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复习题

发布 2023-02-21 16:00:28 阅读 5904

第25课《三峡》练习题。

知识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

郦( )道元重岩叠嶂不见曦( )月沿溯( )阻绝

素湍( )绿潭飞漱( )其间属( )引凄异泪沾裳( )

绝巘。2、解释列出的字词。

1)略无阙处略无阙。

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襄陵。

3)自非亭午夜分亭午夜分。

4)沿溯阻绝沿溯。

5)飞漱其间漱其。

3.填空。三峡》选自题目是编者加的。__朝代)的地理学家给作注写成了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重岩叠嶂,隐天遮日。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按要求默写下列句子。

1) 写三峡两岸山长又多的句子。

2) 写三峡夏水暴涨的句子。

3) 写夏水迅疾的句子。

(4)写出了三峡山水画卷色彩的句子。

6.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而写“水”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7、三峡适合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到两个理由,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一原句。

理由二原句。

论语》六则。

第一部分: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不愠( )三省( )罔( )殆( )

2.填空:

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

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

4.原文填空:

不亦说乎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子曰是以谓之‘文’也。”

5.摘出出自《论语》六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

第一方面。第二方面。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敏而好学学而不厌择其善者而从之。

9.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学而不厌古义今义。

是以谓之“文”也古义今义。

10.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六则中孔子的话。

1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12.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13.《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14.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15.“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七年级上复习题

期末专题复习水平测试 四 满分120分时间90分钟 一 选择题 每题3分,共30分 1 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 a 都是负数b 至少有一个负数。c 有一个是0d 绝对值不相等。2 图中直线pq 射线ab 线段mn能相交的是 3 神威1 计算机的计算速度为每秒 次,这个速度用科学。记数...

七年级上复习题

一 选择题 每题3分 1 下列代数式的意义是,的平方和的是 a b c d 2 一个数是8,另一个数比8的相反数小,这两个数的和是 a b 14 c 2 d 18 3 的相反数是 a b c d 4 即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的是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七年级上复习题

银川市2007 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数学试题 五 一 填空题 每小题3分,共18分 1 在数轴上分别标出 2,0,3的相反数 2 将有理数 0,2,1,用 连起来。3 国民经济总产值m万亿元,增长11 后达到万亿元 4 正五棱柱有条棱,其中有条侧棱 5 如图,圆锥的主视图是 左视图是...