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第一课不无可耻备课

发布 2020-09-15 12:54:28 阅读 94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二年级第一单元:《自尊自爱》

第1课《不可无耻》(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课《不可无耻》上。

教学目标:1、理解原典文章1,2篇的内容。

2、读熟文章内容,能背诵文章。

3、树立自尊自爱的良好品质。

4、通过培养学生自尊自爱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教学重点:1、诵读文本。

2、树立自尊自爱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寻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一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竟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

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的。

提问:从徐悲鸿的身上,你觉得他的成功除了坚实的基本功外,还有什么重要条件呢?

归纳)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我们就会为祖国的繁荣强盛而欢欣鼓舞,为祖国遭人欺凌而奋起抗争;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我们才能不卑不亢,不会对任何大国表现丝毫的奴颜媚骨。那么,对我们个人来说,自尊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表现的,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它呢?

二:学习新课。

一)《孟子·尽心上》(二)朱熹《朱子语类》

1、老师领读 2、学生自由读 3、展示读 4、学生齐读。

5、结合注释自己翻译。

6、思考:父母喜欢你,老师欣赏你,你的感受是( )反之( )

你是班干部,威信很高,你的感受是( )反之( )

你的学习成绩很优秀,你的感受是( )反之( )

你自认为长得不好看,同学也因为你的丑嘲笑你,你的感受是( )同学鼓励你,你的感受是( )

学生分析:为什么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时我们就会高兴?被别人嘲笑、歧视或侮辱时就会感到沮丧、生气、伤心?

师: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并注重维护这一尊严。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人们不仅需要在容貌和衣着上修饰自己,还要在言行上约束自己,同时不容许别人歧视与侮辱,还期望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

这是自尊心的表现。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时我们就会高兴,这是因为我们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1)“自尊”的内涵[

人从幼年就会表现出自尊心。由此引入自尊的涵义——自尊是对自己的人格重视和肯定的情感。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爱护自己的身体、仪表,维护自己的行为、心灵的表现来理解以上涵义的表述。

2)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为什么说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从个人体验可以感受到自尊对人的情绪的影响:当自尊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快乐、振奋、自信这种积极、肯定的情绪;相反,当自尊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失望、忧愁,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

学生举例:你觉得自己做得最有尊严的事是什么?你被人尊重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师:从同学们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的价值得到肯定的时候,当我们的缺点被别人包容的时候,我们就会充分体验到生命的意义、生活的乐趣。

3)自尊对于健康人格形成的意义。

自尊心是人进步的动力。自尊能够推动青少年蓬勃向上、力争上游、不甘落后。自尊也会阻止人去做损害自尊的卑下的事情。

自尊对于健康人格形成的意义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即自尊使人有所为,有所不为。

自尊始于知耻(板书)

1)自尊心与羞耻心的关系。

人无耻,无以立”。人之所以成为人,是从知耻开始。结合“**园”的第一个活动“人的尊严”引出羞耻心包括什么:

在身体和仪表方面,比如在公共场合不能赤身露体,保持衣冠整洁等。在心灵方面,不去做阿谀奉承、卑躬屈膝的事情。有了羞耻心,不做耻辱的事,庸俗卑贱的事,才能有尊严。

自尊的人必定有所不为,必定不以庸俗卑贱的方式做事,这说明自尊的心理品质与道德品质是紧密联系的。

2)羞耻心对于形成良好品德的作用。

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让学生思考,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难为情,会感到惭愧,会感到内疚。如果无论做出什么错事、丑事都不懂得难为情、惭愧、内疚,就是所谓“恬不知耻”,也就谈不上有道德,更谈不上有尊严了。

也就是说,知耻才能有道德,有道德才能有尊严。

3)拒绝卑下,有所不为,才能维护自尊。

人的尊严要依靠自己的言行来维护。节制自己的言行,不做有损于自己荣誉、形象的事,就维护了自尊。相反,没有羞耻感,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就会损害自己的尊严。

这里可引导学生思考哪些事情是“耻”,是应该拒绝的,不可为的;怎样做才能洁身自爱,维护自己的尊严。

三、背诵文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原典范文。 2、默写原典范文的译文。

第1课《不可无耻》(总第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课《不可无耻》下。

教学目标:1、理解原典文章3,4篇的内容。

2、读熟文章内容,能背诵文章。

3、树立自尊自爱的良好品质。

4、通过培养学生自尊自爱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教学重点:1、诵读文本。

2、树立自尊自爱的良好品质。

3、通过阅读拓展资料增长见识。

教学过程:一、检查导入。

1、上节课原典古文背诵情况。

2、让学生大体说出意思。

二:学习新课。

三)《孟子·离娄上》(四)《论语·泰伯》

1、老师领读。

2、学生自由读。

3、展示读。

4、学生齐读。

5、结合注释自己翻译。

三、结合生活。

例举和分析中学生生活中可见的一些现象: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守交通规则、举止粗鲁、形象邋遢、言辞污秽、打架斗殴、恃强凌弱、说谎成性、偷窃、损坏公物、吸烟酗酒、赌博吸毒、盲目攀比、爱慕虚荣等等。

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羞耻之心,会出现什么后果?

学生举例说明。

师:在动物中,只有人会有羞耻感,这是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之一。但在物欲横流的世态中,有的人羞耻感正在一点一点地消失,使道德逐渐旁落,直到触犯法律成为罪犯。

现在有一种变调,那就是不知什么是羞耻而应当禁止。当一些人大慷集体之慨,搞权钱交易,行贿**时,没有那么多人感到义愤了,认为反正钱是集体或国家的,能弄到手也是一种本事。有的人看到别人出门以车代步、每天奔波于饭局、牌局、舞局,在灯红酒绿中潇洒,不去恨搞腐败的行为,而认为自己没本事,甚至产生了一种“渴望腐败”的心理,这真是一种悲哀。

这样的两种人都该感到羞耻。

一些****者被查处后,在悔过时大都会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他们大都是在经过“第一次”心里忐忑的艰难选择后,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才逐步走向犯罪的。

如果在当初就能以“不畏人知畏己知”自省自己,感到自己的行为是羞耻的,那么在为与不为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就不会有以后“落马”、丢官乃至丢了性命了。所以,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不知羞耻的人,就永远不会有自尊。而且还有可能触犯法律,走向犯罪的深渊。

四、名言警句。

1、学生齐读。

2、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3、背诵。4、检查背诵情况。

五、故事链接、国学馆、齐鲁名片。

1、学生自读文本。

2、复述文本内容。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原典范文。

2、默写原典范文的译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一课

第1课太公家教 节选 教学目的 一 了解蒙学的有关基本内容及其伦理道德教育的特点。二 了解蒙学主要教材的内容及其特点。三 认识重读蒙学教材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 蒙学伦理道德教育的特点。二 蒙学主要教材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教学准备 多 课件。教学过程。1 谈话导入。导语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儒...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传统文化备课

章丘市第二实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排版要求 左边距3cm,其他边距为2cm,题目为宋体小二号,正文为宋体小四号,行间距均为最小值0。第一单元电子备课。排版要求 左边距3cm,其他边距为2cm,题目为宋体小二号,正文为宋体小四号,行间距均为最小值0。章丘市第二实验小学课时电子备课教案。排版要求 左边距3...

文化江苏备课第一课先民遗存

第一课先民遗存。教学目标 熟悉江苏文明发祥概况,了解南京人遗址 草鞋山遗址 崖岩上文明 淹城等,增强热爱江苏的美好感情。教学重点 了解江苏文明发祥地,熟悉主要的古文化遗址的情况。教学难点 熟悉江苏文化,培养热爱江苏 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愫。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