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卷

发布 2020-08-12 03:10:28 阅读 3652

a.叶表皮细胞 b.口腔上皮细胞c.人体血液细胞。

11、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滴池塘里的水中可能含有多种微生物 b.微生物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c.微生物没有生命,也不会运动。

12、在观察水中微生物时,常在载玻片上放一些棉花纤维,目的是( )

a.固定微生物 b.使微生物运动缓慢 c.增加水的营养。

13、为了便于观察,制作的洋葱表皮细胞的玻片标本应该( )

a.随便都可以 b.厚而透明c.薄而透明。

14.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觉得指纹的图像太小,为了使图像大一些,正确的方法是( )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远些。

15、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作用的是( )

a.老花眼镜片 b.一滴水珠 c.玻璃球 d.近视眼镜片。

16.对于微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生产食物。

b.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需要微生物。

c.微生物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

三、分析题。

1、小明观察昆虫。

夏天到了,小明观察道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

1)小明想选择放大倍数最大的放大镜来观察苍蝇,应选择下列三个凸透镜(侧面图)中的( )

a. b. c.

2)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为了观察到大而清晰的苍蝇图像,小明应该移动( )

a.放大镜 b.物体(苍蝇) c.人的眼睛。

3)借助放大镜,小明观察到苍蝇身体上有___对足,具有这种特征的动物是昆虫类,它属于填“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

4)小明想进一步观察苍蝇脚部的精细结构,则需要借助显微镜。如果显微镜目镜的放大镜倍数是15,物镜的放大倍数是10,那么它的放大倍数是。

5)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括号中填上序号。

)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将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

)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

四、连线题。

1、将下列观察工具与观察范围先连接。

肉眼晶体、器官的较小的组织。

放大镜细胞、微生物。

光学显微镜细菌、病毒。

电子显微镜原子、分子。

扫描隧道显微镜小昆虫。

2、将实验材料与相应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镊子放置切片标本。

滴管夹取实验材料。

碘酒吸取少量液体。

吸水纸染色。

载玻片吸取多余的水分。

3、将下列科学家与他发现或发明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伽利略发现了微生物。

列文虎克发明了眼镜。

培根发现了细胞。

罗伯特胡克制成了望远镜。

五、实验题。

1、显微镜。在图中标出相应的部分:载物台、目镜、反光镜、物镜、调节旋钮。

2、下图是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在离书本同一高度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中的放大镜又叫( )镜,它的特点是中间( )边缘( )

2)图中放大镜倍数较大的是放大镜( )视野较大的是放大镜( )

3)把两个放大镜上下组合起来,放大效果明显提高,这就是早期的镜,它的发明进一步拓宽了人类的视野。

4)太阳光经过放大镜时会填“会聚”或“发散”)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3

月相变化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在一个月中盈亏一次。过程和方法 模拟实验,观测球体亮面的变化,月相变化的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细致模拟,严密推理的科学态度。一 古诗导入,了解对月相变化的认识1 出示古诗,学生齐诵。苏轼 水调歌头 但...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6

16 探索宇宙。教学目的。1会查阅 整理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直到一些重要的探索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于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导入新课 同学们,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现在你们对宇宙有哪些了解?我这里有一段录像,你们想看吗?看了以...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2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案例。教材分析。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醋比较熟悉,对小苏打是认识可能不多,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知道得更少。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学生是没有经验的。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到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体会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在本课中,当学生把醋和小苏打混合时,它们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