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组。
单元分析:本组共有四篇课文,都与大自然有关,都给予我们深刻启示。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同时要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增强环保意识。
教时:9.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初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与大家交流阅读的体会。
过程与方法:运用讨论交流的方法,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明白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初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展示课件。
一、导入,引出“道”。
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
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
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
(它却死了)
2.引出“道”。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析文识“道”。
1.明确学习任务。
a.自读全文,运用自己熟悉的方法理解文中的字词。
b.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生自读课文,合作交流。
3.师检查自学情况,引导交流。
4.生交流自己的学文感受及质疑。
5.齐读全文。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第。
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
2.使学生明白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教学过程: 展示课件。
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题目中的“道”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二、学文,领悟“道”
1. 预习质疑:
通过预习,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说出在预习课文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同伴在小龟遇到危险时很焦急,为什么向导却“若无其事”?向导明知道把小龟抱到大海会害了小龟,可他却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
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2.筛选问题:
上述问题哪一个最有研究价值?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在学生提出了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讨论与交流。)
3.读书释疑:
1)指名读书。
指几名学生朗读课文,主要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熟练程度,便于作教学指导。
2)组内讨论: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向导明知道那样做会害了小龟,可他为什么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
3)汇报交流:引导朗读、读中感悟自然之道。引导朗读的重点是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内化“道”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打开书再读一读《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看看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
1.拓展阅读。
2.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体会,使“道”得以内化。
四、总结。五、作业。
板书: 9.自然之道。
遵循人违背。
保护↘↙伤害。
海龟。教学反思: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2. 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质疑,讨论说明文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展示课件。
一、导入。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
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讲近2023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22023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4.小结: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讲读课文第二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
七、讲读第三段。
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八、讲读第四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防止水土流失,达到**黄河的目的。)
九、总结全文。
十、作业:完成练习册。
教后反思: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变化含沙量大
大水灾。大自然变化造成。
原因。人为造成。
治理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11.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教学难点: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展示课件。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同学们,你们认识**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
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四、小结。五、作业。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的兴趣。
.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教学难点: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过程: 展示课件。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
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 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7《触摸春天》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7 触摸春天 精品教案本组以 热爱生命 为主题。选有四篇有关生命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命。设计理念 1 要让学生产生阅读体验,就得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涵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2 个性化阅读...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
2 师 被蒙上了眼睛,你有什么感受?还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吗?生自由谈感受。意图 以上那个两个环节的设计,通过活动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上来。小结 盲人的世界与正常人的不一样,看不见 摸不到,充满黑暗,一点都不快乐,很悲观地对待生活,但是有一个叫安静的盲女孩就不一样,虽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题a 考查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部内容。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100分。一 看拼音,写词语。5分 j n p i x n f nm sh ch n j n k b n r o sh zhu yu n n y p n ji zh n h n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