释。
具有使用统计图的能力,不仅表现在基本学会了制图的方法,还表现在能选择适宜的统计图表达数据。这是《标准》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第97页例题教学这个内容。
例题呈现了两组数据: 第一组是南京市2023年各月的降水量,第二组是北京、南京等六个城市2023年10月的降水量。虽然这两组数据都是降水量,但表达时选用了不同的统计图。
为什么前一组数据选用折线统计图,后一组数据选用条形统计图?弄懂这个问题只要理解教材中两句话的意思,这两句话是第97页“要反映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和第98页“要比较各个城市降水量的多少,用条形统计图更合适”。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看着第一组数据的统计表想一想,这组数据告诉了我们什么?
要反映些什么?让学生体会表达这组数据既要反映各月的降水量,还要反映这一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选用折线统计图是因为它具有表达数据变化态势的特点。
同样,对第二组数据也要让学生体会只需反映各个城市的降水量是多少,选用条形统计图是因为条形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第十三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是在学生认识许多简单数量关系,接触过一些字母式子如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运算律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字母表示数,更能概括地理解、表达和应用这些知识,有利于以后学习方程、比例以及其他的代数知识,也有利于体验数学表达的简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学生初学用字母表示数,会因不习惯而感到困难。
因此,教材特别注意从最简单的开始,循序渐进、逐步递进。全单元的教材分三段安排。第106~10页教学用字母表示一步计算的(只含一个运算符号)数量关系;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书写规则。
第108~10页教学用字母表示两步计算的(含两个运算符号)数量关系;已知字母的值求式子的值。第110~11页教学用字母表示两积和(或两积差),并且有相同因数的数量关系。编写的一篇“你知道吗”介绍著名数学家韦达。
一道思考题在较复杂的问题里用字母表示数。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字母表示数。
在简单的数量关系里体会字母表示数
教材p106的例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这里通过常见的、简单的、学生容易理解的实例,让学生依据简单的数量关系,体会每个实例中字母的具体含义,认识可以用字母表示相应的数,并了解字母式子的意义。
在稍复杂的数量关系里体会字母表示数
教材p108例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这里主要是根据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计算的数量关系的表达,引入用字母表示其中某个量的数,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各例题里字母的含义,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认识和理解。
字母式子的加减简单运算
教材p110例题以摆三角形和正方形为素材,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通过摆图形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理解简单的加减计算的结果,并思考实际是应用了什么运算规律,联系运算律理解字母式子的简单加减,进一步认识字母可以表示数。
2.突出数学化过程,发展符号感。
关于符号感的表现,课程标准的说明里有这样的内容: “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教材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力求体现和反映出对学生符号感的培养。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和具体情境理解用字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 a、在操作、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字母表示的数的实际含义。
为了让学生理解字母可以表示数,十分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p106例一让学生先用小棒操作,逐步引导依次列出算式,明确括号里的数表示根数,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字母来表示,列出相应的式子,结合式子让学生思考字母表示哪些数,帮助理解字母表示根数的实际含义;p108例一以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结合操作列出算式,逐步发展到引入字母表示增加的三角形个数,使学生通过具体算式的变化完成抽象过程,理解字母表示的数。
b、联系实际数量关系理解字母表示的数的实际含义。
除了操作、感知基础上引入字母表示外,还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数量关系理解字母的实际含义。p106例二根据人数多少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反映数量关系、表示结果,再用字母表示比美术组多的人数,使学生联系前面算式里的数量关系明白这里字母的含义;p108例二根据实际问题的情景,体验其中的数量关系是从总容量中减去3杯的容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直接表示剩下的毫升数。
c、引导学生用字母式子表示公式和数量关系
教材p106例三让学生根据要求,联系学过的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方法,自己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p107第5题让学生经过计算,体会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自己用字母表示出计算路程的公式。p108“试一试”让学生联系学过的长方形周长计算,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 第十二单元课课练
整理与提高 小数与近似数 单元教学设计与课课练。一 单元名称 整理与提高 小数与近似数p72 75 二 学生情况与教材分析 1 求近似数 学生在第七册学习过用 四舍五入 法 去尾法 和 进一法 对一个整数进行凑整,这是学习小数求近似数的基础。本单元重点学会按要求用 四舍五入 法 去尾法 和 进一法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第十二单元
第一课时整理与复习 1 复习本学期的计算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过程 一 整体整理 本学期我们一共学了11个单元,对照目录,说说有哪11个单元。我们前面每一次单元测试之后,我都会要求学生把本单元测试的分数写在目录上。可参考自己的测试分数,把这11个内容分成3类 我学得好的内容 我最感...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二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教材首先呈现了某地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观察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 测量了几次,每隔几个小时测量的等。通过提问 在靠近的两个时刻里气温升得最快的是几时到几时,降得最快的是几时到几时 让学生不计算得出答案,引出折现统计图,接着再观察折线统计图,然后就是比较折线图和统计表,从而使他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