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2

发布 2020-08-14 13:31:28 阅读 2472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醋比较熟悉,对小苏打是认识可能不多,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知道得更少。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学生是没有经验的。

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到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体会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

在本课中,当学生把醋和小苏打混合时,它们将会产生明显的化学反应现象,如看到气泡的产生和听到嗤嗤声。这一化学反应的发生是因为小苏打包含有碳酸氢根,当醋酸与小苏打反应时,一种新的物质---二氧化碳就生成了。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教学重点: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玻璃杯教学过程:

一、导入、观察白醋、小苏打。

师:小苏打和白醋是我们在厨房常见的物质,你们观察一下小苏打,白醋并描述、记录下来。

生:小苏打是白色,固体,白醋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酸味。师小结:小苏打是白色的细小晶体,溶于水。

白醋是一种无色的液体,由于含有醋酸,闻上去有一股酸味板书:小苏打白醋。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怎样?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自己的猜想,理由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苏打融在白醋里)生:小组长汇报。

2、师:同学们讨论怎样混合?混合的数量是多少?

生:(1)倒些小苏打,再倒些白醋。(2)多倒些白醋,少倒小苏打。

(3)小苏打和白醋各倒一半。学生实验(注:第一实验不作记录)(4)学生汇报结果。

师:到底小苏打和白醋各要放多少?

参书: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板书:一份小苏打+三份醋)

3、师:混合了小苏打和醋以后,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强调仔细观察,看、听、摸等)

生:各组汇报(有嗤嗤的声音,有气泡冒出,杯子有些凉)。师:

冒出气泡是混合后发生的现象,有气才会出现气泡,冒出气泡说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以后产生了气体。属于什么变化?(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和性质)生:

化学变化。师:为什么?

生:因为产生了新的物质。

师:同学们当气体产生时,你们把玻璃片盖上,用手玻璃杯感觉温度的变化,(稍微比原来凉一些,因为这个反应是吸热反应。化学反应)师:

做实验的同时记录混合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产生的问题。三、验证,产生了什么气体。

1、师:同学们先观察杯中的气体与空气有什么不同?从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来比较。生:是二氧化碳。

2、师:到底是什么气体?我们用实验的方法继续检验杯中气体好吗?3、师:首先做实验。

一、将燃烧的细木条放入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生:各组汇报(火焰熄灭,杯中有二氧化碳)。

4、师:同学们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燃烧的蜡烛上,能观察到什么现象?(注意不要把玻璃杯中的液体倒出来)生:火焰熄灭。

师:根据这种现象,你们又获得了什么证据?能做出怎样的推断?生:证明杯中有二氧化碳。

师: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二氧化碳。板书:小苏打+白醋---二氧化碳气体。

生:读两遍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5、师:观察玻璃杯里的液体,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

生:不在。不是。

师:是一种醋酸钠的新物质,所以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因为它产生了新物质。四、小结:

1、师:同学们谁来自己小结一下,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生:

甲:我知道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乙:

我体验到实验的乐趣。丙: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是有比例的。

丁: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能使火焰熄灭。

2、师: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板书设计: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份小苏打+三份醋。

小苏打+白醋---二氧化碳气体教学反思:1、比较成功的地方。

这节课就采用的教学手段来讲,比较成功学生的动手能力有较好的体现,利用实物展示一目了然。各环节都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的实验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科学学习要以**为核心”。

**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所以我本着培养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让学生找材料,在生活中常见的白醋和小苏打学生都特别感兴趣,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得到发展,充分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

而且在很多方面超出了老师的要求,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2、课堂的不足之处。

前几节课并没达到预期的目的,没有按预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女生动手能力差,有些学生并没有把老师说的话当回事,课前准备工作没做好,缺少材料,有的小组长不负责任,没把任务明确到人。导致上课自己小组没材料而动不了,只能看别人做。各小组协调工作做得不够完善,汇报交流内容没有完成,时间上老师没把握好,只好草草收尾。

学生只注重了看现象,忽略了交流汇报,分工不明确。从课堂情况来分析,老师在时间掌控上有问题,利用不合理。3、改进措施。

找到原因后,改了又改在最后一个班上这节课时,整节课以实验为重点,让学生在汇报、交流、讨论中了解小苏打和白醋变化中应注意的条件。为了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我开始当裁判员,以分钟计时来做实验。时间一到看哪个小组的结果最先出来,汇报的结果最准确来展开竞争,学生自己评选好的小组,并且要说出好的理由(好在哪些方面)。

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并适时就有关问题进行点拨。强调学生间的互相协作,讨论交流汇报方面。

4、改进后的教学效果。

整节课环环紧扣,仿佛不是课堂,是在竞赛现场,学生的表现欲很强烈,各组汇报精彩,教学过程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状态,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学生知道做任何实验都有一定的比例,并不是想怎么倒就怎么倒,懂得科学的严谨性。并通过看、听、摸等方法,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是化学变化,产生的物质是一种叫二氧化碳的气体。通过小木棍的燃烧和把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的实验知道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火焰熄灭。

对二氧化碳的确定,不是采取直接告诉的方式,而是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发现该气体的一些性质,从而做出初步的判断,再结合教科书提供的资料,确定产生的物质是二氧化碳。这是一个严谨的分析、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必须经过实验验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协作**能力,竞争意识都得到增强。

学生学会了怎样填写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卷

a.叶表皮细胞 b.口腔上皮细胞c.人体血液细胞。11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滴池塘里的水中可能含有多种微生物 b.微生物也是由细胞构成的。c.微生物没有生命,也不会运动。12 在观察水中微生物时,常在载玻片上放一些棉花纤维,目的是 a.固定微生物 b.使微生物运动缓慢 c.增加水的营...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3

月相变化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在一个月中盈亏一次。过程和方法 模拟实验,观测球体亮面的变化,月相变化的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细致模拟,严密推理的科学态度。一 古诗导入,了解对月相变化的认识1 出示古诗,学生齐诵。苏轼 水调歌头 但...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6

16 探索宇宙。教学目的。1会查阅 整理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直到一些重要的探索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于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导入新课 同学们,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现在你们对宇宙有哪些了解?我这里有一段录像,你们想看吗?看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