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第二单元信息窗二

发布 2020-07-25 16:19:28 阅读 7624

信息窗2: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科书第19—20页。

教材简析:圆柱表面积包括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概念,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又制作过圆柱模型,所以对圆柱表面积理解并不困难。

因此教材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让学生在交流中逐步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对于表面积的计算,由于空间想像力有限,学生往往不能将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及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长、宽建立起联系。因此,教材加强了操作,让学生将课前做好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形状,并在展开后的图形中标明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以便于把展开后的每个面与展开前的位置对应起来,得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接着引导学生再借助表面展开图,推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教学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 探索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剪刀、直尺、一些容易剪开的圆柱形纸筒。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感知情境,收集信息。

1、谈话:你想了解一下这种纸筒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下面我们一起到生产车间去参观一下。(多****纸筒的生产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在了解圆柱体纸筒的基础上,明确圆柱体的组成部分,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新知的欲望。

2、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根据屏幕展示情境图右侧的圆柱形纸筒成品及其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纸筒包括哪几部分?做一个圆柱体纸筒需要多少纸板?……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欲望,明确**目标。

二、自主**,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谈话:求“做一个这样的圆柱形纸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实际上是求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总结求需要多少纸板,就是求圆柱体纸筒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明确问题的方向,在观察纸筒制作过程后,让学生对表面积有了初步的感受,对于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起到积极的作用。

2、动手操作。

谈话:利用你们手中用纸围成的圆柱剪一剪,一个圆柱的展开图,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剪一剪,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表面积的计算不仅仅是计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能在大脑中想象出需要计算的是哪几个面的面积。

3、总结概念。

谈话: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剪法和发现?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圆柱底面的面积叫圆柱的底面积,侧面的面积叫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谈话:圆柱体的底面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底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可能得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4、归纳方法。

谈话:圆柱体侧面展开的不论是长方形,与圆柱体的底面和高有什么关系呢?

谈话:请各小组研究一下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哪些部分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想一想圆柱的侧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根据学生讨论得出: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师:应用我们的发现,你能求出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吗?(只列式,不计算。)

(1) 底面周长4cm,高5cm。

(2) 底面直径2cm,高10cm。

口头列式并说说怎么想的。

谈话: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呢?

圆柱体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转化的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问题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通过转化学生把圆柱体的表面积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面积的方法。

三、综合练习,深化提高。

1、自主练习第1题。

师:请你先说说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列式计算。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回答、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解答。

关注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布置作业,课后拓展。

谈话:课下,请你选择一个圆柱形的盒子,测量有关数据并计算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设计意图]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是进一步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三是通过实践性的作业,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课后反思。1、重视学习内容的生活性数学**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的有效方法。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愿望。第二环节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据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大胆探索,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2、重视学习主体的创造性。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辩论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或创造的过程。本节课中,首先以现实生活问题引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推导出来了。

3、重视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创建“生活课堂”,就要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圆柱侧面展开的三种情形,在实践中推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从而得知圆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同时,情感上得到满足。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创建“生活课堂”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的平台,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个性得以发展。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是一个同学做的圆柱体的纸盒,要计算使用了多少纸板,应该怎么样计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供数据,学生计算。

设计意图]这样的谈话,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为下面的闯关做好准备。

二、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基本练习。

自主练习3学生读题,思考前轮压过一周的面积是指圆柱体的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并订正。

自主练习4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学生说明计算的理由。

2、综合练习(自主练习)

自主练习5选择哪些材料可以作成圆柱体的盒子,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前准备好材料,拼一拼,试一试。

动手操作以后要引导学生分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做底面的圆相符。

自主练习6填表,注意找出已知数据与未知数据之间的关系。

自主练习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拓展练习。

自主练习12

可以利用手中的材料演示(如:粉笔),明确截面的面积与底面积的关系,找出截的段数与增加的面数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浅入深,从基本的仿例练习到拓展练习,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机会赶上来,让优秀的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在练习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三、课外延伸。

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12.56厘米,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延伸的题目,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找到正方形边长与底面周长、正方形的面积与圆柱体的侧面积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本课相关练习题。

课后反思。小学数学练习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课,几乎占小学数学课时数的三分之一。本节练习课设计,根据习题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重新对“自主练习”中的习题进行组合、拓展、补充,形成“自主练习”、“拓展练习”、“课外延伸”三大板块,便于学生系统地巩固、理解所学知识,形成清晰的认知网络。

在习题处理方法上坚持“先做后讲、以学定教”的原则,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然后组织班内交流,通过学生的讲解、质疑、解释,教师的引导、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估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培养。

第二单元信息窗

下雨了。学看钟表。信息窗一 学看钟表。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时间教学教学的起始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钟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虽然是...

第二单元信息窗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信息窗1 分类。一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体验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及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2 在分一分 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 比较能力。3 经历分类 比较的过程,感受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二 教学用具。准备...

第二单元信息窗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导学案 信息窗1 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导学内容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 12页,14页1.2题。导学目标 1 在具体 生动的情景中,使学生经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学会口算方法。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3 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