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县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学校。明德小学。
年级李燕燕0的认识。班级。一1
学科。数学。
主备人李燕燕授课人课题。
备课时间14年8月22日授课时间。
年月日。教学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0的不同含义,会读写数字0,能比较0和其他数字的大小。
2、在**过程中,加深认识数学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在**0的活动中,体验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重点:认识0,理解0的含义。教难难点:理解“0”会写“0”,0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点。方。法学。
与苹果树模型、苹果**、直尺、**等手段。
板书设计。0的认识。
0”表示一个也没有1 2 3 4 5
0”表示起点分界点。
达标检测。自主练习
教。教。
师。活。学。动。
过程学生活动。
我的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现在正是苹果收获的季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好不好。
教师出示苹果树模型和5个苹果(带数字),教师提问:“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数板书在黑板上。
看苹果模型,观察模型上有什么?二师生共同**新知(一)摘苹果,提出问题。
1说明游戏要求:选择你自己喜欢的苹果摘下来,告诉大家上面的数是几?表示什么意义?
再把它贴在黑板上。2找学生上前摘苹果,摘大的摘小的。最后树上没有了。
3提问:苹果摘完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引导学生观察,小组交流提出:
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树上一个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二)自主解决问题。
第一种情况:如果有部分学生不知道用0表示,那就让他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表示呢?把他们想出的符号与0比较,发现用0表示最简便的。
交流想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像这种一个也没有,我们用数字0.第二种情况:
如果全部学生说用0表示。就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教师总结,在数学上,一个也没有我们用0这个数字来表示,(板书“0”)(三)生活中的“0”,学习写“0”
1、现在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0呢?(门牌号**号码上直尺上的0等等)课前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0的**,我们一起来看看(直尺、温度计、秒表的**)
根据老师的。
进行思考并作出回答。
摘苹果。小组交流。
交流想法。学生尝试说。
想一想生活中的0教。教。
师。活。学。动。
过程学生活动。
我的个性化修改。
教师总结,在数学上一个也没有我们用0这个数字来表示,(板书“0”)
2感知0的另两种意义。
1)课前同学们也准备了直尺,拿出直尺,放在桌上,找借助实物感。
知0的意义。
一找0在**,小手指向0,你能大声的把支持上的数字读一遍吗?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
始的(这些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从0开始的)这个0表示什么呢?学生小组讨论支持上的这个0,表示起点的意同桌交流。
议一议。思,(板书)(2)出示**(温度计)
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0度也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时水就开始结冰了,所以这里的0表示分界点,(板书:分界点0小结:0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分界点。
3学习写0(1)写“0”同学们看“0”像什么?你会写吗?看谁写的漂亮!(学生写后,是在田字格上演示写“0”的。
正确笔顺,然后在让学生在课本田字格里写几个“0”,)
2)现在,我们的数字大家庭里有填了一名新成员:“0”,谈自己的想。
把它排到什么位置合适呢?为什么?一起按顺序读一读这法些数。三练习巩固。
1写一写(自主练习第1题)盘子中各有几个苹果呢,1请你数一。
2补充按顺序填数(自主练习3,你们看,这些调皮的数数。写一写,跑没了,你们能把它天上吗?如果你填对了,就会得到一看谁写的最份有趣的礼物!快快开始吧!四抽象概括。
教师说数,学生拍手、举小棒、伸手指。
漂亮!四同桌合作。教学反思。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信息窗3 得数是 和关于0的加法。课题 得数是 和关于0的加法。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7页的信息窗3。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 的加法。2 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3 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 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进...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四 67的减法
课题 的减法。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页,信息窗4第7课时。教学目标 1 探索被减数是 的减法的算法 能够准确口算被减数是 的减法 进一步巩固 运用减法的意义 2 通过练习,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3 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
年一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2 野餐教案青岛版五年制
2019 2020年一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2 野餐教案青岛版五年制。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加法意义 引入学习和是6 10的加法,并且理解和学习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这一规律。2.能从简单的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法问题,列算式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有序观察。3.引导学生仔细审题 规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