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发布 2020-05-29 03:25:28 阅读 6961

1.杠杆。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什么是杠杆。

2. 知道杠杆的三点、两力、两臂。

3. 理解力臂概念并能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 通过**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决办法。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能运用解决简单问题能力。

解决办法: 通过探索性实验总结出来。

教学难点、解决办法。

能够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示意图,且能正确找出各种器具的支点。解决办法: 由实验、再结合图形得到。

教具:抽水机模型、瓶起子、镊子、扳手、羊角锤、天平等,细线。

**性实验:杠杆平衡、杠杆和支架(带刻度)、钩码若干。

课型:**型。

教学设计。2. 杠杆的平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

经历“**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难点】1.设计“**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

2.力臂的确定.

教学重点】**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引导创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是阿基米德,已经两千多岁。在两千多年前,我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两千多年来,我没有将地球撬动,这是事实,这并不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

可是,许多爱嚼舌头的人硬说我是在吹大话,在说谎。我这个两千多岁的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委屈。今天,我请大家帮我伸冤,你们愿意吗?

大家有信心吗?

要想帮我伸冤,实际很容易,只需弄清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

二、新授。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认识杠杆。

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

(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出示**:猿人移动石块。

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木棍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

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杆吗?

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是不是杠杆?

置疑: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

(板书)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介绍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强调力臂的画法:

·找支点;·画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

·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的长度即是力臂。

概括为: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用橡皮、笔、书、直尺设计一个杠杆**支点在不同位置时动力的大小情况。

结论:动力臂越长、阻力臂越短,越省力;动力臂越短、阻力臂越长,越费力。

所以人们为了用较小的力撬大石块时,就要把支点放到离石块较近的地方,增大动力臂、减小动力。

(1)提出问题大家能否猜想一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的关系呢?

(板书)3.杠杆的平衡条件

(2)猜想与假设让学生充分猜想,同时用橡皮、小刀、直尺、硬币等物示意给学生看,什么叫杠杆的平衡。

学生可能给许多种猜想如:

①f1+l1=f2+l2 ②f1/l1=f2/l2 ③f1-l1=f2-l2 ④f1×l1=f2×l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以上猜想,甄别那是明显错误的猜想,如①f1+l1=f2+l2 ③f1-l1=f2-l2,力和力臂单位不一样是不能加减的。

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②f1/l1=f2/l2 ④f1×l1=f2×l2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装置中力的大小、力臂的大小最好能随时知道。实验**前,应让学生充分讨论他们的**方案。)

实验目的:**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杠杆、铁架台、钩码。

实验步骤:①如图,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因为这样力臂的数值在杠杆上就能直接读出或量出.)

※ 调节杠杆平衡的方法:左沉右旋右沉左旋。

②在杠杆两边挂适当钩码,并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计算两力的大小,并读出两力臂的值,将力和力臂的数值填入表中;(重复3次)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判断:在分析判断过程中有可能出现f1+l1=f2+l2 的结论,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数据,找到出错的原因,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讨论、交流、合作。

你的实验结论与你的假设一致吗?你的结论是什么?

(6)得出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板书)4.杠杆的分类

告诉学生分类首先要制定分类原则,然后按原则分类。

无论学生怎样分类,只要符合分类原则,都应充分肯定。

5.作业设计: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边下倾,这时可以将杠杆右端的螺母向边旋一些,使杠杆水平平衡。

(2)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的点是等间距的,当在a点挂4个钩码时,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水平平衡?请设计出两种方案。

3. 滑轮。

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由可绕中心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柔索(绳、胶带、钢索、链条等)所组成的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叫做滑轮。

材质。木滑轮、钢滑轮和工程塑料滑轮;

使用方法。定滑轮、动滑轮以及动、定成的滑轮组;

数目。单滑轮、双滑轮、三滑轮、以至多轮等多种;

作用。导向滑轮、平衡滑轮;

连接方式。吊钩式、链环式、吊环式和吊链式。

滑轮。定滑轮。

定义。塑料滑轮轴承。

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特点。定滑轮实质是等臂,不省力,但可改变作用力方向。

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分别是滑轮的半径,由于半径相等,所以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通过定滑轮来拉物体并不省力。通过或不通过定滑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一样的。可见,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在不少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

原理。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l2)都等于滑轮半径。根据条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的结论。

动滑轮。定义。

滑轮。定义1: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

定义2:若将重物直接挂在滑轮上,在提升重物时滑轮也一起上升,这样的滑轮叫动滑轮。

特点。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1/2力多费1倍距离。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钩码升高的距离,即费了距离。

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它是变形的不等臂杠杆,能省一半力(不考虑滑轮的重力与摩擦力的情况下),但不改变用力的方向。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

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是钩码升高的距离的2倍,即费了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原理。不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原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杆。(省力)

滑轮组。定义。

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用途。为了既节省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省力的大小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特点。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的自由端绕过动滑轮的算一段,而绕过定滑轮的就不算了。

粤教粤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斜面

问题 这块搭成斜面的木板起到了什么作用?思考 认识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二 活动一 研究斜面的作用。导入 人们从低处把重物搬运到高处时,常常会在高低处之间用木板架设一个斜面。问题 这些斜面有什么作用?出示课本图。设计 设计 斜面作用的实验。引导 利用测力计进行测量,观察同一个重物在垂直提升和沿斜面提...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29.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一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 了解休渔期设立的意义。2 了解地球上的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 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2.科学 1 通过讨论交流设立休渔期的意义,了解需要合理开发海洋资源。2 通过调查,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形式。3.科学态度。1 认识到珍惜和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要点。第一单元。第1课杠杆。1 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像螺丝刀 钉锤 剪子等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2 在力的作用下,一根像螺丝刀一样可以围绕着固定点转动 能撬起重物的硬杆叫杠杆 在生活中根据需要,杠杆可以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弯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