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年级下册张秀套。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
1.借助多**课件,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通过品词析句,练习朗读,多角度地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推理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1.我们在五年级时曾经学习过一篇课文《黄河象》。在北京博物院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那是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什么是化石?
学生交流化石的有关资料。)
2.今天,我们来欣赏一块形成于一万年前的珍稀化石——琥珀。(板书:琥珀),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一起来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
3.(出示背景资料)看,这就是美丽又神奇的琥珀化石。
你在课前搜集哪些有关琥珀化石的资料?请同学们交流交流。
4.看到了这些美丽的琥珀,你有何感受?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词,2.指名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并以听读促进学生思考。
3.结合课文,理解字词含义。学会利用上下文来推测词语含义的方法与技巧。
4.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以及它的什么特点?
5.小组合作**学习。
6.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每部分写什么?
板书:第一段(1):写琥珀的形成时间。
第二段(2—13):写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第三段(14—19):写琥珀被发现的过程。
第四段(20):写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第二课时。一、以图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琥珀**。
2.观察琥珀,说说这些琥珀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奇异】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并指名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完整地描述。
特点:透明、内有两个小东西(苍蝇、蜘蛛)、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3.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
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4.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那么课文中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
引导学生回答。
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要形成这样的琥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的问题。
二、知来历明依据
一)理解词语。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讨论:“约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莫”这个词?
“约莫”: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小结:由此可见,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科学家用词的准确性。
(二)了解松脂球的形成(2-9自然段)
1.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裹在一个松脂球里?
2.提示:抓住主要内容说一说。
3.指名读3-5自然段,思考并讨论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4.自读6-9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理解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1)**“松脂球的形成”动画片。
2)自读写6-9自然段,认为哪些词用得好,在书上做上记号,并说说为什么?
3)引导学生交流赏析好词。
4)学生进行“果因”句子训练。
课件展示练习:
a.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是因为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
b.这块琥珀里有苍蝇和蜘蛛是因为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
c.琥珀里苍蝇和蜘蛛腿的四周有黑色的圆环是因为它们在松脂里前俯后仰地挣扎的结果。
5)引导感情朗读6-9自然段,整体感知。
6)学生归纳并总结: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7)教师板书: 天气热。
松树老。苍蝇、蜘蛛。
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第二必须在炎热的夏天,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而且蜘蛛正要抓到苍蝇,松脂刚好落在苍蝇和蜘蛛身上。】
三)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10-12自然段)
1.教师提问:松脂球总挂在树上就叫琥珀吗?还需要什么条件?
2.师相机引导、归纳。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3.放映“化石形成”动画。明确化石形成的这几个条件是根据什么来推测?
根据渔民的儿子从海滩发现琥珀来推测。】
4.组织**。
三、明确琥珀的科学价值。
1.再现琥珀图,学生阐述琥珀的价值。
2.课件出示练习。
判断题。请用下面的句式说出琥珀形成的原因。
…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只有……才能如果……就……
四、总结全文。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附:板书。教学反思:
琥珀》是一篇科普短文,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全文构思巧妙,既有生动传神,刻画入微的记叙和描写,同时在遣词造句上又非常严谨、准确,逻辑上也很严密。因此,综合考虑单元要求、课文特点,以及学生前面对这类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主要采用“直观感知”“以读代讲”“品析词句”“句式训练”等方法来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亮点:1.采用“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
琥珀》第二课时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电教手段运用恰到好处。
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画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多**的运用,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使学生理解了琥珀形成的过程及条件这个重点,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3.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精心设计了多**课件,以**为背景,设计“……是因为……”的果因句式训练,让学生在视觉信息冲击下,眼、耳、口、手协调发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不足之处
1.组织课堂时,对课堂的节奏把握虽然表面上尚算自如,其实一些细节之处还不能游刃有余,这也是今后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努力方向。
2.对全体学生关注不够,今后多在提高“中、后生”上思考教学环节,以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施教”。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琥珀》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琥珀教后记
六年级语文 琥珀 教后记。靖远县刘川镇雒庄小学。琥珀 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构思巧妙,既有生动传神 刻画入微的记叙和描写,同时在谴辞造句上又非常严谨,准确,逻辑上也很严密。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措施,使得课堂充满活力 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提供生...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琥珀》北师大版
琥珀 教学设计。2 基础知识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情感目标 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理解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学情分析。六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从物质单元中获知晶体的概念,能说出晶体最大的特征是具有固定形状,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