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我们身边的物质

发布 2020-08-10 07:43:28 阅读 6814

案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物质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

一、教材简析:本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世界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第一部分要求得出“物质”的概念。

通过举例例证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这个观念。第二部分是物质的变化。从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的现象,概括出物质都在变化。

同时,发现有些物质变化较快,有些物质变化较慢。学生通过讨论岩石、房屋、马路的变化速度,理解一切物质都在变化的观念。这个观念非常重要,它同时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观点。

第三部分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让物体发生变化,并记录所用方法和观察变化的现象。本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物质的变化是绝对的,有些是自然发生的,但更多的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这部分的内容,讲解的是人为因素可以造成物质的变化,要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了解物质的不同变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教学背景:

物体变形、水的三态变化、燃烧、生锈这些常见的现象,背后有哪些科学道理?这是我们希望学生进行。

探索的,因此本课的引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比较熟悉,看到的现象也比较多,许多变化发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本课具有前瞻性质和铺垫性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观念既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概念。因此,本单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面上的意义。而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能够达到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渗透这些观念,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奠定基础。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3.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科学词汇:燃烧生锈物质形状状态。

体积(二)过程与方法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类。2.通过具体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科学方法:举例分析综合。

概括。比较分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核心价值观: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具体的**活动,体验物质的变化。

难点:能分析和阐述一些物质发生变化的异同点。教学准备教具学。

具说明与提醒,塑料袋、易拉罐空瓶、火柴、生锈和未生锈的铁钉等各一份,水结冰**等。易拉罐、蜡烛、火柴、纸、记录纸、铁丝、等各一份。教师可备用材料:

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新物质(二氧化碳)。教学流程谈话世界是由物质让物质课后导入物质构成的在变化发生变化。

延伸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

设计。一、谈话导入:1.观察我们的周围,教室里有哪些物体?

它是由什么材料做的?2.通过教师和学生交流得出:

物质是实际存在的东西。3.揭题:我们身边的物质。

二、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1.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声音等,生活中的电、光、和火,它们都是是物质么?2.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强调它们也实际存在。

)3.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4.小结: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三、物质在变化1.以教室里的物质为例,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在变化么?

2.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3.

小结:物质在变化。(一)有些物质变化后还是原来的物质1.

易拉罐压扁的变化:易拉罐被压扁发生了什么变化(形状体积……)2.水结冰:

水结冰后会发生哪些变化?(状态形状……)3.比较两种变化的相同之处:

形状、体积、状态等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二)有些物质变化后产生了新的物质1.我这里还有两种物质也发生了变化,那就是火柴燃烧和铁钉生锈。

看到过这两种变化吗?可能会有哪些变化?(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2.

思考一下,这两种变化我们这节课上都能做吗?(前者能,后者不能)为什么?3.

讨论得出:火柴燃烧变化比较快,而铁钉要生锈比较慢。4.

出示实验要求,学生实验。5.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火柴燃烧过以后有什么变化?和变化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一样吗?

(颜色变化)6.比较这两种变化的相同之处:都产生了新的物质7.

**展示生活中的物质变化。(这些物质的变化有的快,有的慢,有的剧烈,有的只改变了形状和状态,有的还产生了新的物质。)四、让物质发生变化1.

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纸、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

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五、小结延伸。

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课后继续****身边一些物质的变化。板书设计我们身边的物质易拉罐--压扁冰块—水:

形态变化\自然火柴—碳铁钉—锈:产生新物质∕

人为课外活动观察生活中一件湿衣服的变化;一支铅笔的变化;一瓶酒精的变化。生成预见上本课设置三个部分的教目标并不是让孩子们通过一节课的学习马上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是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的物质的变化和思考这些变化的异同点上。课堂评估1.

学生乐意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参与到观察研究活动中。2.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

实验记录单《我们身边的物质》记录表:让物质发生变化物体名称发生变化所用的方法发生了哪些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纸片蜡烛铁钉。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试卷

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24分 1 世界是由构成的,物质总是在地变化。2 我们加热白糖,白糖溶化属于 变化,白糖碳化属于 变化。3 在米饭和淀粉上滴碘酒,都会呈现 填颜色 说明它们遇到碘酒都会发生 反应,4 咀嚼米饭是一种 填 物理 或 化学 变化,因为唾液里的淀粉酶使淀粉水解,生成了麦芽糖,所以我...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试卷

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24分 1 世界是由构成的,物质总是在地变化。2 我们加热白糖,白糖溶化属于 变化,白糖碳化属于 变化。3 在米饭和淀粉上滴碘酒,都会呈现 填颜色 说明它们遇到碘酒都会发生 反应,4 咀嚼米饭是一种 填 物理 或 化学 变化,因为唾液里的淀粉酶使淀粉水解,生成了麦芽糖,所以我...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试卷

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24分 1 世界是由构成的,物质总是在地变化。2 我们加热白糖,白糖溶化属于 变化,白糖碳化属于 变化。3 在米饭和淀粉上滴碘酒,都会呈现 填颜色 说明它们遇到碘酒都会发生 反应,4 咀嚼米饭是一种 填 物理 或 化学 变化,因为唾液里的淀粉酶使淀粉水解,生成了麦芽糖,所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