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阅读阅读 答案

发布 2020-07-27 21:48:28 阅读 8118

1第一声喝彩。

1.第5段划线句子中有2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错。(2分)

句子:在生活的长河徜洋,谁都会有拿不住的时候,感觉自己没分量,快被命运冲走了,若是此时传来一个震奋的声音,也许这个人就会成为一座大山。

2.第2段划线句子“它们的花瓣红得像点燃的火焰”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其表达效果是3分)

3.第6段划线句子“谁撕它谁是有眼无珠!”,在文中的作用是3分)

4.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6分)

5.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诠释为别人喝彩,就能得到回报的道理。、

b.祈求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别人地久天长的喝彩。

c.提倡要由衷地为别人生命中的亮色喝彩。

d.揭示第一声喝彩对被喝彩者的重要意义。

6.结合上下文,合理想象,从肖像、动作、语言描写中任选两种方法,补写第3段女主人吃惊的情景。(80字左右)8分。

2两个鱼罐头。

1.选文结尾“我终究忘不了那件事”,那是一件什么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出来。(3分)

2.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她大约五六岁,瘦瘦的,穿一身淡碎花的衣裤,头发有些蓬乱,似是有几天没梳理过了。

2)他接过小女孩手中的钱,一枚一枚地数,还很认真地计算着。算完,高兴地抚了一下小女孩的头。

3.选文第⑩段店老板为什么认为“我把手伸向了装钱的口袋”的行为是“伤了孩子”?(3分)

4.选文最后一句“从那孩子和老板的举止中,我知道了什么叫善良,对如何做人,也有了更深的理解”,结合全文说说“我”有了哪些更深的理解?(3分)

3爱的力学。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上文的中心。(2分)

2文章开头一句“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3文章最后一段在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作用(即要告诉读者什么)(2分)

4分析下列描写的作用。(4分)

1)第3段中的语言描写。表达了爹当时的心情,反映了他对我的关心与疼爱。

2)第6段中“他只是微笑”这一表情描写反映了爹对我自己能骑车的。

4男孩,别哭。

1.在二三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分)

潇潇暮雨( )从后面赶上来,( 在前面截住你,想避都避不开。

而雨,又( )平时活泼巧妙的那种,而是阴阴的,凄凄的。

2.“但很多事情,甚至包括人一生的命运,都得是这种结局。”“这种结局”指代的是什么?(1分)

3.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山雨的特点。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故事。(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5.结尾为什么说“男孩,别哭”是一种成长的标识?

6.短文中作者用词精妙、传神,读下面句子,主意加点的字,结合作者当时的心情,说说你的体会。(4分)

1)印象最深的是十岁那年秋天,独自一人担着柴火走在黄昏的路上,山雨沙沙从身后而来,像一张阴暗之网,一下子就将我罩进去了。

2)山雨打湿了我的头发,浸透了我的衣服,赖在我的柴火里,像是要享受做轿子的感觉。

7.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作者用了那种修辞方法,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在**?(5分)

1)然后像扶起一棵被雨淋趴的庄稼那样将我扶起。

2)群峰座座在雨中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我感到小小的自己被大大的世界完全给遗弃了。

5善良的心。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尴尬:嗫嚅:

2. 打标点。

她尴尬地抬起头,窘迫不安地嗫嚅道这我我你们你们还没吃吧。

3. 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在文中的作用。

句子:作用:

4. 题目是“善良的心”,为了帮助年轻人,我的人家都有哪些善良的举动?(最少写出3条)

5.年轻人得到我家人的帮助后,做出了什么回报用一个成语概括他的品质由此我联想到谚语。

6.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点亮心烛。

1本文主要写了几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几件事。

2在全文中能起中心作用的是哪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3联系语言环境解释词语。

释怀:提笔疾书:

隽永:4.“蜡烛虽纤弱,却有熠熠的光芒围绕着它。”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死一支这样的蜡烛。当一个人在气馁、失败,甚至感到有些绝望时,不妨激活自己,点亮心烛。黑暗消失了,留下来的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6仿写:点亮心烛,黑暗就会消失,奇迹就会出现。

点亮心烛。7一诺千金。

1.本文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明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

2.“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一句中“那”是指什么?为什么说“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3.文中关于“那个男生”和“那个少年”的描写极其生动感人,请任举一处为例,说说它令人感动的原因。

4.任选一题作答。

1)文中关于大雨的描写简洁而生动,试找出来写在下面并体会其作用。

2)删去选文第⑥段,上下文依然贯通。作者不惜笔墨交待这么清楚,显然有其用意。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本段作用的理解。

我选第___题。

8访兰。1第1段中写道“父亲喜欢兰草”,但“当方圆几十里的人跑来玩赏父亲栽培的兰草时”,父亲“倒有了几分愠怒”,请根据文意写出原因。(4分)

2简析“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儿”的原因。

3根据文意,分别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我欣赏兰草前后有什么变化?

2)“访兰”使我受到了什么启示?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从养兰、赏兰写起,又写父亲带我到山中访兰,而实际上,文章的主旨是探寻怎样做人的问题。

b作者通过对兰草的描写,赋予兰草象征意义,表达了自己对野兰一样的真性之人的赞美,对家兰一样媚俗之人的唾弃。

c空谷幽兰,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作者这里寄寓的深意是:做人要有自己的个性,而不要盲目媚俗。

d盆栽的兰草虽然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但它只能供人玩赏,不会对社会有贡献。

e本文所表达的主旨与陆游《兰》诗中“香来知有兰,遽求乃弗莸。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所表达的一致,与齐白石《兰》诗“幽蓝小竹应参差,静坐书窗读楚词。

记得西邻园半亩,阴弄满径月明时。”的主旨不一致。

9失根的兰花。

1.题目《失根的兰花》一指另一方面也指。

2第3段中写道:“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感情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留下来。”作者流泪是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吗?为什么?

3第5段说“我到何处可以为家”,请用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说明其原因。

4第6段中“彩色版画”指的是什么?

5分析比较第12段中甲乙两处句子的思想内涵。

甲:身不可辱。

乙:身可辱。

6仿造例句,用比喻句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

例句: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10三个人一双眼睛。

1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熙熙攘攘:惘然若失:

2.写出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你从“喧闹声像绷断了的弦的琴”中知道了:

像从酣睡中惊醒”的意思:

3.文中写到“笑在脸上流”有几次?它的作用是什么?

4.我为什么哭了?

11一束花。

1司机为什么有些良心不安?

2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的作用是。

3连线。最昂贵的笑回眸一笑。

最迷人的笑笑掉大牙。

最强烈的笑强颜欢笑。

最阴险的笑笑里藏刀。

最勉强的笑一笑千金。

12希望之弦。

1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谨慎认真。

2)非常着急,一刻也不能等待。

3)流泪的样子。

2.请结合加点词的意思体会句子的含义。

就为着这一个“希望”,支持他尽情地弹下去,而匆匆53年就如此活了下来。

3道士给盲人的药方是什么?他是不是在骗那个盲人?

4.怎样理解“弹断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

13 分解成功。

1根据上下文,在短文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一筹莫展惊慌失措) (聪明反被聪明误轻而易举)

有滋有味囫囵吞枣) (走投无路束手待擒)

2.“屉”用部首查字法查部,查画。

3在文中画出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4分别用感叹句、双重否定句改写第7段(结尾段)

5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a“分解成功”就是将成功带来的收获分给很多人。

b这篇短文主要揭示了贪婪必然失败。

c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猎人的聪明才智。

d文章从猴子贪大却以失败告终得出结论,细小的积累也能带来巨大的成功。(

14端午水风情。

1.课文是按结构来写的,用‖分段,并简要写出段意。

小学语文六年级知识集锦同步拓展阅读阅读答案

小学英语知识集锦同步拓展阅读80篇 六年级 第4篇答案小学英语知识集锦同步拓展阅读80篇 六年级 第4篇答案猪儆文42014 09 16篇二 小学语文六年级知识集锦同步拓展阅读80篇第46篇阅读答案。很好的书,赞一个!2016 01 19 07 41 40来自手机 v2 无昵称用户。挺实用,很好!2...

《桥》阅读答案桥阅读短文答案六年级

桥 阅读答案桥阅读短文答案六年级。桥。每逢山溪水涨,他就守候在溪边,把他的学生一个一个背过小溪。惊悸的浊浪,滑溜溜的卵石,使他名声远播,某报撰文颂曰 人桥 不久,他被提升为文教办主任。接替他的,是一个娇小的姑娘。姑娘没有勇气涉过小溪,更谈不上背孩子渡水,于是一到雨天黄昏,对岸就排着一支家长的队伍,一...

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答案

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答案。第一课 学弈 阅读练习 一 1 的2 弈秋的教导 鸿鹄 3 他,指前一个人。二 因为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专心。三 专心致志 心不在焉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第一课 两小儿辩日 1 为 是 动词 说 认为 其 那 它 2 汤 古义 热水 今义 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去 古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