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历史复习题

发布 2020-04-03 00:20:28 阅读 1415

1、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2、《九章算术》的内容: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有田亩面积计算、有谷仓容积计算、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第十八课、昌盛的文化。

一、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

1、佛教传入我国中原是在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

2、佛教在我国传播是在东汉初期,汉明帝派人去天竺求佛法促进了佛教的传播。

3、佛教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的传播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

4、佛教传播的原因:①佛教有利于维护阶级统治,受统治者支持;②佛教的“来世天国思想受人民群众欢迎。

5、道教是产生于东汉后期的中国本土宗教。

6、道教的形成:民间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的结合。

7、道教的主张:修身养性,炼丹服药,以达到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8、道教特点:注重现实和现世。

9、东汉以后的三家并立:儒、佛、道并立互补,其中儒家为主。

二、司马迁与《史记》

1、司马迁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其作品是《史记》。

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史记》体裁:纪传体通史。

内容: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事。

三、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代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了秦朝雕塑艺术水平高,展现了开拓进取的精神。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背景: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军阀割据。

原因: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他招贤纳士、重用人才;实行屯田,发展经济,实力增强。

时间、地点:200年;官渡。

一、曹操统一北方交战双方:曹操势力与袁绍势力。

关键战役:官渡之战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历史意义: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并逐渐统一了北方地区。

二、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爆发的原因:曹操统一北方后,南下统一全国,与孙权刘备势力发生冲突。

2、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208年;赤壁。

3、赤壁之战的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4、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为三国鼎立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南北方的对峙局面开始形成。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220年,曹丕在洛阳建立魏;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222年,孙权在建业建立吴。

四、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三方势均力敌,都无法吞并其他两方。

五、三国鼎立的影响:完成了局部统一,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具有进步性。

七年级历史 上 复习题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一 选择题。1 科学家们依据对考古发掘出来的实物资料进行考察和研究,创立了科学的人类起源理论,指出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自然环境的变迁 b 劳动 c 直立行走 d 语言的产生。2 火的使用是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迈向文明的第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 上

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复习题。1.隋朝建立和统一南北的时间 人物 定都 事件。2.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3.隋的灭亡 4.开皇之治 的表现 原因。5.大运河开通的目的 6.大运河时间 人物中心 起始点长度 地位四个组成部分连接五条河流开通的作用。7.唐建立的时间 人物 定都。8.唐太宗 贞观之治 的主要...

七年级历史复习题

3 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4 棉花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5 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纺织业 蜀地丝织品 号为冠天下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棉纺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制瓷业 江南成为制瓷业的重心 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造船业 广州 泉州造船业发达。商业 出现了大都市 开封 临安 最大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