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和克第一课时认识千克

发布 2020-09-14 16:03:28 阅读 3354

《千克和克》第一课时认识千克。

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小学里教学的重量单位,一般先教学主单位“千克”,然后教学辅助单位“克”和“吨”。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实践活动中,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掌握用台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估测能力、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重点和难点。

初步感受和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教具和学具。

每个学习组一台台秤,1千克的苹果、红萝卜、盐、土豆,一袋米,一套装米工具、一张表;老师上课用的课件和一包红枣、一包薯条。

教法和学法的分析及理论依据。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问题,但是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发现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和适当的指导这一指导思想,根据数学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出从实际情境中引出物体轻重的概念,再认识各式各样的秤,接着引出重量单位——千克,然后通过观察秤面和称量相关的物品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对1千克的感知,力求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创设情景、主体参与、合作互动,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

居于上述各方面的思考,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第一是,情境引入,感受重量。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为此,教学一开始,我给学生**了神六上两位航天员在太空漂浮的精彩片段,紧接着问:为什么地球上的东西不像在太空中那样漂浮呢?通过把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知道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使地球上的一切东西都有了重量。

在这基础上,我进一步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重量,我让学生抱一抱老师,抱一抱同学,掂一掂桌面上的东西,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兴趣马上来了,(录像)老师,您太重了,抱不动。物体是有重量的,有的轻些,有的重些,很明显,这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物体是有轻重的,而且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为学生积极主动地进一步**新知识作好铺垫。

第二是,归纳测重的方法,认识测重的工具。(2)

手势)我马上拿出两包大小相似的东西,一包红枣,一包薯条,让学生猜猜哪包重哪包轻,学生有的说,左边的重,有的说右边的重,还有的说一样重,这时,我马上请几个同学掂一掂,验证自己的猜测,然后总结板书,像刚才那样看一看,猜一猜,掂一掂的测重方法就是估测(板书测重、估测,看一看,猜一猜,掂一掂)。接下来我又问,如果想确切地知道这包红枣到底有多重,(手势)有什么办法呢?很自然学生就想到要用称来称物体的重量。

(板书:称)紧接着我让学生交流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称的知识,从而初步认识这些称。(3)这样,把课外带到课内,把实践活动与数学学习相结合,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知道了测重的方法后,重点让学生认识台秤,指导他们观察台秤上的刻度、指针、数字,并介绍重量的常用单位是千克,可以用kg表示。(板书:测量的常用单位是千克(kg))这个教学环节,先让学生进行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然后让学生交流生活见到的各式各样的称,最后重点认识台秤,引出常用的重量单位——千克,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第三是,操作体验,认知重量。(4)

首先,老师示范估测和称这包红枣的重量,并填表。

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估测和称量桌面上的苹果、红萝卜、盐、土豆的重量,并填好这张表。

边放录像边说)老师们,不难想像,这时候学生是多愉快、多轻松,学习积极性多高,学习兴趣多浓。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一环节中,积极为学生营造讨论交流的氛围,提供主体参与,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估测、称量的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较为深刻地认识重量单位,建立明确的重量观念。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感觉一千克,首先,我让他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称出来都是一千克的苹果、红萝卜、盐、土豆分别拎一拎,掂一掂,找一找一千克重量的感觉。(录像)原来多少个苹果就是一千克,哦,一千克的红萝卜是这样的,一千克就是两包盐呀。包装袋上净含量是500g,老师500g是不是1千克的一半。

对,你真聪明,这个内容我们下节课再学习。一千克土豆跟一千克苹果的感觉是一样的。学生有了一千克重量的感觉后,再让他们凭着这种感觉装出一千克的大米,然后再称一称,看谁装得最接近一千克。

(录像)通过这样的装米比赛,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一千克重量的感受与理解,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喜悦,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还不满足于此,称米比赛后,我马上出现课件(5)问学生: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铁哪样重,一石激起千层浪,马上引发了学生争论,有的说棉花重,有的说铁重,我不作任何回答,微笑着耐心等待,很快,教室又安静了下来,我知道这时的学生已经对一千克的深刻含义心领神会了。在操作体验,认知重量这个环节里,通过这四个层次,让学生很好地感受和认识重量单位千克,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第四是,联系生活,深化认知。(6)

结合课后练习想想做做,让学生在巩固对千克的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白千克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第五是,总结归纳,课后延伸。(7)

让学生回顾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并通过板书:千克的认识进行总结。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6、第7题,开展有意义的数学实践活动,并建议写成数学日记,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千克的认识。

老师们,下课铃声响起,并不意味着数学课教学的终结,而是在更大时空范围内实践数学思想方法的开始。在这节课里,我通过这五个教学环节始终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感悟数学的真谛;始终让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走近数学,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第一课时克与千克教案

一 学习目标。一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第100 102页情境图及做一做 练习二十第 题。本课教学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通过数学的加工整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懂得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发展数学思维,体...

克和千克教学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 1000克。2 通过掂一掂 估一估 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3 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与...

二年级数学下《千克和克2》

1 千克和克是质量单位,分别用kg和g表示。2 秤面上1kg就是1千克,几kg就是几千克。程序性知识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千克和克。2.通过掂 估与称,感受1千克和1克有多重。3.会用秤称出1千克的物体。4.用不同质量单位来表示相同重量的物品,理解1000克 1千克。教学目标 1.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