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调研测试语基分析(第一大题)
郑群。所用数据为越秀区评卷数据)
1题分析。本题命题形式、命题思路和2023年~2023年的广东卷一脉相承,仍然是采用分类组对的形式考查字音的识记,体现了这次调研测试的特点。题目每一选项设计3组词,共列举24个字的读音,考查对形异音同(或音异)、多音多义、形近音异的汉字读音的辨识。
其中,第一组是形近音异(或音同)字,第二组是形异音同(或音异)字,第三组是多音多义字,考察了常见词语和成语的读音。这样的考查,分类明晰,关注点多,覆盖面广,有利于全面考查方言地区学生普通话字音的识记能力。
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项。“瑰”和“傀”分别读gūi和kǔi,两个都是学生常见常用的汉字,且训练比较多见,一般不会读错;“噱”和“谑”分别读xué和xuè,两个字在形声字造字法上有相似之处,容易误读为同音字;“靡”是多音多义字,学生易受方言音的影响认为该字只有一个读音产生误读,该字表示“浪费”时读mí,所以“奢靡”读mí;而用作形容词解为“奢侈华丽、精美华丽”之意或用作动词解为“倒下”或“无,没有”之意时读mǐ,所以“骄奢靡丽”、“风靡一时”、“望风披靡”、“靡然成风”“靡坚不摧”都读mǐ。
b项“诡”和“桅”分别读guǐ\weí,属于形近音异词,由于平时训练中常见常考,学生一般不会读错;“歼”和“缄”都读jiān,是形异音同字,相对来说也是较常用的,但也有学生容易把“缄”和“碱”混淆为形近音同词而造成误读导致判断失误;“蹊”是多音字,当做动词表示“奇怪、”“可疑”时读“qī”,所以“蹊跷”的“蹊”字应读“qī”;当作名词表示“小路”时读xī,所以“下自成蹊”的“蹊”字应读xī。
c项“圄”和“ 龉”都读yǔ,两个字虽然并不陌生,但由于学生平常使用不多、不够注意该字的读音或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出现不会读或错读的情况。“ 甄”和“ 臻”都读zhēn,两字虽然字形相差较远,但在各种文本阅读**现较多,学生大多数都能准确判断。“ 载”是多音字,当用作动词表“用运输工具装”“充满”或用作助词构成“载……载……”的格式,表示“两个动作交替或同时进行”时读 zài,所以“载体”的“载”字读zài,当做名词表“年”,或做动词表“把事情记录下来,刊登”时读zǎi,所以“千载难逢”的“载”读zǎi。
d项“脂”和“诣”分别读zhī和yì,属于形近音异词,且是常用字,学生多数都能准确读出该组字音;“寤”和“毋”分别读wù和wú,两个字也都是常见常用字,但学生受方言音和古文翻译影响,容易把“毋”和“勿”相等同导致误读。“裨”是多音多义字,当用作动词表“增补”或用作名词表 “益处”时读bì;当做形容词表“副的、辅佐的”时读pí;所以“裨益” 和“无裨于事”的“裨”字都读bì。
答题情况。该题得分1.26分。
答对率为41.9 %。有14.
9%的考生选b项,13.8%的考生选c项,29.2%的考生选d项。
从答题情况看,考生对一些常见难读字如“圄”、“臻”字,多音字如“靡”字以及易误读的字如“毋”字的记忆不够牢固。
2题分析。这次命题采用一个语段集中考查四个成语的形式。所选的语言材料为社会热点话题,贴近社会生活实际,体现了《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语文使用能力的培养”的基本理念。
本题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项。“摧枯拉朽”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解释为“摧折枯草朽木。比喻迅速摧毁腐朽势力(拉:
摧毁)。”它强调摧毁得非常容易,通常针对敌人或腐朽势力。因此不能用来修饰“陷入困境”。
学生望文生义,误认为该选项符合语境。
项的“如履薄冰”在《中国成语大辞典》中解释为“如同走在薄冰上一般。比喻做事非常谨慎,存有戒心。”它通常用于事情的危机,文段中的西班牙等国纷纷出台各种措施以控制财政赤字,吻合“如履薄冰”的语境。
b项的“呼风唤雨”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解释为“旧指神仙道士用法力驱使风雨;现多比喻使用强大的力量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文段中用于描述“三巨头”在欧洲债务危机的严峻局面下的左右能力,吻合语境。
d项的“改弦更张”语出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解释为“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革计划。”符合语句中“改革现有信用等级评价体系的呼吁”的语境。
本题所考查的四个成语均属常见常用成语,针对学生识记成语容易望文生义的现象进行命题,考查了学生对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
答题情况。该题平均分是0.86分。
答对率仅为29%,有13.4%的考生选a项,44.3%的考生选b项,13.
5%的考生选d项。从答题情况看,考生对成语的掌握令人担忧,有接近70%的考生作出了错误的选择,说明考生对成语的识记和理解掌握还不到位。
备考建议。从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成语的把握令人担忧。这是由于词语(成语)数量多,不少学生在备考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对成语辨析的复习备考仅是满足于知其对错,未进行内因分析和错题积累。
因此在第二阶段的词语备考中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要防止学生知识的遗忘,识记的内容必须常抓不懈,否则学生很容易遗忘这些知识。其次在组织学生训练的时候要关注三类成语的积累:第一,带有感**彩的成语,如长篇大论、上行下效;第二,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如火中取栗、不刊之论;第三,有特定使用对象和范围的成语,如豆蔻年华、呼之欲出。
同时有一些成语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在关注其比喻义的基础上,适当地关注它的本义,如浅尝辄止。
3题分析。测试大纲》列举的六种病句类型是学生语言实践中常出现毛病的类型,也是高考的考查重点。这次重点考察了“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以及“成分赘余”三种类型。
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项。该选项,句子结构清晰,主要表达的意思是“雅俗之间的关系争论不休,理不清这个关系会产生不良影响”,考生易误解该句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有一定的干扰性。
a项主要是语序不当。“令我熟悉而深情、悠徐而又伤感的主题旋律”中的“令我”位置不当,应该调至“赶上”前(或删除“令我”)。
b项是由“介词误用”导致的成分残缺,“通过创文活动”中的“通过”一词,使后面的句子缺少了主语,删除“通过”。 学生已经多次训练,所以难度不大。
c项是成分赘余,“唯一”和“仅存”明显重复了,删去其中一个即可,干扰性不大。
答题情况。该题平均分是1.26分。
答对率为42%,有21.5%的考生选a项,15.6%的考生选b项,20.
6%的考生选c项。语病辨析题的得分还是偏低,说明考生辨析语病的能力还稍有不足。
备考建议。本题得分较低,反映出学生还未能完全掌握“语序不当”以及“成分残缺、赘余”这些病句类型的判断方法。这三个选项都可以通过分析句子成分发现其错误之处,因此在二轮备考中,我们除了要坚持精选题目,反复训练的思路外,还要重视及加强学生对句子成分分析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同时要重视另外三种这次没有考察到的病句类型,真正做到全面备考。
4题分析。语言连贯”这一考点一般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形式,这次以选择题的方式将这考点放在试卷的第一大题,和广东卷保持一致。连贯排序选择题对大部分考生来说不会太难,考生只要把握语段的话题和中心,理清语段的空间顺序、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根据一些表衔接关系的标志性词语以及文中特别的标点符号,便不难做出正确的排序。
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项。本题是一道填空式的衔接题,观察五个填空,可以从上下文中找到对应的关键词,逐一填补即可得到答案。第一处横线,选项所提供的填入语句是②和⑤,只有②前承“快乐”,后接“生活目标”,理应选②。
如此可以排除选项a和d。第四处横线,注意到前句有“之所以”,属于典型的因果倒装标识,理应选择填有关联词“是因为”的句⑤。第五处横线填入④和前句亦可衔接,故可以选定答案为c。
2011~2012学年广州调研测试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
余伟。第三大题为现代文阅读(必考),4题共16分。《测试大纲》把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分为必考和选考,规定现代文阅读的必考为“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要求考生在阅读中能基本“读通文本”“读懂文本”,强调整体阅读的能力,主要考查文本的重要概念、重要句子、主要观点,采用两道选择题和两道非选择题兼顾的形式考查。
本测试和2023年高考的设题形式基本相同,分值也相同。测试采用的阅读材料属于哲学范围的理论性随笔。
文章选自《张岱年全集》第7卷,有删改。张岱年(1909~2004),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名誉院长、中华孔子学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真和善的探索》、《文化和哲学》、《中国伦理思想研究》等。近有《张岱年全集》出版。
《生命和道德》一文是作者若干篇关于传统文化**中的一篇。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生命和道德”这一哲学命题,也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作了深刻透辟的阐释。全文从“生命和生命力,生命力的充实和调节,道德和群体生命,生和义、富和仁的统一”四个层面展开论述,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原文有,阅读材料删改为,保留了文章核心的论述内容,论述集中,也体现出层层深入的论述特点,但因为删节较多,个别地方跳跃性较大,可能会对学生的考场阅读造成一定的影响。
阅读材料的论述内容和基本思路如下:
论述中心: 生命和道德的关系。
第一部分:(1)提出论题——“生命和道德”有何关系。
第二部分:(2-5)论述生命的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1.(2)要维持和发展生命力,就必须满足一定的欲望。
2.(3-5)要保持、发展和充实生命,就需要用道德来调节个人利益的冲突、调节斗争和合作的关系。
第三部分:(6-9)结合二者关系,进一步从群体生命的角度,阐述应怎样处理道德和生命的关系。
1.(6-7)从群体生命的角度阐述道德的本质——道德是对个体利益的超越,本于生命,又高于生命。
2.(8-9)从生命和道德的关系论述应怎样做才能保持生命的正常发展——生命的充实提高,道德的自觉自律;并联系现实举例证明。
以下是各题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测试数据取自越秀区评卷场。
17题分析。
本题设问是选择符合文意的两项,c项“每个人要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就必然会有竞争和矛盾冲突,而要处理好竞争和矛盾冲突,就离不开道德的有效调节”是对第3段有关内容概括和转述,和原文内容基本相符。原文的表述是“生命的发展中,往往发生矛盾冲突”;选项中强调的是“要保持……就必须……”表面上二者相同,但后者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要”(如果)字,就应有“必然”结果,是假设关系,若仍以“往往”判断,则为不当。e项“个体生命的欲望和利益需要关注,因为这是个体生命力得以充实和发展的前提,但必须有道德的自觉自律和约束”是对第8段有关内容概括和转述,和原文内容相符。
2019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者王瑶说过,文学史学科 总要发展,要突破过去,要后来居上。每个时代都应该达到自己时代的高度 期待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文化自信心的恢复,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也将脱羽成熟。摘编自陈剑晖 当代文学学科建构与文学史写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
语文。一 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民族传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在许多地方,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
2019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
2018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7年12月31日龙猫。说明 一家之言,请批判使用。一 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民族传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