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历史复习

发布 2020-04-03 00:00:28 阅读 1154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在中国境内,从东北到珠江流域,都可以找到文明起源的遗迹。中国的祖先目前最早可追溯到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在其活动过的地方,发掘出旧石器、带有人工痕迹的动物骨片和用火的灰烬。

陕西蓝田人和北京人分别出现于距今约80万年和40~50万年前。是直立猿人的著名代表。其中,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体质结构已经具备了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

他们已经能够制造石器、木器、骨器等简单工具,开始踏上人类。

发展的漫漫长路。

北京猿人过着极其艰苦的原始集体生活,在共同劳动的过程中.产生了语言,进发了智慧的火花。他们开始学会使用和保管自然火种,拥有了熟食、御寒和防御野兽侵袭的手段。

距今约1.8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的身体结构和外貌跟现代人已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他们进入了氏族公社阶段,掌握了较前人先进的工具——骨针,并且学会了人工取火,支配自然的力量大大前进了一步。山顶洞人已经能够捕猎赤鹿、野猪、野兔等大小野兽,还制作了钻孔的小石珠、刻纹的鸟骨管等装饰品,并已产生了原始宗教观念,有了一种对超现实的存在的意识。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距今约六七千年前,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人类开始进入母系氏族社会。河南仰韶文化比较清晰地反映了母系氏族公社的面貌。那时候,黄河流域的居民以原始农业为主,兼营家畜饲养。

大量磨制工具的制作,给人们提供了新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浙江余姚河姆渡氏族则是长江流域母系氏族社会的一个典型。当时,他们就种植水稻,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陶器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重大发明之一。彩陶不仅实用,而且也是一种美好的工艺美术品。彩陶上的鸟、鱼、鹿等图像据认为有可能就是当时氏族的图腾。

妇女在母系氏族社会中的地位很高。集体劳动和生产资料公有的性质,决定了母系氏族公社的产品分配是全体氏族成员共有消费。

历史发展到2023年前,黄河、长江流域的氏族部落先后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这一时期的氏族部落的文化遗存,主要有河南龙山文化、江苏青莲岗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等。这时男子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氏族成员的亲戚关系以父系血统确定,一夫一妻制是父系氏族社会的重要特征,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晚期出现了贫富差别。

人们饲养的动物种类与数量也增多了.从而减少了对狩猎经济的依赖,男子在参加农业劳动的同时又从事畜牧业,因而获取生活资料主要成为男子的事情,而妇女主要从事家内的劳动。畜群成为父系家庭的重要私有财产。渔猎和采集仍是人们生活的手段。

手工业中,已经创造了快速转动的陶轮,陶窑的构造也比过去完善多了,从而提高了陶器制作的效率和水平。

第3课华夏之祖。

传说中的女娲、伏羲、神农、炎帝、黄帝以及尧、舜、禹,先后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父系氏族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女娲和伏羲均为“蛇首人身”,结为夫妻繁衍后代,是“龙的传人”的源头。伏羲、女娲、神农也被称为“三皇”;伏羲、神农、炎帝、黄帝、尧舜被尊为“五帝”(“三皇”、“五帝”还有另外的说法)。

黄帝和炎帝分别是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两个著名的部落——姬姓和姜姓部落的首领。他们结成部落联盟,联合打败了南方的蚩尤部落。历史上许多发明创造,如房屋、蚕丝、衣服、舟车、文字等,都写在黄帝的名下。

黄帝和炎帝部落是后来华夏族的主干部分,因此,他们被尊奉为华夏民族的祖先,其后代成为“炎黄子孙”。尧、舜、禹的时代处于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他们通过部落联盟民主推选(即“禅让”)的方式担任首领。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禹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因治水成功。他的威望大增,其势力范围也不断扩大。

禹把全国划为“九州”,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约公元前2023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一般认为是今河南登封)。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夏的活动地区.是疏松的冲积黄土平原,非常适宜于原始耕作。随着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古代天文知识和历法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夏朝继承了尧舜时代的阴历,区别春夏秋冬,以适应一年内畜牧和农耕季节的变化,并且在一定的时候,用设置闰月的办法来调整一周年的实际天数。

夏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起来。相传公元前17世纪的桀作为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更加暴虐,促使各部落进一步离心。

公元前17世纪,商汤乘机起兵,夏朝灭亡了。

商经过数次的迁都,最后定都殷,所以,商也叫殷。

周是渭水中游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古老部落,它很早以前就以农业生产而著名。公元前11世纪中期,纣王残暴腐朽统治下的商王朝被周武王所灭,周朝建立,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周代政权的性质是奴隶主贵族**,实行分封制。其封国很多,包括同姓国和异姓国。周王朝还建立了宗法制度,利用血缘纽带与封国制度相配合,来团结同姓的贵族。

同时,王室又与异姓封国结为婚姻,使王室跟异姓贵族都成为亲家。这种宗法关系和姻亲关系加强了王朝和封国问的联系。

周人奉行的是祖先崇拜。

周朝推行“井田制度”。“井田”是将一块方整的土地每边各以三分,割成九个等方块,八家农户各耕种外围的八块方地,并共同耕种当中一块“公地”,即公侯所领之地。

在周王朝后期,王室和国人间的矛盾加剧。“国人”是住在都邑里的平民.住在农村公社的农民叫“野人”。终于,国人再也忍受不了厉王的剥削,发动了武装暴动。

厉王出奔后,由周公和召公共同主持日常的行政,号称“共和”。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第二。

年,周平王被迫向东迁都至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历史上称之为东周。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夏朝制作铜器的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开展.主要用于铸鼎和兵器,而没有较多地用于农业生产。商代的青铜器冶铸,是手工业中工艺最高的部门。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可以作为商代晚期青铜器冶铸水平的代表。

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制作精美。夏、商、西周的陶瓷业与玉器制造业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周时期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夏、商、西周时期,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周的奴隶制得到了发展,除了奴隶主和奴隶,还有平民阶级。周代的奴隶可以买卖,用人殉葬仍然普遍。

周代农业有较大发展,后世主要农作物这时大都已经有了。

周代的手工业是在商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工更细,号称“百工”。青铜器铸造业仍然是周代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周王朝为了维持统治秩序,制定了礼和刑,刑是用来镇压奴隶和平民的,礼是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制度的。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它得名于鲁国的史书《春秋》。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则为“战国”时期,其名称一说是因以七大诸侯国为首的各诸侯国连年征战而得名,另一说是**于《战国策》这部叙述秦统一前约182年间各国间的军事和外交的著作。

周的东迁是政治上的重大变局。此后,诸侯各国之间的兼并越来越有发展。诸侯国从西周时的一千多个兼并为春秋时的一百多个.在政局上起作用的有十几个。

到战国时,只有7个大国和十几个小国,最后是秦的统一。东周初年和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的时期。

经过90年霸局的准备时期,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大会诸侯,树立了霸权,春秋历史从此进入了霸权争夺的时期。齐桓公任用政治家管仲为相,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并提出“尊周”的号召,达到齐国霸业的高峰。

齐桓公死后不久,晋文公称。为春秋时期的第二个霸主。其间,晋国与向北方不断发展势力的楚国的斗争成为争霸的主要内容。

最后,楚庄王对晋国的胜利,使他成为春秋时期又一个有名的霸主。秦穆公则把力量集中在西方,称霸西戎。历史上.将先后在黄河流域争霸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称为“春秋五霸”,晋、楚平分霸权使黄河流域的争霸基本上告一段落。

“春秋五霸”的另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加上长江下游的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吴、越的称霸是春秋时期争霸的尾声。

公元前403年,晋国分成韩、赵、魏三国,加上齐、秦、楚和燕,被称做“战国七雄”。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战国继春秋之后,社会变化更大,变法运动在各国普遍展开。鲁国首先实行的“初税亩”制度,使私田所有权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开始瓦解。在初期,还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最为彻底,在历史上有更大的影响,可以说是战国历史进入中期的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有了显著的变化,生产关系发生了变革,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上的使用和推广,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新发展的标志。铁制农具的应用,使在农业上广泛地使用牲畜成为必要。战国时期,牛耕得到普遍推广。

铁耕和牛耕,是深耕细作的有利条件,对发展农业生产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水利工程的兴修,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也广泛地展开。其中著名的有:

吴王夫差开掘的邗沟,秦国李冰在今四川修建的都江堰,韩国的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等。手工业中,冶铁、煮盐、漆器工艺和青铜制造业占有重要位置。春秋后期开始用木炭做冶炼燃料,用皮囊鼓风.楚国的宛、赵国的邯郸,是著名的冶铁中心。

齐、燕的海盐,魏的池盐都很有名。漆器、丝织品非常精美。春秋战国时的商业,虽不像农业那样占有支配地位,但也很兴旺。

战国时的商品,是以农副产品为主。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魏国的大梁、楚国的郢等都是繁荣的商业城市。

第8~9课中华文明的勃兴。

商周时期是我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文字和历法,是历史记载的重要条件。有了文字,才有记载历史的工具。

有了历法,才能具体表达历史进程的时间顺序。在商代,这两个重要条件都已经具备了。商代的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作甲骨文,也叫卜辞。

甲骨文是占卜吉凶的记录,但它涉及王朝活动的好多方面,也就反映了历史情况,具有历史记载的价值。甲骨文结构的基本方法。已为后来的汉字打下了基础。

商周的青铜器上。往往铸有铭辞,这种刻在青铜器上的铭辞称为金文,又称钟鼎文。到了周代,金文有显著的发展,不仅金文的件数多,而且长篇的也多。

七年级历史复习 上

第 课夏商西周的更迭。1.能说出夏朝建立的史实 时间,建立者,都城 2.能说出禅让制到王位世袭的演变 事件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1.能说出商鞅变法的史实 背景,内容,作用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1.能分辨出甲骨文和金文。2.能说出并能准确写出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代表作。第10课思想活跃与百家...

七年级上历史复习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1 距今约170万年到约公元前2070年,是我国的原始社会时期。2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有170万年,发现地点是云南省元谋县。3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4 北京人 山顶洞人比较 5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北京人还有猿的某些特...

七年级上历史复习

1 我国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特征是 使用打制石器学会使用火过群居生活。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 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2 半坡居民 黄河流域,地穴式房屋,种粟,彩陶 人面鱼纹彩陶盆 陶埙纺织 制衣。河姆渡居民 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种水稻,制作玉器,骨哨,雕刻技术,天然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