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不平静的世界1教学反思浙教版

发布 2020-08-09 13:06:28 阅读 7423

《不平静的世界》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爱和平”的第一课,内容涉及世界历史范畴,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战争与冲突,激发学生对战争的痛恨之情,对和平的向往之情,为后面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我执教的第一课时,选取了两次世界大战作为学习内容。两次世界大战,时空远,内容多,灾难重,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后,如何精心设计学法,引导学生体验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成为我思考和实践的重点。

下面结合教学流程,对每一板块的学法指导进行阐述和反思。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概况,重点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体验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激发对战争的憎恨之情。

3.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分析、表达、合作等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分析、表达、合作等能力。

教学难点:体验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激发对战争的憎恨之情。

教学准备:1.两次世界大战的补充资料、课件。

2.每生一张世界地图、一张研究报告记录表。

教学流程:第一板块:**录像,激发质疑,酝酿情感。

1.初知两次世界大战。

我们刚刚度过春节、元宵节,合家团圆,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

可是,距今90多年前的1914-2024年(板书时间),人类遭受了空前的劫难,世界上爆发了重大战争,是什么战争?(板书: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隔21年后的1939-2024年(板书时间),又发生了什么战争?(板书:第二次世界大战)

2.**世界大战录像。

请看世界大战的片断,注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质疑。硝烟弥漫,家破人亡,无数生灵涂炭,世界大战的惨烈情景历历在目。

有关两次世界大战,你想了解些什么?(随机板书:原因、卷入国、人员**、经济损失、重大战役)

4.了解世界大战起因。

我们先一起来了解战争的原因,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3-5页。全班交流。

反思:教师通过谈话由近及远地引入,和学生一起理清两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和名称。接着通过**世界大战的录像,拉近战争与学生的距离,初步感受战争的残酷,营造悲惨的情感基调。

然后通过质疑,梳理与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准备下一环节的研究学习。)

第二板块:指导方法,研究学习,积淀情感。

1.确定选题。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你打算从卷入国、人员**、经济损失、重大战役中选择哪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2.指导方法。

自学课文3-6页、老师发的补充材料、自己搜集的材料,从中找一找、划一划和研究主题有关的资料,比如触目惊心的数据、血淋淋的事例、凄惨的描述等,进行研究并简单记录。研究结果只要简单写,也可以不写,直接划在材料上。

可以自己研究,可以和同一主题的同学一起研究,也可以找老师研究。

每位同学有一张世界地图,可以看,可以写。

能干的同学完成后可再选择第二个、第三个主题进行研究。

3.学生自主研究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反思:高年级学生初步具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师给予自主时空,指导学生选择主题,明确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同时鼓励能干的学生“超额”完成,充分思考和感悟。

这样的研究学习,主题小而集中,方法简单易行,既进一步了解了战争的残酷,又积蓄了对战争的痛恨之情。)

第三板块:汇报交流,重点体验,释放情感。

1.全班交流,教师随机出示**和**录像,进行引导和提升。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出示**:一战形势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图(出示**:二战形势图)

儿童、妇女、老人——战争的受害者(出示**)

南京大**(**录像)

**犹太人(**录像、出示集中营分布和囚徒**)

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录像)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录像)

2.教师小结(出示伴随揪心声音逐字显示的小结语)

两次世界大战,其规模之大、代价之高、灾难之深重,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两次世界大战的血腥杀戮,巨大破坏,带给人类毁灭性的灾难。无数生命惨遭蹂躏,无数家园变成废墟,无数财产化为灰烬,无数文明毁于一旦。

如果说战争造成的物质损失还可以通过重建来弥补,但是,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心灵创伤,将永久难愈!

3.学生谈感受。

通过刚才的学习,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反思:全班交流时,学生用触目惊心的数据、血淋淋的凄惨事实述说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毁灭性灾难,生生互动,情感共鸣。教师作为平等的“首席”,随机抓住南京大**、残害犹太人、原子弹轰炸广岛长崎等典型史例,进行引领和提升,通过充满情感的语言描述、极具震撼的音像呈现,以情激情,以点带面,把学生的情感推向纵深,深刻体会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自然生成对战争的憎恨之情。

)第四板块:深入质疑,课后延伸,拓展学习。

1.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课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查找资料,进行学习交流。

同时,搜集当今世界国家和地区间发生的战争和冲突,准备下节课学习。

反思:学生没有疑问,不是教学的目的,教学应该激发学生产生更多新的疑问。引导学生再次质疑,深入思考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以及其它相关的问题,拓展延伸,激励学生继续自主**,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综合反思: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以儿童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法制、历史、地理、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点面结合”、“面上选点”来组织教学内容,对教师专业知识储备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浙教版三至六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社会教材,“社会味浓”,有很多内容选自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等范畴。这些内容“面”广“点”多,不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实效,实现课程追求的基础性和有效性的目标,必须深入研究学法,精心设计学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达成品德课的多维目标。

一、把握教学目标,是学法指导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必须制定。

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学法,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

1.找准“结合点”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是预设的、静态的,而学生的生活和生命成长是生成的、动态的。因此,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基础和生活现状,掌握学生身心发展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找准学生和教材的最佳“结合点”,正确定位恰当的、可操作的工作目标。如《不平静的世界》,其中一个教材目标定为: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简单经过”。我认为这样的目标定位不符合学生的实际。两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是初二下册《社会》课的学习内容,让六年级的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简单经过”其实并不简单,要求过高过大。

我把这个目标调整为:“初步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概况(卷入国、人员**、经济损失等数据),重点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实践证明,这样的目标定位比较科学、准确。

2.找准“生长点”

品德与社会融合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等多维目标,最终目的旨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因此,要深刻领悟品德课程性质,以引领学生做人为核心,找准学生和教材的最佳“生长点”,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唯知识论”,偏离课程目标,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单纯的地理课、历史课、常识课。

如《不平静的世界》,有认知方面的目标:“初步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概况,重点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教给学生的知识点应该是科学正确的,因为这是达成情感、价值观、能力等目标的基础,但不是主要的、唯一的目标。还有比这更重要的目标:

“体验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激发对战争的憎恨之情;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分析、表达、合作等能力”。热爱和平,学会合作,是学生适应社会、学会做人的重要素质和能力。

二、精选课程资源,是学法指导的关键。

品德与社会的教材具有开放性,课程资源也丰富多样,网络、书籍、报刊等为我们快捷地获得大量信息提供了方便。品德课时,时常可以看到学生疙疙瘩瘩地读着搜集的大篇资料,有的内容甚至和教学目标无关。教师欲罢不能,面露尴尬。

1.学生要做巧“剪”的“能工”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品德与社会课的目标之一。教师要围绕。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明确资料的主题和内容,有选择地搜集,宜少不宜多,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对资料做适当的分析、处理和归类。如《不平静的世界》,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资料,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整理,摘录一点或一方面就行,如果是文字资料,只需一小段即可。

2.教师要做善“贴”的“巧匠”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直观、肤浅、不全面,逐步向抽象、深入、全面发展。

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使品德更好地内化,提高育人的实效。因此,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源,应该是形象的、典型的,具有震撼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共鸣,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境界。如《不平静的世界》,我从大量的资料中精心选择了南京大**、残害犹太人、原子弹轰炸广岛等录像以及战争受害者——儿童、妇女、老人等**,呈现的画面不多,但都是触目惊心、悲惨至极,把学生对战争残酷的情感体验推向了高潮。

三、注重**体验,是学法指导的核心。

品德与社会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学习,道德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体验式学习。体验,是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它具有个体性、亲历性和生成性的特点。“道德,只有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1. 情感贯穿,强化体验。

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的、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之中,能促进道德认识的深化,是道德行为内在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催化剂”。

年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不平静的世界教学反思教版版

不平静的世界 是浙教版 品德与社会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我们爱和平 的第一课,内容涉及世界历史范畴,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战争与冲突,激发学生对战争的痛恨之情,对和平的向往之情,为后面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我执教的第一课时,选取了两次世界大战作为学习内容。两...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

第一课。学会和谐相处。学习目标。1 从教材中找出两句和谐相处秘诀的句子。2 什么样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3 你的心目中好男孩好女孩是什么样的,怎样做才是一个好男孩或者好女孩。4 男女生相处,会碰到哪些麻烦?说说你巧妙处理的办法。学习重点。从教材中找出两处与人和谐相处秘诀的句子。学习难点。什么样的友谊...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

全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 大小的认识过程及海陆的分布。2.了解世界上的国家 人口 人种 语言状况。3.简要了解世界上的人文遗产 标志性建筑 自然风光 比较世界各地人们同的生活习俗和节日。4.初步了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组织及名称 旗帜 徽记 总部所在地 组织机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