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和复习课后反思。
怎样有效地开展复习课?怎样让学生通过复习课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怎样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复习课?
怎样体现“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怎样让数学溶于生活,体现数学的真正价值?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以便通过再一次的整理能及时的弥补在第一课时中所遗漏或讲得不透彻的知识点。
我所执教的复习课,围绕以下目标及重难点进行教学:
1、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
2、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3、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通过本节课后的反馈,我认为:
1、如果能把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再次梳理归类,以有记忆特点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会加深对公式的熟练程度。
2、本节课中设计有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如:判断、选择、问答等),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却体现得不够,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让学生能运用基本公式解决一些最基础的课后练习加大对中差生的关注程度,扎扎实实的在课堂上落实一两个基本问题,那这节课的实效性也就凸显出来了。
3、在突破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上我补充了一些教材上没有但应该整理教给学生的一些知识要点,以备第二课时进行完善。
例如条件1: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
结论: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或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圆柱体积+圆锥体积=4倍圆锥体积。
公式:v柱+v锥=4v锥。
圆柱体积-圆锥体积=2倍圆锥体积。
公式:v柱-v锥=2v锥。
条件2:等体积与等底面积的圆柱与圆锥。
结论: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
公式: h锥=3h柱。
条件3:等底面积,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2倍。
结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2/3
公式:v锥=2/3v柱。
以上反思如有不当或需要改进之处,诚挚地希望得到宝贵建议。
比例尺》课后反思。
用新课程观来重新审视《比例尺》一课,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分内容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而且应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我在设计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于是:
我主动、大胆地重组教材,在引入阶段,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中国地图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3幅平面图“为什么同一个中国却可以用大小不同的平面图反映?”,初步渗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顺利引入课题。
在认识、研究、推导、归纳“比例尺”概念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并且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到画图的标准,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
在学生认识了比例尺,会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抓住:1…….
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有放大功能,也有缩小功能,让学生打开思路,不拘一格的从多角度来思考比例尺的意义。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在研究线段比例尺时,我让学生通过查找地图的比例尺知道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比例尺,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
(认识线段比例尺) 不足的地方:这方面的活动比较少,学生感到生疏。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对有关这方面的活动要加强**,让学生得到锻炼。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课后反思按比例分配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课后反思 按比例分配。一 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现实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也就是说,当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班的保洁区面积如何分配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课后反思按比例分配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课后反思 按比例分配。一 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现实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也就是说,当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班的保洁区面积如何分配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
六年级数学课后练习
10月23日家庭作业。1 给1,2,3,4,100这100个自然数中间任意添上 或 那么结果必然为 数。填 奇 或 偶 2 一杯盐水共120克,浓度为35 那么其中含盐多少克?3 甲 乙两数的积是525,甲 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5,最小公倍数是。4 某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平均身高115厘米,其中男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