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建议。
1.本节课侧重练习数的性质、规律、大小估计,以及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复习倍数和因数时,注意结合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适当整理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并注意适当比较倍数与因数、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的含义,进一步明确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复习第11题时先让学生自己填一填,再指名学生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进一步明确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并适当总结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互化的方法。
3.第12题重点要让学生通过填空和思考,认识到:第(1)题中的小数,后面的总比前面的大,而且越来越接1;第(2)题中的分数,后面的总比前面的小,而且越来越接近0。从而培养学生探索数的排列规律的能力,体会小数和分数的稠密性,体会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4.复习第13题时,学生估计是有一定的难度,也比较容易产生分歧。教学时不必急于提示答案,可以让学生先把自己的估计结果在图中标出来,再通过计算加以验证。
5.复习第14题时,先让学生说说小华家的几项支出中最多的是什么?排在第二位的是哪项支出?如果用分数表示,该项支出占总支出的几分之几?再让学生在图中标一标。
知识链接。1.倍数和因数教科书四下p70—81)
2.公倍数和公因数 (教科书五下p22—30)
3.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科书五下p60
4.百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六上p98—104)
教学过程。一、复习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1.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学生练习:1)从小到大写出3的五个倍数:
2)写出12的所有因数:
结合练习提问: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有多少个?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比较方便?(一对一对地找)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还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几?最大的呢?
2.奇数和偶数。
指出下面哪些数是偶数,哪些是奇数?
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
3.素数和合数。
指出下面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
什么叫素数?什么叫合数?
4.公因数和公倍数。
1)写出18和24所有的公因数,并指出其中的最大公因数。
2)从小到大写出4和6的三个公倍数,指出其中最小的公倍数。
5.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
二、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1题的第(1)小题。
学生口答,说明算理。
提问:你能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小结: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个分数写成和原来分子、分母不同,但大小不变的分数。
2.学生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1题第(2)小题。
指名口答,并说出互化的方法。
三、复习数的排列规律。
1.学生填写“练习与实践”第12题,填完后指名说思考过程。
2.向学生适时渗透极限的思想。
四、复习数的大小估计及百分数意义的实际运用。
1.数的大小估计。
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3题。
2.百分数意义的实际运用。
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4题的第(1)小题。
五、全课小结(略)
六、习题精编。
一)对号入座。
1.在35÷5=7中,( 是( )的倍数,( 是( )的因数。
2.在这些数中,( 是60的因数,( 是3的倍数。
3.用排列成的三位数中,有因数2的数有有因数5的数有既有因数3,又有因数5的有。
4.在中素数有合数有。
5.12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像上面这样排列下去,第20个图形是( )
二)明辨是非。
1.18是倍数,6是因数。
2.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3.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
4.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5.一个自然数,不是素数就是合数。
6.30分=0.5时。
三)挑战自我。
把46块水果糖和38块巧克力分别平均分给一个组的同学,结果水果糖剩1块,巧克力剩3块。你知道这个组最多有几位同学吗?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与代数
1 填空。1 一个数由5个百万,6个千和7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作 万。2 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9段,每段是全长的 每段长 米。3 一个合数至少有 因数。7里面有 个,0.08里面有 个。读作。6 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 比例。7 每个书包的单价是x元,李叔叔买了30个给...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与实践三教案
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三 计划课时。教。析例4通过填表,整理和复习四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体积的计算公式。第98页下面的 做一做 则进一步提出如何测定不规则物体体积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转化为计算规则物体 如长方体 圆柱 的体积。所以,这也是一种灵活应用的巩固练习。教。学。目。标1 ...
XX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与实践三教案
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计划课时。教。析例4通过填表,整理和复习四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体积的计算公式。第98页下面的 做一做 则进一步提出如何测定不规则物体体积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转化为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所以,这也是一种灵活应用的巩固练习。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