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操作中加强对空间与图形相关的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标准(2011版)》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认识圆柱和圆锥时,教材注重引导学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物体相互之间的关系。教材还编排了用长方形(或三角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的活动及相应的练习。
这些内容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换,发展空间观念。
4、注重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标准(2011版)》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教材新增的解决问题的例题和相应的练习,突出“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例如,例7中,引导学生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圆柱,通过转化思想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土壤和素材。
解决完具体问题后,及时回顾与反思,对问题解决的策略以及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进行归纳和概括,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方面。
2)编写体例。
1、章。整章包括节、习题、阅读材料、整理和复习。其中,共有5节和课后习题;2个阅读材料分别是“你知道吗?”和“生活中的数学”;1个整理和复习。
2、节。每节又包括标题、节主题图、例题、做一做、练习。
3、习题。习题中又包括9个做一做、5个小节练习和1个综合练习。
三)内容结构。
本册书的内容结构,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4)立体整合。
1、 纵向整合。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一年级包括认识图形(立体、平面);二年级包括观察物体(一)和图形的运动(一);三年级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和的面积;四年级包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五年级包括多边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六年级包括圆、圆柱和圆锥。
其中在一年级的认识立体图形中,初步了解了圆柱的特征;五年级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使学生了解了何为表面积,何为体积;在六年级上册的“圆”中,又认识了圆的特征,学习了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知识的基础。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渗透的转化思想,以及圆的面积是转化成长方形得来的这一过程,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提供了思想的铺垫。
2、横向整合。
本单元教材首先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探索圆柱面的大小,空间的大小,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学生掌握了圆柱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迁移过渡到认识圆锥,掌握圆锥体积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知识由对图形特征认识到侧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始终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圆柱与圆锥的联系、区别,使学生更加明晰相关概念,灵活运用计算公式。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参建议。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这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训练。例如,在认识圆柱和圆锥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有关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创设和制作一个圆柱和圆锥形物品,让大家欣赏或使用。
学习完圆柱与圆锥的体积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选择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品,通过测量相关数据,计算其体积或容积。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注重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为此,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如圆锥体积的教学,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
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呢?引导学生探索,并给出提示: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呢?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和实验,**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猜想和**,注意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充分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虽然通过实验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这一结论并不完全严密,但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对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3、充分关注操作与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加强了学生操作活动的安排。例如,通过快速旋转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硬纸片,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建议用九课时。
个人建议。有新课、习题和整理与复习三方面。
1、新课。要把握教学目标:在教学之前首先要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之后要制定出。
小节教学目标。在我们的预习交流检测单中,也要明确学习目标。
要重视预习 , 只有扎实、有效的预习,才能保证课堂学习的有序、成功的开展。所以布置课前预习内容要明确,检查预习要及时。预习时要求学生利用好导读-评价单。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和检测单上的内容进行有序、有针对性地预习。
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要把主题图作为认识圆柱和圆锥的起点。
要利用好书中附页、教具、学具。
书中附页是未拼好的圆柱的展开图,在推导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时会用到,教师在布置预习的时候,就可以提醒学生,充分利用。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剪好,第二天带到学校来,既方便组内交流也便于展讲。
在教学前,教师也要针对本单元的特点,准备相应的学具,如在教学认识圆柱小节时,准备生活中的圆柱物品,学生也可以带来自己预习时准备的圆柱物品。便于课堂活动。
要利用课本中人物的对话进行课前预习,及课堂教学。
正确处理教学内容。
a.引导学生灵活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教学例4时,可以先让学生读题,明确问题是什么,让学生通过想象(或出示提前准备好的圆柱形厨师帽),根据厨师帽的样子明确要求的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实现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化,再独立计算。在计算时要注意题中提供了哪些可用的信息,使用这些信息时要注意些什么,例如,利用直径可以直接求出底面周长,但在求底面面积时,要先求出半径。“做一做”第2题,也要让学生明确贴彩纸的面积包括笔筒的底面和侧面。
b.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取近似值。
教学例4时,如果有一部分学生在自主解决时根据“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教师不必直接纠正,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自主发现在这种情况需要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采用“四舍五入”法还是“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有时候要根据具体问题确定,有时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
2、习题。研读课时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熟做每一道例题和习题,深入分析例题和习题蕴涵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简单问题,找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为组内问题,在其他同学展讲时注意倾听,对于学生说不到位的知识点,教师要适时点拨。
3、整理和复习。
对于整理复习这部分内容,不但教师要对本单元知识做到心中有知识树,也应让学生利用知识树的形式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理,要充分发挥单元回归手抄报的优势,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理,以达到知识点扎实。
2)评价建议。
1、主体多元。
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
2、形式多样。
预习、展讲、课后作业、书面测验。
3、注重过程。
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利用好这个平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能促使师生彼此走进心灵、情感互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评价:(课件展示) ①重视能力的评价。
比如,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物体,让学生先测量图形有关数据后,再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考查学生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教师总评,家长参与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让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既可用书面考试、口答、活动报告等达标测试的方式,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和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方式。比如要考查学生对本单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
三)就“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言,我想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①尊重课本资源。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做到深入浅出。
②挖掘生活资源。教学圆柱,圆锥的认识时,布置学生寻找生活中有圆柱、圆锥形物体。让学生体会数学**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
③、利用网络资源。在教学圆柱、圆锥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时,利用多**课件展示;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制作圆柱、圆锥模型情况。借助于网络,多**课件,以更有效地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④、善用学生资源。学生之间蕴藏着的巨大的学习资源,我们在互动的课堂中要善于引用即时生成的学生资源。
⑤、补充教师资源。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是学生直接接触的对象,教师的知识和一言一行都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影响学生的学习。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名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更要立足于课标,认真钻研教材,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终身受益,这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可结合本校对小组的评价策略,对学生进行评价。
以上就是我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2024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测试卷
2015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圆柱和圆锥 测试。班别姓名。一 计算 20分 1 直接写得数 8分 2 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2分 二 填空。24分 平方分米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5.3立方米 立方分米。2 如果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边长为3.14分米的正方形,圆柱的高是 底面积是 3 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圆柱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圆柱的认识,圆柱的特征 底面 侧面 高以及侧。时间分配。讲授16分。练习24分。内容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等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 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教学伊始,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柱,并让学生...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圆柱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圆柱的认识,圆柱的特征 底面 侧面 高以及侧。时间分配。讲授16分。练习24分。内容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等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 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教学伊始,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柱,并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