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山雨教案

发布 2020-08-14 20:59:28 阅读 6769

2*、山雨。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

课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山雨的。1-4段写山雨悄然而至,描绘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5-7段突出描写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音韵美和色彩美,8-10段写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韵。

在表达上,文章首尾呼应,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出山雨的特点。摹声状物细致入微,遣词造句形象生动。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委婉动人,极富感染力。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性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朗读课文,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1)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感受山雨的韵味;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山雨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性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

师:上课前,我们来交流一下描写“雨”的诗句。预设: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2.

揭示课题:师:看来古代诗人们对雨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一场奇妙的雨——山雨。

【点击进入ppt1】3.教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师:欣赏了这场雨,也许你对雨会多一份新的感受。

二、初读感知,梳理内容。

师:打开书,自己读读阅读提示,【点击ppt1,进入ppt2】

跟着作者一起走进这场山雨,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师: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预设:

课文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教师帮学生梳理:

点击ppt2,进入ppt3】

1-4)段写山雨悄然而至,描绘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5-7)段突出描写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音韵美和色彩美。(8-10)段写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韵。

3.自由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提醒:

注意以下读音(出示ppt)水淋淋(lín)啼啭(zhuàn)倾吐(tù)

三、再读课文,品味欣赏。

1.师: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中雨景。请你们再读文章,画一画让你感受到美的句子。【点击进入ppt4】

2.小组内讨论交流。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预设:【点击进入ppt5】

文字雨来,雨中,雨后,课外补充均为超级连接)(1)雨前景象。

想想山雨来时有什么特点,在书上找出。a.来得突然b.下雨的范围大c.雨声由小变大。

体会句子: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点击ppt5中的“雨来”,进入ppt6】①(几个学生谈感受)

教师点拨: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雨来时由远到近、由轻及重的动态过程,与文章开头相对应,写出雨来时的特点。把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突出了雨来时逐渐清晰、飘飘渺渺的音韵美,表达了作者对善于的独特情感。

②听,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点击ppt6中的任意位置,进入ppt7】我能感受到这山雨是无字的歌谣,那样动听。把你们感受到的歌谣读给同桌听听吧!【点击ppt7中的“箭头图形”,回到ppt5】

2)雨中景象。

★体会句子: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有幻想的色彩。

【点击ppt5中的“雨中”,进入ppt8】a.(学生谈感受)【点击ppt8,进入ppt】教师点拨:这是描写雨至山林时的音响特点,作者发挥了奇特的想象。

把岩石、树叶、绿草,自作琴键。把雨丝比作手指,把雨声比作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语言活泼富有节奏,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b.师:真是动人的乐曲。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弹奏这首小曲,大家一起读。你觉得咱们一起演奏的曲子怎么样?【点击ppt10,进入ppt11】

★体会句子: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a.(学生谈感受)

教师点拨:绿是一种富有动感的、水淋淋的、极具生命力的色彩,它可以融化所有的色彩,表现了山雨带给山林的色彩变化。这里有两个层次,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也是心灵感受到的。

【点击ppt11的任意位置,出现文字“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也是心灵感受到的。”】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写,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b.(引读)师:【点击ppt11,进入ppt12】正像你们说的一样,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斓,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绿得()。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流进()。

c.师:听出来了这清新的绿色已经流进了你们的眼里、流进了你们的心里,我多么希望你们用优美的朗读声让绿色也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里,可以吗!学生再读。21·世纪*教育网。

点击ppt12中的“箭头图形”,回到ppt5】

3)雨后景象。

师:雨后是怎样的画面?(汇报)

鸟。师:歌声为什么那么动听?

它会唱些什么呢?谁能用轻松愉快的朗读把小鸟的歌声引出来?【点击ppt5中的“雨后”,转到ppt13】雨滴。

师: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美景?

【点击ppt13,进入ppt14】师:看!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喜欢的孩子,一起读一读吧!点课件,一起来演奏。全班读。

点击ppt14中的“箭头图形”,回到ppt5】

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你喜欢的句子。

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点击ppt5中的“课外补充”,进入ppt15】

五、作业设计。

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

外你收集的语句。

六、知识补充。

点击ppt15,进入ppt16】写雨诗句集萃。

1.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瞑》)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

《春夜喜雨》)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清明》)

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课后反思:本课的教学围绕读课文,梳理内容,组织交流来进行。通过初读,使学生明确:

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在梳理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想象和联想,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在朗读指导上,我保证学生的朗读时间和朗读形式的多样化,没有做过多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只要学生能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的体验即可,否则反倒削弱课文的美感,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6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 教学设计。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珍爱大自然 圆我中国梦,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教学思路 山中访友 是一篇构思新...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一 基础知识。1.看拼音写词语 9分 q ng sh ng y n y ng do qi o t ng b sh n q xi k y n y n y w i sh n ch ng p ng r n d w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3分 唱和 h h 追随 zu zhu 煮熟 sh sho 3.区...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一 基础知识。1.看拼音写词语 9分 q ng sh ng y n y ng do qi o t ng b sh n qxi ky n y n y wi sh n ch ng p ng r n d w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3分 唱和 hh 追 随 zu zhu 煮熟 sh sho 3.区别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