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南京市白下区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 2020-05-16 08:48:28 阅读 6901

南京市白下区2023年中考二模。

语文试卷。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卷上。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墨水笔书写。

一(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2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4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6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7) 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割的,正如《论语》中所说。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酝酿(niànɡ) 栖息(x随声附和(hè)

b.荒谬(mi炽痛(zhì) 惟妙惟肖(xiào)

c.哺育(b污秽(huì) 转弯抹角(mò)

d.搀和(cān) 嫉妒(j浑身解数(xiè)

3.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荫庇销声匿迹长吁短叹。

b.分歧锲而不舍轻歌曼舞。

c.取缔迫不及待粗制滥造。

d.和蔼五彩斑澜忍俊不禁。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各地参加听证会的代表都希望省物价局多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推行阶梯电价改革。

b.pm2.5可入肺颗粒物数据公布后,环保部门表示将竭尽全力,无所不为,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c.地沟油、老酸奶果冻等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这让我们意识到食品安全治理依然任重道远。

d.对于近来网络上恶搞杜甫的做法,网友纷纷发表意见,褒贬各异,莫衷一是。

5.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文学作品中,莲被赋予的品质有高洁、脱俗、正直等……

b.“快看!”她兴奋地对妈妈说:“我的作品发表了。”

c.“亲不亲,家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句俗语勾起无数游子的思乡情。

d.伦敦奥运会日益临近,大家都很关注中国代表团备战情况到底如何?

6.有人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阅读下面的**,回答问题。(3分)

南京部分居民的调查统计表。

1)比较**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2分)

2)请你给环保部门提个建议1分)

7.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3分)

睡不着,他真想偷偷的起来,到曹宅再看看。反正事情是吹了,院中又没有人,何不去拿几件东西呢?自己那么不容易省下的几个钱,被人抢去,为曹宅的事而被人抢去,为什么不可以去偷些东西呢。

为曹宅的事丢了钱,再由曹宅给赔上,不是正合适么?这么一想,他的眼亮起来,顿时忘记了冷;走哇!那么不容易得到的钱,丢了,再这么容易得回来,走!

已经坐起来,又急忙的躺下去,好象老程看着他呢!心中跳了起来。不,不能当贼,不能!

刚才为自己脱干净,没去作到曹先生所嘱咐的,已经对不起人;怎能再去偷他呢?不能去!穷死,不偷!

选文中的“他”是 (填人名),“为曹宅的事丢了钱”指的是一事,从“他”前后的心理变化来看,“他”是一个 (填性格特点)的人。

二(43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 完成8—14题。(15分)

古诗阅读】绝句二首(其二)①

杜甫。江碧鸟逾②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②逾:更加。

8.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表现了诗人的情感。(1分)

9.“逾”字体现了杜甫诗歌“炼字精到”的特点,**以赏析。(2分)

古文阅读】甫,字子美,京兆①人。少贫不自振②,李邕奇其材,亲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于长安。数上言:“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罢相,甫上疏言:

“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③言者路。

”帝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④,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于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上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⑤躁傲诞。

后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杜甫》,有改动。)

注释】①“京兆”等选文中标有“ ”符号的文字都是地名。②自振:维持生活。③绝:堵塞。④窭(jù):贫穷。⑤褊:小,狭隘。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4分)

1)数上言2)会禄山乱( )

3)亡走凤翔4)亲诣其家( )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陛下其忍弃之其一犬坐于前(《狼》)

b.武以世旧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c.从还于京师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d.县令具舟迎之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李邕奇其材,亲往见之。

2)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杜甫早年家境贫穷不能维持生活,而且仕途不畅。

b.杜甫曾经上书皇上要求得到任用,说明他有很强的进取心。

c.杜甫流落剑南,虽有严武照料,但他仍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

d.杜甫的性格既有率情自任的一面,又有放旷不自检的一面。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8题。(14分)

一掌清凉。陈绍龙。

一地骄阳聚焦在地面上烧烤着。

男孩六七岁的样子。他尽可能地站在我所工作的银行的檐底,把身子靠向门玻璃。起先是把手贴在玻璃上,他在做“贴手”这一组动作的时候挺生动。

他把指头靠上玻璃。也许是觉着空间不够,他的食指和中指还会在玻璃上向前“走”两步,也就是向上移动一点,把膀子伸直,然后将后掌靠上去。他伸直每一根手指并密实地将整个手都贴在门玻璃上。

两只黑红的手贴在玻璃上且五指拃开,手上的每一条指纹都很清晰。小手由黑红渐次变白,再变黑红。这样颜色交替变化是男孩用手在门玻璃上做按下和松开的动作,只是他松开之后手依然贴在玻璃上没有离开,按的不紧。

男孩在“贴手”的同时也不时地动脚,将脚向后缩,踩着极细小的步子,像是放学站队时要把身子调整到位。他这样做是因为檐下有一缕阴凉,他要竭力地躲开外面的阳光,好像脚前的地上不是阳光,而是灼人的火。

阳光真的如火。

知道男孩在按玻璃玩不是淘气是后来的事。我问过男孩。我常逗他。

“为什么按我们的玻璃?”

那天下班,我在封死不动的那半扇玻璃门前蹲下,拉着男孩的手。

男孩不说话。

有人在叫他,这像是为他解了围。就在他挣脱我手的当儿男孩向我吼一声:“凉!”

我们银行大厅里有冷气。这凉气打在玻璃上外面也发凉。是这样呀。

我让他进屋,男孩没领我的情,他从不进大厅来。或许他站在檐下能看到外面车水马龙的街景,或许是他能看到不远处工地上自己的爸妈,或是他的爸妈能看见他。他依旧在门上玩“贴玻璃”。

不只是手,还有脸。隔着玻璃看到他变形的脸,我会冲他笑。男孩也笑一下。

男孩的牙很白。

男孩在贴脸的时候还会转。把左脸贴上去,以鼻子为支撑点,再将右脸贴上去。有时他会连续地用脸在门玻璃上连同身子在转,像是要全方位地把街景和我们银行大厅里的一切都尽收眼底。

男孩不愿与我对视太久。男孩跟我笑过便将脸背过去了,又兀自做起了“贴脸”的游戏。

男孩上一年级,家人是安徽来的。男孩的家人就在银行外不远处的工地打工。他们一家就住在工地边上的工棚里。

那天喊他的人是男孩的爸爸。男孩爸爸是瓦工。男孩的妈妈在工地上做饭。

男孩天天跟他家人“上班”。工棚里太热男孩就在银行门口玩,“不乱跑”。暑假过了开学后男孩就要回家念书了。

所有这些都是我在“逗”过男孩几次之后从他的只言片语里拼凑出来的。

前天中午我下班迟,天热极了。街上也极少有行人。看见男孩,我心猛地一震。

他近乎全身趴在门玻璃上。走近一看,双手下面还按有一个本子,右手上有支铅笔。天啊,孩子趴在玻璃上站着写字。

好些日,那个孩子趴在玻璃上做作业的身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我知道,在这个钢筋混凝土构建的“他们的城市”,他们不停地建的都是别人的房子,没有他们的家,甚至没有一隅来临时安置他们孩子的书桌。烈日炎炎,在闷热难耐的夏季,但愿那个趴在门玻璃上的孩子所体悟到的一掌清凉里,不会有对这个城市的冷漠和寒心。

2023年南京市白下区二模语文试卷

2011 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阶段学业质量监测试卷。九年级语文。注意事项 1 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2 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卷上。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墨水笔书写。一 24分 1 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 大漠孤烟直王维 使至塞...

2019南京市白下区语文二模试卷答案

白下区试卷参 及评分标准。一 24分 1 10分 1 长河落日圆 2 海日生残夜 3 柳暗花明又一村 4 烟笼寒水月笼沙 5 自缘身在最高层 6 苔痕上阶绿 7 浅草才能没马蹄 8 无可奈何花落去 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每空1分,错 漏 添 倒一处,该空不得分 2.2分 c 3.2分 d ...

2023年南京市白下区一模试卷

2011年白下区地理一模试卷。一 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诗句 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 反映了我国。a 经度跨度大 b 纬度跨度大 c 海域跨度大 d 东西跨度大。2 从人口普查情况看,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这可以说明我国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